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後同(1882-1961),山西解縣人,名文垕,字後同,號醸叔,別號半醉老農。他從小聰明好學,不僅學習五經四書,還喜讀兵書,練習劍術。光緒29年(即1903年),甘肅創設武備學堂。他立志報國,考入該學堂學習軍事。因他學業甚優,備受學堂各長官器 重,畢業後由陝甘總督出面,保送他到湖北武師範學堂深造。在湖北武師範 學堂,他接受了新思想的影響,參加了孫中山的興中會,立志獻身民主革命, 推翻清廷的封建統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後同
- 出生地:山西解縣
- 出生日期:1882
- 逝世日期:1961
民國時期,解放後,
民國時期
辛亥革命中,劉後同先生積極參與組織和領導了甘肅省的秦州反清起義,出任獨立甘肅省政府陸軍部長兼總招討使。後來,他返回山西故里,任山西學生軍總教練、軍士學校校長。北洋政府時期,他出任京畿衛戍總司令部高級參謀、黎元洪大總統的一等侍從武官。直奉戰爭時期,他出任曹錕部 西北路軍中將總指揮。北洋政府垮台後,他改任綏遠省稽查處總辦。
抗日戰爭爆發,天津淪陷,日本人請他擔任熱河省主席,他避而拒之,隱名埋姓,閉門不出,以賣字為生,保持了自己的名節。抗戰初期,他多次上書蔣介石,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提出“攘外便可安內”的主張,建議蔣介石跟日本人打“持久消耗戰”,並在戰略戰術上提出一整套建議。抗戰勝利後,他擔任了傅作義將軍的上將級顧問,卻未到職,仍在家鄉居住,閉門著書立說。劉後同博學多才,不僅通曉文韜武略,而且善書畫,被稱作一代奇才。他一生的論著有《互愛主義》、《草書定法》、《孫子譯證》。蔣介石曾拜讀過他的《孫子譯證》,非常欣賞他的才幹,曾邀他到南京就任國民黨陸海空軍總司令部參議。他婉轉謝絕,未去就職。
1949年幫助傅作義促成北平和平解放,被譽為“和平老人”。
解放後
全國解放後,他被選舉為天津市人大代表、政協常委。天津市政府又任命他為房管局局長,直到1961年才病逝,享年79 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