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劉忠古墓群
- 出土地點:山東省菏澤市
- 館藏地點:山東省西南部、菏澤市北部
- 所屬年代:明代
墓群地址,劉忠其人,墓區建設,
墓群地址
元朝末年,劉氏祖士賢由長清縣柿子園遷居此地,原為濮州趙莊(今趙莊已沒)。後選地建村名劉海(今彭樓鄉劉垓村)。二世彥才襲居此地(二世另支自成遷居雲南楚雄)。彥才第六子名鐸,鐸生忠。忠官居高位,清正廉潔,百姓敬仰,皇帝恩寵,鐸夫婦因子貴愛封誥命。忠晚年告老還鄉,卒於故里,皇帝遣官御葬,自此,劉林聲名顯赫。
劉忠其人
劉忠字擄誠,生於明宣德三年(1428年)九月二十九日,卒於弘治十年(1497年)三月初三,享年70歲。《濮州志"鄉賢》71頁有劉忠傳略:“景泰二年,領山東鄉薦,初任廣西道御史,謫新鄭縣知縣,未幾,仍補廣西道御史。出按浙江,其憲務,存大體,未幾,出知台州,治世寬廣,人皆悅服,郡中錄其卓民政凡十八事,御史以聞,遂升山西右參政。山右久荒,其壯悍者嘯聚寇掠屯於垣曲山中,省臣議發兵剿之,忠爭口:‘不可,是迫於飢耳,可撫而下也。’眾以屬,忠遂單騎入山中,諭以禍福,其眾皆羅拜感泣,明日皆散去,於是,垣曲人為樹碑頌德,題曰:‘安民雲朝’,廷錄忠撫名功,遂升為四川右布政使……再轉山西左布政使…其政有加焉,競以前後勞績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榆林等處地方……坐杵權貴致仕,居家三年卒……”從傳略中不難看出,劉忠為官清正廉明,剛直不阿。正是他的這種作風,得罪了豪門大權貴,致使他離開官場回到了故里,然而帝王之家也認識到劉忠的做為對於正風紀,振綱常,維護皇權大有裨益,正是由於這一點,劉忠卒後,皇帝遣欽差王震御葬,墓前立下了“大明通議大夫右副都御史劉忠之墓”的巨型石碑。並贈以石獸石俑。嗣後,劉林還建起了山門。明清兩代,劉林共保存下來石碑14棟。
墓區建設
“文化大革命”期間,劉氏族人恐石碑、石俑、石獸被破壞,遂就地掩埋。198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公布之後,縣文化館文物幹部通過宣傳政策,做耐心的思想工作,劉氏族人將石碑、石俑、石獸挖出復原豎立。為劉林復建了山門,為部分石碑加蓋了碑樓,並在墓區植柏樹180餘株。1984年鄄城縣人民政府將劉忠墓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樹立了保護標誌。劉林的恢復,保存了鄄城僅存的一處大型家族墓群,也為鄄城自費開發旅遊開創了一條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