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泉

劉建泉

劉建泉,男,河北省清苑縣人,1963年11月出生於甘肅省酒泉市,1983年7月畢業於甘肅省林業學校後分配在民勤治沙站工作,1986年獲內蒙古林學院大專學歷;2005年12月結業於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班;2009年12月獲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林學院農業推廣碩士研究生學位。現任江西省總商會副會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建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甘肅省酒泉市
  • 出生日期:1963年11月
  • 職業:江西省總商會副會長 
  • 性別:男
簡介,其他信息,任免信息,

簡介

1991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2年調入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曾任科研室主任,高級工程師,省林學會、生態學會、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會員。
劉建泉同志先後主持或參加完成了科技推廣項目7項,推廣林業新技術40餘項,推廣面積48700餘畝,培育苗木250餘萬株,獲直接經濟效益1758萬餘元,成果4項達到國內先進水平,1項達到省內領先水平,4項達到省內先進水平。先後主持或參加完成了林業科學研究項目12項,推廣面積2萬餘畝,獲直接經濟效益1370萬餘元,成果6項達到國內先進水平,2項達到省內領先水平,2項達到省內先進水平。
1990年主持完成的“鹽鹼地造林樹種選擇及營造技術研究”,在14個沙旱生樹種中篩選出5個抗鹽鹼的樹種,提出了河西地區鹽鹼地造林的技術和新措施,營造試驗示範林650畝,推廣面積2000餘畝,成果達到省內先進水平,獲省林業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6年參加完成的“祁連山水源涵養林綜合培育技術研究”,確定了祁連山水源涵養林的合理撫育強度、周期和撫育技術,使林分材積平均生長量由撫育前的2.33%提高到4.17%,材積定期平均生長量提高了86%以上,推廣面積達11310畝,新增產值608.4萬元,新增利稅249.4萬元,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獲省林業科技進步二等獎、林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9年主持完成的“蘋果梨栽培技術推廣”項目,推廣套用和組裝果實套袋、高接換優、ABT生根粉、EM菌劑等新技術10餘項,累積推廣面積42904畝(次),使果品產量和商品率都提高了15—20%,新增產值235萬元,新增利稅24.4萬元,增收78.5萬元,成果達到省內領先水平,獲省林業科技進步三等獎;

其他信息

2002年參加完成的“樟子松引種推廣試驗研究”項目,研究了樟子松引種20年來在酒泉地區特定生境條件下的生長適宜性,深刻揭示了樟子松在引種地的生長規律及其與氣象、土壤因子之間的關係,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2003年獲酒泉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5年主持完成了“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組織22個保護站30餘名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局40餘名專業技術人員參加該項考察查。考察記述分析了祁連山保護區包括高等植物、脊椎動物、昆蟲、真菌在內的3152種生物的分布狀況、特點等,分析了保護區自然環境、森林防火、旅遊資源、環境及其評價、科學研究、社區共管與發展、保護區建設管理等方面的情況,並對以上情況進行了綜合評價,建立了保護區綜合評價、森林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森林綜合效益的定量評價,提出了保護、建設與利用對策,提出了保護區短期、中長期建設規劃和有利於保護區發展的建設性意見,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2007年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先後在《地理科學》、《乾旱區研究》、《江西農業大學學報》、《蘭州大學學報》、《林業實用技術》、《東北林業大學學報》、《西北林學院學報》、《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乾旱區資源與環境》、《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等國內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70餘篇,20多篇獲獎。
2005年主編出版了《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可持續發展論文集(第一輯)》;2008年主編出版了《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報告》(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參加編寫出版了《祁連山森林昆蟲》(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和《祁連山生物多樣性》(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該同志工作踏實認真,作風樸實,具良好的科學道德修養, 1997年被省林業廳授予“甘肅省林業科技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2002年11月獲中國林學會第五屆勁松獎, 2003年獲國家林業局科技司“二○○二年度《社會林業工程創新體系的研究與實施》項目工作先進個人一等獎。
2006年獲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社會林業工程項目研究與實施》先進個人二等獎;2009年9月,被甘肅省林業廳授予“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突出貢獻獎”,2010被選拔為甘肅省第一層次領軍人才,多次被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和先進工作者。

任免信息

2017年6月27日,江西省工商聯第十一次代表大會決定,任劉建泉為江西省總商會副會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