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廣潤(1929.04.20-2007.06.25),天津市寶坻區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工程地質專家。
1952年劉廣潤畢業於南京礦專地質專業,1955-1957年間留學蘇聯水電科學院進修工程地質。
劉廣潤長期從事以三峽工程為主的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工作。劉廣潤是五、六十年代長江三峽工程地質勘查的技術負責人,三斗坪壩址的主要推薦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廣潤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天津市寶坻縣
- 出生日期:1929年4月20日
- 逝世日期:2007年6月25日
-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南京礦專
- 主要成就:199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科研成就,榮譽表彰,
人物生平
1952年,劉廣潤畢業於南京礦專地質專業。
1955-1957年間,劉廣潤留學蘇聯水電科學院進修工程地質。
2007年6月25日,劉廣潤逝世。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劉廣潤是五、六十年代長江三峽工程地質勘查的技術負責人,三斗坪壩址的主要推薦者;八、九十年代任三峽工程科技攻關“長江三峽工程重大地質與地震問題研究”課題專家組長,指導完成壩區地殼穩定性、水庫岸坡穩定性、水庫誘發地震等專題研究,為三峽工程決策和最佳化設計提供了科學依據;在支援三線建設中,負責完成了成昆、襄渝兩條鐵路地質複雜路段的地質勘查;對長江沿岸的新灘滑坡作出過準確的中期預報和滑後通航安全判斷,並指揮、指導完成了三峽庫區及全國數百處崩塌、滑坡、土石流、岩溶塌陷等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
劉廣潤院士被譽為長江三峽工程的一名“偵察兵”,是長江三峽工程三斗坪壩址的主要推薦者。1957年,27歲的劉廣潤從前蘇聯留學回國,被分配到地質部三峽隊任技術負責人,擔負起牽頭為三峽水利樞紐選擇壩址的任務。當時壩址比選是在以南津關為代表的石灰岩壩址和以三斗坪為代表的花崗岩壩址之間進行。選擇南津關作為三峽壩址是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美國水電專家薩凡奇的主張。解放後,壩址設計研究重點仍然放在南津關。但劉廣潤帶領科研人員對以三斗坪為代表的結晶石壩區和以南津關為代表的石灰石壩區共12個比較壩段,進行了深入的勘察研究,發現位於西陵峽出口的南津關壩址河谷狹窄,岩層外貌雖堅硬完整,而其內部岩溶洞隙發育強烈,很多地方被溶蝕淘空,因此不宜作為三峽壩址,而位於西陵峽中段的三斗坪壩段的花崗岩表部的風化層並不像人們原來想像的那么厚,風化層下面堅實可靠。這就為三峽工程避開南津關的隱患提供了有利條件。
1958年春,周恩來總理視察三峽時,親自考察了南津關和三斗坪兩個壩址。劉廣潤向周總理匯報了兩壩址的工程地質情況,並推薦三斗坪作為三峽工程壩址。周總理當即指示,將勘察設計的重點轉到三斗坪。後來又經過多次勘查比較,有關部門最終將壩址定在三斗坪。
- 主要論著
劉廣潤從事工程地質等研究工作50多年來,他在國內外發表論文80餘篇,主編和出版《長江三峽工程重大地質與地震問題研究》《山區鐵路工程地質》《工程地質與環境地質概論》《岩土體工程地質分類標準》(國標)、《武漢地區深基坑工程技術指南》等專著多部,為我國工程地質學做出了重要貢獻。
- 科研獲獎
曾獲“有重大貢獻的地質工作者”稱號和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榮譽表彰
199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