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泰(1875年—1932年),字念劬,如東馬塘人,祖籍安徽歙縣。19歲隨舅父鄧際昌赴山東為官,以文字馳譽齊魯,深得袁世凱賞識,招為幕僚,任文案,並參與了《北洋官報》的創辦與編纂,不久由袁引薦入朝授四品堂官。民國後任山東行政公署主任兼山東省圖書館館長。民國六年任滿歸里,住馬塘王家院內,辦學堂、興實業、行慈善,為一方名士。
基本介紹
- 本名:劉寶泰
- 字號:字念劬
- 所處時代:清末民初
- 出生地:安徽歙縣
劉寶泰,生於清光緒元年(1875),祖籍安徽歙縣,其祖鹹豐年間因避戰亂而遷居馬塘。寶泰幼年早孤,由母鄧氏撫育成人。光緒中,其舅鄧際昌投靠親戚李鴻章鐵幕人物周馥。時周馥任山東河工要職。鄧際昌入其幕,為河工督署總文案。光緒十九年(1893),鄧引外甥赴山東隨身學幕。劉寶泰頗諳詩書,且嫻文辭,尤工書法,時與范肯堂、范秋門、吳汝綸、袁保三諸名家游,常代李鴻章、劉坤一繕擬奏摺,以文字馳譽齊魯。
光緒二十五年(1899),袁世凱署理山東巡撫,經周馥推薦,劉寶泰被聘入袁幕分掌文案(周馥與袁世凱為兒女親家)。自此,25歲的劉寶泰得隨袁世凱。劉寶泰辦事沉穩,為文既工且敏,深得袁的賞識。光緒二十七年(1901),袁世凱升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又將劉寶泰聘至天津督署文案。其間,劉寶泰為袁草擬了許多機密文函。他還參與了中國最早的政府報《北洋官報》的編纂工作。到天津不久,由袁世凱引薦,劉寶泰上朝入覲,被授為四品堂官。
光緒三十三年(1907),丁未政潮後,袁世凱調任軍機大臣,兼任外務部尚書。八月,劉寶泰外放為直隸灤州知州事,自此與袁氏分道。次年四月,復改調直隸安州知州事,他積極推行新政,頗多政績。
宣統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發,清政府起用袁世凱為欽差大臣,不久再擢袁為內閣總理大臣。袁遂招舊部組建內閣,並點名徵召舊幕劉寶泰等返幕效力。然劉寶泰洞察時勢,抗不應命,而另就直隸雞澤縣知縣事,緝匪安民,使雞澤之境在北洋軍閥擾攘之中倖免於禍亂。
民國2年(1913),劉寶泰東下濟南,任山東省行政公署主任。其時,蔡儒楷任山東巡按使,鄧際昌任山東民政長(即省長)。蔡、鄧、劉三位一體,共襄時政。其中常處裁斷,文電交馳、擬章程、定製度,均由寶泰一手總成而斐然有序。斯時山東省政績卓著,口碑一時,迄今為齊魯史志稱道。劉還兼任山東省圖書館館長,他廣增藏書,制定編目。1917年,聘南通袁紹昂主編《山東圖書館重編目錄》由本館印行。該目錄分經、史、子、集、叢書、科學、別錄、山東藝文八類九卷,該館藏圖書總目,引起學術界重視。尤其是“山東藝文類”的設立,開圖書館界編目之先河,教育部還咨令各省圖書館仿照辦理。
劉寶泰知詩文、精鑑藏、廣交遊。其所交皆一時名流,其中不乏革命黨人,如江西都督李烈鈞等,可見其政治態度。民初袁世凱篡國,劉寶泰拒不阿附,為山東省致書“大總統”,從不以舊屬而語出阿諛。袁世凱出於篡國之謀建立孔教學會時,天津孔教學會專函邀請劉寶泰為該會會長,劉婉言拒之。及至民國4年(1915),袁氏稱帝,寶泰唾然置之,了不致意。而1916年,討袁領袖黃興、蔡鍔旬日之內相繼去世,同葬於長沙嶽麓山,劉寶泰即書寄輓聯而吊之,“豈獨大名邁蘇米,長留浩氣在沅湘。”可見其對辛亥革命之擁護及政治之追求。
民國6年(1917)底,劉寶泰離職南返,於馬塘南街購得王家院王氏舊宅寓居。民國11年(1922),鄧際昌任滿回鄉。劉寶泰即與其舅一道,熱心於鄉里慈善公益事業,建鄧氏義莊、興馬塘佛學會、開辦新式學堂。他還辦實業、修碼頭、置巨舶,開馬塘新型地方工業之先端。
1932年,劉寶泰患肝病去世,年僅58歲,鄉謚“孝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