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幫華

劉幫華,1903年秋出生於江西省于都縣貢江鎮三角塘村劉屋。其家世代務農,境況一貫清貧,民國初年,父親省吃儉用,終於置上了一、二畝薄田,家境才稍有好轉,劉幫華也因此而有幸讀上了村塾。然而,好景不到三年,又急轉直下。劉幫華從此不僅沒法續讀,反而成了一個隨父為人耕作的小短工。辛勞與苦難伴隨著他走過了由少年到青年的歷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幫華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西省于都縣
  • 出生日期:1903
  • 逝世日期:1941
  • 職業:革命者
  • 信仰:共產黨
1934年6月,蘇區贛南省成立。此時,劉幫華奉調擔任省蘇維埃糧食部長,回到了家鄉於都。為超額完成中央下達給贛南徵調大批糧食的艱巨任務,劉幫華親自下贛縣、赴場殷、走登賢,爬山涉水,深入基層,了解情況,部署工作,組織動員。7月間,他指導各縣政府調集地方紅色武裝,組織起數萬人的武裝保衛夏收割禾隊,同駐守贛州、信豐等地的國民黨軍和靖衛團組織的搶禾隊,展開了時達半個多月的夏糧爭奪戰,使赤白交界地區的大批早稻搶收歸來。領導各縣搞好民眾緊急動員,廣泛開展借谷運動,組織糧油收購和運輸儲存等工作。在他的組織領導下,至8月底,省蘇維埃糧食部超額完成了中央下達的征糧計畫任務,《紅色中華》報曾載文予以表彰。
同年12月下旬,主力紅軍長征西去,他跟隨李樂天、楊尚奎及700多名幹部戰士一道,從於都小溪出發,越山澗,涉桃江、走大壠、過上樂,戰勝一路艱難險阻,抵達油山地區,開始投身到了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之中。
到達油山後不久,劉幫華被特委任命為財糧委員,負責管理油山根據地的財政糧食籌措和調配工作。敵軍“清剿”重點開始是中央蘇區腹地,油山游擊根據地中的財糧籌措與供應尚有保障。但時至陳毅、項英等突圍轉移到油山後的1935年4月,粵軍余漢謀部會同江西保全團,加強“清剿”油山的軍事行動。這不僅破壞了根據地原有的財糧供給渠道,而且使游擊隊的活動受到了很大的制約。此時,根據變化了的形勢,陳毅、項英、李樂天等及時調整鬥爭策略,決定精簡特委機構,分散人員,將游擊主力化整為零,分赴各地,以打圈子和挺進敵後游擊的戰術,對付強大的敵人。於是,劉幫華由特委機關下放到了由李樂天親自指揮的三南遊擊支隊中當了一名分隊政委。他勇敢堅定,率領所部挺進到三南境內,在民眾支持下,採取飄忽不定的游擊戰術。打伏擊、襲哨卡、搗據點、除惡霸,神出鬼沒,繳槍籌款,打得敵人暈頭轉向,受到李樂天的好評。
1936年6月,“兩廣事變”發生。7月,粵軍余漢謀部從大余、信豐、南雄等地撒走,江西保全團因失去依靠而龜縮,贛粵邊游擊區形勢出現轉機。此時,陳毅、項英提出了“變軍閥戰爭為抗日戰爭”的政治口號。據此,特委決定改變原來鬥爭方式,組織力量開展民眾宣傳教育,將游擊鬥爭推向平原與城鎮,並為此從游擊隊抽調了一批軍政素質兼優的幹部,分赴各地開闢新區工作。劉幫華此時奉調回到特委駐地北山,從事地下交通工作。為傳遞上級指示和有關情報,他不知經歷了多少與敵鬥智鬥勇的考驗。尤其是在擔負護衛上級領導行動的任務中,他謹慎小心,周密安排,臨危沉著,處置不亂,每次都平安告成,表現出了出色的工作能力,為陳毅等所稱道。1937年夏,他又被安排從事特委機關財政工作,為解決維持鬥爭所需的經費而嘔心瀝血。
七七事變後,國共兩黨實現再次合作。贛粵邊紅色健兒奉命下山改編為新四軍,開赴抗日前線。其時,劉幫華也十分希望能隨戰友們一道奔赴抗日殺敵的戰場。但是,當黨決定他留下時,他仍如數年前一樣,堅決聽從黨的安排。他先在“新四軍池江辦事處”任辦事員,後又被任命為中共贛南特委青年幹事兼三南地下黨聯絡員、大余縣抗日工作團團員。
1939年4月,劉幫華經特委安排,以合法身份進入國民政府南雄縣壯丁常備大隊第三中隊任隊長。他認真貫徹執行黨的統一戰線政策,積極推動統一戰線的發展,取得了當局上層人士的支持,僅一個月,就使這支抗日武裝隊伍由十數人發展到120多人。當時,劉幫華的職薪是每月60多塊光洋。但他除去自己最低生活開支外,餘額全都交給組織。經組織批准,其妻曾隨住在南雄長甫橋。事過47年後,她在回憶這段往事時,還似有抱怨地說:“他那時每月有五六十塊光洋,家裡卻沒有用過他的半隻銀角子!”劉幫華當年的老領導劉建華也說:“在南雄任職時,劉幫華薪金不低,除去個人低標準生活開支外,其餘都如數交給了組織”。劉幫華就是這么一個具有高度組織觀念的人。
同年12月,國民黨頑固派在全國發動第一次反共高潮。廣東當局把開明進步的南雄縣長莫雄調離,換上了一個頑固派縣長。這人到任後,大肆推行“限共、溶共、反共”政策,不斷製造事端、挑起摩擦,嫁禍於共產黨人。當其看到縣常備大隊抗日情緒高漲時,就敏感的斷定其中必有共產黨,於是怕得要命,恨得要死,公然以縣府名義炮製出所謂的“整肅”方案。其中最突出的一條,就是所謂“要堅決清除‘不法分子’”。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真正要清除的是共產黨人。面對頑固縣長的倒行逆施,劉幫華領導黨員,團結進步分子,在特委領導下,進行堅決巧妙的鬥爭。如頑固縣長說要清除“不法分子”,他們就藉機把那些真反動分子指為不法分子,送交縣府處置,弄得頑固縣長有口難言。
1940年2月,由於形勢嚴重惡化,常備大隊以劉幫華為首的一批共產黨人,受到政府當局的特務人員的嚴密監視,處在隨時被逮捕的險境。此時,中共贛南特委出於保存革命力量的考慮,向他們發出了撤退上山的密令。劉幫華衝鋒在前,退卻在後,在安排其他同志安全撤離後,才以告假探親為名,帶槍攜款離開“龍潭虎穴”。
上山後,他被任命為特委財政委員、青年部長兼“抗日鋤奸隊”負責人,與同志們一道戰鬥在贛粵邊的崇山峻岭中。1940年8月,蔣經國又發動了第二次“清鄉”,並嚴密保甲制度,實行聯保聯坐,調集兵力,對游擊區進行突襲“清剿”。在頑軍的大搜捕和突襲“清剿”中,不少黨員幹部被捕。其中以原特委青年部長朱平為代表的一批不堅定分子,經不起鬥爭考驗,成了可恥的叛徒。他們投靠敵人,充當內奸、出賣組織和同志。為了保障組織安全,鏟鋤叛徒,身任特委鋤奸隊負責人的劉幫華,多次奉命率隊行動,以巧妙的方式,使包括朱平在內的一批叛徒內奸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對此,劉建華在51年後還高度稱讚劉幫華“對保證特委組織安全,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1941年7月,特委派劉幫華前往三南執行聯絡任務。三南地下黨組織與特委中斷聯繫已久,情況不明,在這樣的形勢下,擔當此任,其艱巨與危險是可想而知的。但劉幫華沒有絲毫猶豫,當天就帶著一名交通員出發了。經過千難萬險完成任務後,他又馬不停蹄地踏上了歸途。一天,他們到達信豐縣上下坪新屋村不遠的一個深山裡。因天黑難於繼續行進,於是就在山中的一個秘洞中住下,以待天明後再走。次日天剛亮,劉幫華走出山洞向山溝走去,準備抹把臉後上路。不料,被新屋村的反共分子曾廣祥發覺,他馬上回村向叛變後擔任敵“削奸”組長的游足相報告。這個叛徒得訊即鳴鑼放炮,招集十多個組員前往搜捕。劉幫華發現敵情後,一面向交通員發出信號,一面以身引敵。久經游擊鬥爭考驗的黨的優秀兒子劉幫華,最終慘死於叛徒之手,為革命事業流盡了最後的一滴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