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祿(抗日烈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德祿(——1939.2.11),字敬元,小名二狗,河北省隆堯縣公子村人,終年三十餘歲,曾任中共堯山縣委委員兼第二區委書記,曾以賣粉條為掩護,積極從事地下黨工作,秘密進行革命活動,在即將赴任曲周縣縣長的前一天晚上被村內國民黨、土匪勢力殘忍殺害,殃及全家十四口一併殉國,其父懷珍、母倪氏、兄慶元(小名大狗)、嫂孟氏、妻喬氏、弟德元(小名小雙)、娣宋氏、男五印,侄山子、根山、三山、侄女長適及一尚在哺乳期的孩子。

基本介紹

  • 本名:劉德祿
  • 字號:字敬元
  • 所處時代:民國
  • 出生地:河北省隆堯縣公子村
  • 去世時間:1939年2月11日
  • 主要成就:抗日烈士
全家殉國的背後,劉德祿參加了延安中共中央擴大會議,劉德祿全家殉國,懲凶除惡,

全家殉國的背後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開始了全面的侵華戰爭,在中國共產黨的倡導下,中國建立了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掀起了偉大的民族抗日戰爭。由於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統一戰線沒有具體的組織形式和共同的政治綱領,參加成分也較為複雜,內部存在尖銳的矛盾和鬥爭,嚴重影響著抗日戰爭的發展。公子村全家殉國慘案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1937年10月下旬。駐守太行山的一二九師部隊首長根據平漢鐵路東部日寇、土匪橫行的狀況,決定派先遣部隊挺進冀南平原,在冀南發動民眾,團結抗日、壯大人民武裝,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落實中國共產黨深入敵後開展游擊戰爭和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
臘月初三,陳再道司令、陳箐玉、卜盛光參謀帶領八路軍一二九師東進抗日縱隊從太行山下來,越過平漢鐵路,開闢冀南抗日根據地。早上到達公子村後,要進駐公子村,以劉正本(號老正,小名黑子)、劉延年為首的國民黨勾結本村紅槍會等反共勢力關閉寨門,堅決阻止東進縱隊進入公子村,地方黨組織代表劉振河積極進行交涉無效,東進縱隊不得不繞著寨牆邊到三里外的魏家莊宿營。
公子村當時是國民黨活動的重點村,早在民國24年(1935年),國民黨第二十九軍在任縣、堯山、隆平一帶瘋狂剿共。以劉正本、劉延年為首的國民黨地方組織和以杜老玉、裴永慶為首的土匪勢力積極執行反共剿共的堡壘對策,大修寨圍子,保護地主勢力的財產。
公子村地處隆平、堯山、任縣三縣交界處,距離三縣縣城均較遠。1937年9月,日本侵略軍一路南下,占領隆平、堯山,國民黨政府官員四處逃散,日偽政府對邊緣地區的控制鞭長莫及,土匪組織得以迅速蔓延,社會秩序極其混亂。
以劉正本為首的國民黨派極其仇視共產黨,在八路軍繞行公子村後,氣勢洶洶地在公子村街里揚言:今後誰叫八路軍進咱村,就槍斃誰。
阻止東進縱隊從公子村經過事件發生後,公子村的反共勢力得意忘形、氣焰囂張,公子村的民眾也憤憤不平,以劉德祿同志為代表的共產黨員,把反共頭子的反動言行,向東進縱隊司令部冀南區黨委進行了匯報後。1938年2月,東進縱隊逮捕了劉正本,並押送到南宮東進縱隊司令部。經調查和審訊,確定劉正本是反共產黨、反八路軍的罪魁禍首,應判處死刑。三月上旬,在南宮城西南角大寺後邊對劉正本執行了死刑。
劉正本被八路軍槍斃後,兩黨鬥爭日益突出,敵對情緒愈加激烈,階級矛盾更為嚴重,再加上共產黨根據劉德祿秘密在本村調查的明細,在公子村收繳槍枝,更引起了本村國民黨和土匪組織的不滿,敵對戰爭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

劉德祿參加了延安中共中央擴大會議

隨著冀南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各地黨組織的工作迅速展開,宣傳黨的抗日政策、組織抗日力量、做好土匪的轉化工作成為地方黨組織的重要工作。劉德祿因工作積極、思想進步,1938年後半年,即任堯山縣縣委委員兼第二區委書記。
為紀念“九·一八”事變,八路軍代表在邢家灣召開民眾大會,這一天正好是廟會。中午時,民眾越聚越多,劉德祿登上城牆慷慨激昂地痛斥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罪行,呼籲廣大民眾:盡一切財力、人力,為保家衛國,為民族的尊嚴,為我們的生存,為我們的父母兄弟,團結起來與窮凶極惡的侵略者鬥爭到底,最後的勝利將屬於我們中華民族!
劉德祿因工作積極、大膽心細、敢於負責,特別是在開闢堯山抗日工作方面貢獻很大,得到上級的肯定和廣大民眾的擁護。受黨的指派,劉德祿參加了1938年9月底在延安召開的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擴大會議。在會上,他親耳聆聽了毛主席關於《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的報告,受到很大的教育,對敵鬥爭的信念更加堅定。
受中央精神的鼓舞,從延安回來後劉德祿更是加倍地工作,經過細緻複雜的統戰工作,公子村及周邊一部分土匪終於脫離了國民黨組織,積極投身到紅色革命陣營,有效地分化了土匪隊伍,收繳了部分土匪的槍枝,同時公子村的紅槍會不斷靠攏黨組織,使堯山縣的抗日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成為了冀南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劉德祿全家殉國

1938年夏,蔣介石派鹿仲麟到河北省當主席後,他不承認冀南人民建立起來的政權,並勾結石友三、張蔭梧、王子耀反動武裝勢力拒不抗日,有意與我黨製造摩擦、爭地盤。10月以後,由於日本侵略者占領堯山縣城,抗日政府和工作人員不得不退出縣城,轉移到農村進行游擊戰,堯山縣抗戰形勢對抗日政府越來越不利,國共合作的局面被完全破壞。
此時,劉德祿同志身份已經暴露,上級考慮到他的安全,決定委任他為曲周縣縣長繼續領導抗日工作,不料此訊息被泄露,在他動身的前一天臘月二十三的夜裡,在國民黨堯山縣黨部書記長劉延年(名振海,小名海子)的指揮下,杜老玉、皮永慶帶領國民黨、反動武裝衝到了劉德祿家中,劉德祿聽到動靜後跳過牆頭希望能到房後的關帝廟上拿到槍枝(收繳土匪的槍枝藏在這裡),在跳到關帝廟的二層洞口時,被杜老玉擊中頭部,壯烈犧牲。那夜凶光四起、槍聲大作,劉德祿舉家一時間全部死於非命。
據老年人回憶:當時一批人首先將劉德祿家周圍的四條路口全部封住,防止任何人出入,另一批人迅速爬上劉德祿家房頂,用手燈將小院照亮,一時間槍聲大作。那一晚,惡狼當道、血雨腥風,全家老幼十四口被斬盡殺絕,一個尚在哺乳期的孩子依偎在母親懷裡在被窩中被當場打死、雙雙斃命,聞聽動靜一個小孩跑到了鄰居家,劉延年當時放出了狠話:誰敢私藏劉家人,一經發現全部殺光。鄰居無奈把逃去驚惶不定的孩子請了出去,無辜幼苗亦瞬間斃命。
全家殉國烈士碑上記載著他們的名字:德祿、其父懷珍、母倪氏、兄慶元、嫂孟氏、妻喬氏、弟德元、娣宋氏、男五印、侄山子、根山、三山、侄女長適。一串串鮮活的名字,一個溫暖的大家庭,飲彈喋血、一時間狼藉斃命。此外,他們還將劉德祿的十餘間房屋全部燒毀,將可攜帶財物搶掠一空。第二天早晨,幾個本家人偷偷用草蓆把屍體蓋了起來,等風聲過去後才將他們掩埋。

懲凶除惡

慘案發生以後,震驚了中共堯山縣委,共產黨員聞訊無不義憤填膺。黨組織開始嚴查暗訪,重拳出擊,於1943年9月在任縣南張村村西白雲山廟東將兇手杜老玉槍斃;於1942年1月28日將皮永慶、魏宗漢(本村紅槍會會長,國民黨堯山縣部執行委員)等人槍斃,絕大多數施暴者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嚴厲懲治,狡猾的劉延年聞風外逃,國民黨和當地土豪劣紳頑固勢力被有力地削弱,公子村的共產黨組織有了發展壯大的空間,打開了工作新局面。
劉延年並未因製造“公子村慘案”而稍有收斂,在一次次逃脫共產黨的抓捕後,利用反動道門進行反動活動,氣焰猖獗。民國35年(1946年),劉延年以“花花道”名義組織了國民黨蔣介石匪幫“地下軍”十六師第二大隊。
劉延年組織的“花花道”於1949年1月17日被共產黨完全破獲,逮捕第二大隊部指導員白宴苓(又名白俊嶺),及其以下所屬三個中隊的負責人等共6名。同時破獲了高邑崗頭站、臨城鎮內站、內邱站等三個站,三站負責交通聯絡轉送情報事項,人數各二、三人不等。此案破獲系太行之臨城、高邑、元氏、內邱,冀中之趙縣,冀南之隆堯、柏鄉等地一齊動手,分別逮捕,當完成逮捕任務後,即將犯人分別押審,但劉延年再一次逃脫。
在國民黨的殘餘勢力逃往台灣時,劉延年本欲一同前往,但因其妻不同意未果,躲往東北以磨麵為生。1953年,劉延年從綏遠省包頭市被押解回隆堯,全縣廣貼布告,決定執行死刑。當年臘月初一在碹霧山廟會上被當眾正法。至此劉家慘案主犯全部得以正法。
民國36年(1947)7月28日,隆堯縣在公子村大廟前為劉德祿全家公立“全家殉國” 烈士碑,立碑後村里還請了幾台大戲以慰英靈。該碑系隆堯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常子敬撰文、常逢春刻石,
當我們再次揭開歷史的面紗,抹去塵封的滄桑,追溯那遠去的背影,我們會深深地發現,正是那無數革命先輩,用自己滿腔的熱血喚醒了人們沉睡的意識,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拯救了我們抵抗侵略、不受外辱的鋼鐵長城;他們用智慧和生命築起了一座座歷史的豐碑。他們不是救世主,但他們是永遠的戰士,永恆的共產黨員,他們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原 作 者:隆堯縣黨史辦鐔立格
原作時間:2 0 0 6 年 8 月 20 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