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存(北京師範大學研究員)

劉寶存(北京師範大學研究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寶存,男,漢族,1964年出生,山東省菏澤市人,教育學博士,現為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寶存
  • 畢業院校:北京師範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教育學
  • 職務: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院長
人物經歷,教育背景,工作經歷,出訪經歷,社會任職,主講課程,研究方向,獲獎情況,科研項目,學術成果,主要著作,學術論文,

人物經歷

教育背景

1999.9-2002.7 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比較教育專業博士研究生,獲教育學博士學位
1984.9-1987.7 北京師範大學外國教育研究所比較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獲教育學碩士學位
1980.9-1984.7 聊城師範學院外語系英國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生,獲文學士學位

工作經歷

2006. 7- 現在 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 教授
2004.7-2006.6 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 副教授
2002.7-2004.6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育學院 博士後研究人員
1997.7-2002.6 山東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 副教授
1991.7-1997.6 山東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 講師
1987.7-1991.6 山東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 助教

出訪經歷

2013.4.25-5.2 參加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中歐高等教育合作與交流平台第一次會議,並訪問比利時根特大學(University of Ghent)、西班牙德烏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Deusto)、荷蘭格羅寧根大學(University of Groningen)。
2013.3.10-3.16 赴美國紐奧良參加世界比較教育學會聯合會(WCCES)執委會會議和北美比較與國際教育學會(CIES)第57屆年會,並作了題為《從211計畫到2011計畫: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政策分析》的演講。
2013.1.24-2.23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育學院高級訪問學者,並訪問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做了題為“From Project 211 to Project 2011: An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Strategies to Build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in China” 的學術報告。
2013.1.28-2.1 赴芬蘭坦佩雷大學參加了歐盟“高等教育研究與創新” 伊拉斯謨碩士項目聯盟會議,並做了題為China's New Long March to Build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From “Project 211” to “Project 2011”的學術報告。
2012.12.16-18 參加在澳門召開的“高等教育素質保證研討會”,並發表“大學排行與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理想與現實”的演講。
2012.10.19-25 參加在台灣暨南國際大學舉辦的第九屆兩岸高等教育學術研討會,會議的主題是“高等教育改革、創新與交流合作”。
2012.8.19-26 參加國際頂尖教育學院聯盟(IALEI)年會,並訪問墨爾本大學、悉尼大學、昆士蘭科技大學教育學院。
2012.7.18-19 參加在俄羅斯莫斯科舉行的“中俄高等教育現代化進程20年學術研討會”,並做了題為“高等教育強國建設與中國高等教育政策走向” 的主題演講。
2012.5.7-9 參加在波蘭波茲南大學舉辦的“第一屆世界比較教育研究與孔子學院國際研討會”,並做了題為“The Cultural Mission of Language Promotion Institutions in the Globalized Era: a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的主題演講。
2012.4.22-27 參加在波多黎各聖胡安舉行的北美國際與比較教育學會(CIES)第56屆年會,並做了題為“Independent Colleges in China: An Innovation or Freak”的演講;出席世界比較教育學會聯合會(WCCES)執委會會議。
2012.2.25 參加香港比較教育學會2012年年會,並做了題為Cross- border Education in China: Development, Challenges and Responses的主題發言。
2012.2.24 參加在香港教育學院舉行的:“高等教育國際化國際研討會”,並做了題為Education 2020 and the Policy Trend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的演講。
2012.2.11-19 參加在奧地利克雷姆斯多瑙河大學舉行的Erasmus Mundus項目“高等教育研究與創新”聯盟與招生工作會議。
2011.9.22-24 參加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的歐盟Erasmus Mundus 項目負責人會議。
2011.9.18-21 訪問芬蘭坦佩雷大學,參加第二屆中芬高等教育論壇,並發表題為《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畫:促進東西部高等教育均衡發展的有益嘗試》的演講。
2011.4.30-5.7 訪問加拿大麥克吉爾大學,參加CIES年會和 CCES執委會會議,並發表題為《高等教育質量工程:成效·問題與未來走向》的演講。
2011.3.31-4.2 訪問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教育研究院,參加中國教育改革研討會,並發表題為《教育規劃綱要與高等教育改革的政策走向》的演講。
2010年11月 訪問倫敦大學教育學院,參加“全球化世界的教育與公民”國際研討會,並發表“加強國際理解教育,培養全球公民”的演講。
2010年11月 訪問斯德哥爾摩大學國際教育研究所,參加“教育與農村轉型”國際研討會,並發表“國中後期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分流”的演講。
2010年8月 訪問芬蘭坦佩雷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並發表“教育規劃綱要與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演講。
2010年6月 訪問荷蘭特文特大學(Twente University)高等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參加與喬治亞大學、特文特大學合作的高等教育博士班的研討課。
2010年6月 訪問土耳其海峽大學(Bogazici University),參加世界比較教育學會聯合會第14屆年會,並發表“以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為目標的中國高等教育改革運動”的演講
2010年5月 訪問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教育學院,參加“教育政策國際研討會”,並發表“教育強國建設與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演講。訪問斯德哥爾摩大學國際教育研究所。
2009年6月 訪問美國喬治亞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
2008年10-12月 中國台灣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學系講學與合作研究。
2007年5-12月 丹麥羅斯基勒大學教育與心理系訪問學者。
2005年10月 訪問日本上越教育大學教育學部。
2003年12月 訪問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教育系,參加“中法高等教育國際研討會”,並發表“中國古典大學理念及其現代意義”演講。

社會任職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比較教育學科組成員
中國教育學會比較教育分會副會長
《比較教育研究》副主編
世界比較教育學會聯合會執委會委員
亞洲比較教育學會執委會會員
歐盟伊拉斯莫 “高等教育研究與創新” 項目聯盟理事會成員
歐盟Initial Training Network “知識經濟中的大學”項目聯盟理事會成員
芬蘭坦佩雷大學中國教育研究與交流中心(CEREC)顧問委員會委員
芬蘭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與經濟”(HEAME) 博士研究生項目理事會理事

主講課程

主講本科生課程:比較高等教育;世界教育改革與發展
主講碩士生課程:比較教育學;比較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學;教育學原理;Education Reform: Comparative Perspective;Higher Education Reform
主講博士生課程:教育前沿問題研究;Key Issues of Worldwide Education Reform

研究方向

比較教育、高等教育、教育政策與管理。

獲獎情況

《為未來培養領袖:美國研究型大學本科生教育重建》獲得第六屆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13年。
《創新型國家建設與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獲北京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12年。
《世界一流大學的形成與發展》獲第六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獎優秀獎,2012年。
《世界一流大學的形成與發展》獲第四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11年。
《世界一流大學的形成與發展》獲北京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10年。
《已開發國家研究生教育的戰略選擇》獲第四屆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優秀論文三等獎,2009年。
《大學理念的傳統與變革》獲第五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獎優秀獎,2007年。
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007年。
《大學理念的傳統與變革》獲北京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6年。

科研項目

1. 國外人才培養與開發。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2012-2013年
2. 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對策研究。北京市東城區教育委員會。2012年。
3. 博士後制度比較研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11-2012年。
4. 高校教師發展中心論證。教育部高教司委託項目。2010-2011年。
5. 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國際比較。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委託項目。2010年。
6. 我國研究型大學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新世紀教學研究所項目。2009-2010年。
7. 創新型城市建設與北京不同類型高等學校的使命和發展戰略選擇。北京市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項目。2008-2011年。
8. 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國際比較。教育部委託課題。2008-2009年。
9. 高等教育質量工程研究。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委託課題。2008-2010年。
10. 研究型大學跨學科教育國際比較研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資助項目。2007-2010年。
11. 中央高校與市屬市管高校資源共享研究。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2006-2010年。
12. 世界一流大學形成過程與機理的國際比較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2006-2009年。
13. 高等學校教師團隊建設與管理研究。教育部高等教育專題研究項目。2006-2009年。
14. 中國高等教育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的地位與作用。教育部高等教育專題研究項目。2005-2008年。
15. 區域高等教育結構調整和高等學校功能定位的比較研究。 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國家一般課題。2005-2008年。
16. 本科生科研與研究型大學人才培養模式轉型之比較研究。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青年專項課題。2003-2006年。
17.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大學學科組織創新。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青年專項課題。2003-2006年。
18. 高水平大學辦學模式研究。山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2000-2003年。

學術成果

主要著作

劉寶存著:為未來培養領袖:美國研究型大學本科生教育重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劉寶存主編:創新型國家建設與中國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劉寶存著:守望大學的精神家園。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年。
王英傑、劉寶存主編:中國教育改革30年:高等教育卷。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
王英傑、劉寶存等著:世界一流大學的形成與發展。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
王英傑、劉寶存等著:國際視野中的大學創新教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
劉寶存著:大學理念的傳統與變革。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年。

學術論文

劉寶存:整合與創新:探索中國特色的大學心理服務體系。《東嶽論叢》2012年第5期。
劉寶存:深化改革 穩步提升本科人才培養質量。《中國高等教育》2012年第19期。
劉寶存、莊騰騰:加州高等教育總體規劃50年回顧與展望。 《比較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
劉寶存:高等教育強國建設與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政策走向. 《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年第1期。
郭潔、劉寶存。全面風險管理: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實踐與啟示。《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第11期。
劉寶存:繼往開來,再創輝煌,不斷譜寫中國比較教育新篇章。《比較教育研究》2011年第10期。
劉寶存、何倩:新世紀美國薄弱學校改造的政策變遷。《比較教育研究》2011年第8期。
劉寶存、李潤華:我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與日本創建大學卓越研究中心政策比較研究。《外國教育研究》2011年第8期。
劉寶存:高等教育:學習化社會的重要推動力量——評《學習化社會高等教育的使命》。《 比較教育研究》2011年第3期。
劉寶存、張永軍:論比較教育的開放性及其限度。《比較教育研究》2011年第4期。
劉寶存:國際視野下我國大學創新力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比較教育研究》2011年第1期。
劉寶存:《中國高等教育面臨的挑戰和改革趨勢》。《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與動向》,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中國綜合研究中心,2010年1月15日。
劉寶存: 歐美大學實施跨學科教育的途徑和方法。《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7月1日B15版。
劉寶存、張安梅:國外高校青年教師科研導師制探析 。《中國高校科技與產業化》2010年第6期。
劉寶存、羅媛:面向21世紀的美國高中教育改革探析。 《比較教育研究》 2010年第6期。
劉寶存:確立創新創業教育理念 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中國高等教育》2010年第12期。
劉寶存、張永軍:比較教育研究與教育科學的發展。《外國教育研究》2010年第2期。
王曉陽、劉寶存、李婧:世界一流大學的定義、評價與研究。《比較教育研究》2010年第1期。
劉寶存:世界主要國家高等學校創新人才培養比較研究。《中國教育政策評論》2009年。
劉寶存:博洛尼亞進程的最新進展與未來走向。《比較教育研究》2009年第10期。
劉寶存、李婧:博洛尼亞進程:歷程、進展與未來。《大學·研究與評價》2009年第5期。
劉寶存:當代中國重點大學建設的回顧與前瞻。《河北學刊》2009年第4期。
劉寶存: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回顧與前瞻。《復旦教育論壇》2009年第1期。
李婧、劉寶存:倫敦公報。《大學·研究與評價》2008年第6期。
劉寶存:中國大陸高等教育之學校領導體制的發展與省思。《教育資料集刊》2008年第3期。
劉寶存:提高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的重大舉措。(高思)《中國大學教學》2007年第2期。
陳何芳、劉寶存、任洪舜:美國研究型大學本科生教育培養目標的演進。《外國教育研究》2007年第5期。
劉寶存:世界一流大學發展模式的個性化選擇。《比較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
劉寶存:建設高水平教學團隊,提高本科生教學質量。《中國高等教育》2007年第5期。
劉寶存:提高質量的關鍵是創新培養模式。《中國教育報》2007年3月9日第7版。
胡寧、劉寶存:中國古典大學的理念及其現代意義。《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年第3期。
劉寶存、李慧清:2005年卡內基高等學校分類法述評。《比較教育研究》2006年第12期。
劉寶存:已開發國家研究生教育的戰略選擇。《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6年第7期。
劉寶存:美國研究型大學本科生教育重建:進展·問題·走向。《外國教育研究》2006年第6期。
劉寶存:理性主義與功利主義大學理念的衝突與融合。《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年第3期。
劉寶存:國外大學學科組織的改革與發展趨勢。《教育科學》2006年第2期。
劉寶存:關於我國大學本科生教育改革的幾點斷想。《高教發展與評估》2006年第2期。
劉寶存:美國研究型大學教育創新的基本經驗與教訓。《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
劉寶存:國外大學學科組織的歷史演進。《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6年第1期。
劉寶存、李敏:已開發國家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探析。《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年第1期。
劉寶存:走出“半人時代”:關於大學培養目標的幾點思考。《學術界》2006年第1期。
劉寶存:大學對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個案研究。《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5年第6期。
劉寶存:美國大學的創新人才培養與本科生科研。《外國教育研究》2005年第12期。
劉寶存、王維、馬存根:美國高等學校的服務性學習。《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第11期。
劉寶存: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本科生教育。《中國大學教學》2005年第10期。
劉寶存:國外的大學制度文化(下)。《教育》2005年8月號。
劉寶存:國外的大學制度文化(上)。《教育》2005年7月號。
劉寶存:我國研究生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戰略選擇。《江蘇高教》2005年第4期。
劉寶存:技術異化時代的大學校長。《科學中國人》2005年第5期。
劉寶存、楊秀治:西方國家的擇校制度及其對教育公平的影響。《教育科學》2005年第2期。
劉寶存:已開發國家研究生教育的理念基礎。《中國高教研究》2005年第4期。
劉寶存:美國研究型大學一年級習明納爾課程。《外國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
劉寶存:美國研究型大學服務性學習的基本模式。《復旦教育論壇》2005年第2期。
劉寶存:在國際比較視野中把握研究生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規律。《中國高等教育》2005 年第1期。
劉寶存: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大學理念的衝突與融合。《學術界》2005年第1期。
劉寶存:大學的創新與保守:哈佛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大學之路徑分析。《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
劉寶存:美國研究型大學的產生與發展。《高教探索》2005年第1期。
劉寶存:《大學,“大”在哪裡》。《中國教育報》2004年3月19日第6版。
劉寶存:美國研究型大學本科生科研的基本類型與模式。《教育發展研究》2004年第11期。
劉寶存:美國研究型大學的高峰體驗課程。《中國大學教學》2004年第11期。
劉寶存:美國研究型大學本科生科研的組織與管理。《江蘇高教》2004年第6期。
劉寶存:大學的真諦。《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4年第5期。
劉寶存:美國研究型大學基於問題的學習模式。《中國高教研究》2004年第10期。
劉寶存:創新人才培養與大學教學思想的變革:國際比較的視角。《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年第5期。
劉寶存:全人教育思潮的興起與教育目標的轉變。《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第9期。
劉寶存:中世紀的大學理念及其對後世的影響。《復旦教育論壇》2004年第4期。
劉寶存: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思潮與大學教學思想的更新。《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
劉寶存、肖甦:羅馬尼亞教育的轉型改革與發展趨勢。《當代教育科學》2004年第5期。
劉寶存:牛津大學辦學理念探析。《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
劉寶存:大學精神的失落與重塑。《學術界》2004年第1期。
劉寶存、楊秀治:國際視野中的校本培訓。《中國小教師培訓》2003年第12期。
劉寶存:威斯康星理念與大學的社會服務職能。《理工高教研究》2003年第5期。
劉寶存:紐曼大學理念述評。《復旦教育論壇》2003年第6期。
劉寶存:加入WTO對我國教育的影響與對策。《中國博士後》2003年第3期。
劉寶存:國際視野下的高等學校文化素質教育。《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年第3期。
劉寶存:梅貽琦大學教育理念探析。《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第5期。
劉寶存:不合時宜的真理:赫欽斯大學理念述評。《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第10期。
劉寶存:蔡元培大學教育理念述評。《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3年第3 期。
劉寶存:雅斯貝爾斯大學教育理念述評。《外國教育研究》2003年第8期。
劉寶存:哈佛大學辦學理念探析。《外國教育研究》2003年第1 期。
劉寶存:創新人才理念的國際比較。《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第5期。
劉寶存:何謂大學:西方大學概念透視。《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
劉寶存:如何創建研究型大學:牛津大學和哈佛大學的經驗。《教育發展研究》2003年第2期。
劉寶存:美國肯定性行動計畫:發展·爭論·未來走向。《新疆大學學報》(社科版)2002年第4期。
劉寶存:構建全方位的文化素質教育模式。《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2年第2 期。
楊秀治、劉寶存:中小學生學習負擔的比較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第4期。
劉寶存:借鑑國際經驗,強化研究生教育發展戰略研究。《中國高等教育》2002年第13/14期。
劉寶存:科爾大學理念述評。《比較教育研究》2002年第10期。
劉寶存:弗萊克斯納大學理念述評。《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2年第5期。
劉寶存:論大學精神及其在大學發展中的作用。《青海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2002年第2期。
劉寶存:美國公立高等學校董事會制度評析。《高教探索》2002年第1期。
劉寶存:美國肯定性行動計畫與少數民族高等教育的發展。《外國教育研究》2002年第7 期。
劉寶存:洪堡大學理念述評。《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
劉寶存:美國大學如何確認學術欺詐行為。《科學時報》2001年4月12日。
劉寶存:美國大學掀起合併浪潮。《科學時報》2001年7月26日。
劉寶存:守望大學精神。《科學時報》2001年7月19日。
劉寶存:美國卡內基高等學校分類新方法評介。《世界教育信息》2001年第10期。
劉寶存:美國大學校長遴選的四大趨勢。《世界教育信息》2001年第5期。
劉寶存:美國公、私立高等學校董事會制度比較。《吉林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01年第6期。
劉寶存:美國研究型大學:歷史·問題·改革。《江蘇高教》2001年第6期。
劉寶存:校本管理:當代西方中國小管理的新模式。《比較教育研究》2001年第12期。
劉寶存:何謂大學精神。《高教探索》2001年第3期。
劉寶存:“肯定性行動計畫”論爭與美國少數民族高等教育的未來走向。《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第3期。
劉寶存:美國少數民族高等教育:進展·問題·改革。《比較教育研究》2001年第7期。
劉寶存:美國少數民族高等教育政策的歷史演變和未來走向。《中國民族教育》2001年第3期。
劉寶存:加入WTO對我國高等教育管理的挑戰及對策。《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 年第3期。
劉寶存:小學生學業負擔比較研究。《外國中國小教育》2001年第2期。
劉寶存:大眾教育與英才教育應並重。《教育發展研究》2001年第4期。
劉寶存、馬忠虎:關於構建研究生教育學科理論體系的思考。《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0年第6期。
劉寶存:美國私立高等學校董事會制度評析。《比較教育研究》2000年第5期。
劉寶存:世界高等教育個性化趨勢述評。《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
劉寶存:從知識價值觀的演進看我國高等學校的文化素質教育。《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1999年增刊。
劉寶存、楊秀治:試論我國現階段的教育機會均等。《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1998年第3期。
劉寶存、楊秀治:當代國外成人教學方法。《中國成人教育》1996年第6期。
劉寶存:教育市場說質疑。《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1995年第1期。
劉寶存、楊秀治:未來成人教育的特點。《中國成人教育》1995年第1期。
劉寶存:試論市場經濟條件下高等教育觀念的轉變。《山東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1994年第2 期。
劉寶存:高等教育不能產業化。《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1993年第4期。
劉寶存、楊秀治:杜威的大職業教育觀及其現實意義。《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1991年第4期。
劉寶存:六十年代美國的科學政策與大學科研。《外國教育研究》1989年第2期。
劉寶存:六十年代美國高等教育改革初探。《外國教育研究》1988年第2期。
劉寶存:戰後美國高等教育的全球性政策剖析。《外國教育動態》1988年第2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