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堡城址

位於鳳城縣鳳城鎮西南8公里的鳳山鄉利民村劉家堡子,北依略呈弧形緩突的丘陵;東距二龍山約1500米;南為開闊的耕地,鳳岫公路沿村南由東向西通過,公路北側有二龍河自西向東流去;西為起伏的丘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劉家堡
  • 外文名稱:Liu Jia
  • 所屬地區:中國遼寧,東北
  • 電話區號:024
  • 地理位置:鳳城縣鳳城鎮
  • 面積:東距二龍山約1500米
  • 方言:東北官話
二龍山東是突兀的鳳凰山,猶如天然屏障。1972年夏初,當地民眾反映,劉家堡瓦片遍地,在泥場取土時經常碰到圓型的東酉。丹東市考古工作者到現場調查,見地表漢代繩紋瓦礫遍布.並拾到鐵攫、刀幣、陶豆柱。1982年再次調查,在堡子南面100多米處耕地斷崖壁上,有60厘米厚的文化層,初步認定是1處較大的漢代遺址。 此城址系土築,座北向南,城牆破壞嚴重,唯西部略見城垣,可看隆起地面的士脊。從散落陶片的面積和文化層堆積判斷是方形城址。南北長約500米,東西寬約500米。總面積為25萬平方米。
從城西中部斷面上清楚地看出文化層為3層:第1層為農耕土,厚30至40厘米,夾雜漢代陶片和遼代陶、瓷碎片;第2層為黃褐土,厚60厘米,堆積大量繩紋瓦片、雲形瓦當和陶器口沿等;第3層為生土層。
據民眾介紹,在城西南部取土時,碰到堅硬的紅燒土,在附近出土過鐵攫,估計是冶煉的作坊。
城外東北角平緩的山坡上是1處瓮棺墓群,面積較大,深40—50厘米,已被破壞50餘座。瓮棺為桶狀,規格不一,長短不同,有2節,也有3節,合成長度60—70厘米,直徑40—50厘米。胎質灰色,每節有3道平行弦紋,弦紋與弦紋之間是細綿紋。瓮格出土時已裂碎,棺內積滿泥土,骨已腐蝕不可辨認。
城址內地表遺物比較豐富,採集的遺物有:刀幣(明刀)100餘斤,屬戰國時期通用刀幣,鐵钁3件,為戰國遺物。陶豆1件。捲雲瓦當1件,圓形,直徑16.5厘米,厚2.2厘米,花紋圖案獨特,以圓心為點,有4條直線交叉,把圓面分成8等份,圓心周圍有4個圓點,圓點外圍有2層圓線,外層有4個捲雲形圖案。這種瓦當,在其他漢代遺址少有發現,此城址卻相當豐富。瓦當多在城址中部和北部靠山部位發現,為尋找當時居住址,提供了線索。還有灰陶罐,泥質、輪制、侈口、鼓腹、平底,通高28厘米,口徑22厘米,腹徑32厘米,壁厚0.8厘米,火候較高,口沿以下是細繩紋,被13條弦紋等距離隔開,從腹部到底部是左右不規整的細繩紋交織在一起。空心磚採集到1件,已經破裂,為殘段部分,厚度3.5厘米,灰色,表面圖案雖經兩千多年風蝕雨侵,仍清晰可見,是互相連結的斜狀的正方形,其邊長均為5厘米,有素麵格,有米字形紋,按比例對稱排列。
從歷史有關文獻記述和遺蹟、遺物的互相認證,劉家堡城址當為武茨縣古城址。1988年12月20日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