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黃台崗鎮劉宋營村位於黃台崗鎮政府南1公里處,南新公路橫穿而過,轄內有官莊、瓦店、黃台崗三鄉的中心工商所,黃台崗供電站,黃台崗鎮客運站,敬老院,農機站及第一初級中學等單位,全村人口1113人。村民以務工經商,多數農業為主的生存生活方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劉宋營村
- 下轄地區:官莊、瓦店、黃台崗
- 地理位置: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黃台崗鎮
- 人口:1113人
規模,交通,歷史,
規模
在黨的十六大的指導下,在鎮政府的領導下,認真回響黨的號召,落實強村富民戰略積極引導村民走致富之路。止目前,村外出務工人數占全村30%以上,外出務工人員學到了一定的技術。同時經濟上得到了長足發展。
交通
針對村交通便利,鄰近鎮政府,經商成了村一定比例人的理想,固定門店經營農資,副食,維修家電,農機械等。為黃台崗鎮經濟活躍發展添了一份力,流動的經商、砍伐樹木,收購棉花、小辣椒等。
歷史
劉宋營村,是20年代中共南陽支部誕生的地方。 1926年,反奉戰爭失敗,北方革命運動轉入低潮,中國革命面臨嚴峻形勢。為了打退反動勢力的進攻,中共中央於1926年2月在北京召開特別會議,決定促進廣州國民政府北伐,發展全國的革命形勢。河南是北伐戰爭的必經之路,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會議強調:“必須在北伐必經之湖南、湖北、河南等地,加緊開展民眾工作。”其後,周恩來對河南,特別是南陽黨的工作進行具體安排。根據中央的指示精神,中共上海組織派遣南陽縣人、上海大學外語學院學生黨員楊士穎回家鄉工作。楊士穎回到河南後,與中共豫陝區委取得聯繫。中共豫陝區委決定派在中州藝術學院任教的上海大學文藝學院畢業生劉友三、朱冠洲,與楊士穎同回南陽開闢黨的工作。他們奉命回宛後,利用合法職業作掩護,秘密從事黨的工作。劉友三到省立五中任教,朱冠洲到駐宛建國軍第一梯隊擔任指導員,楊士穎暫住城內家中。經過一個時期的培養考驗,發展在上海上學、當時休學在家的劉實中加入共產黨。為了有組織、有領導地開展革命活動,他們認為應該首先建立黨的支部。經過認真調查,初步確定把支部建在民眾基礎比較好的劉宋營。這是因為:劉實中的哥哥劉魯門在馮玉祥部下當參謀長,支部設在他家便於隱蔽;劉宋營的紅槍會是民眾防匪組織中較強的一支力量,是理想的教育和利用對象;這裡比較偏僻,反動統治力量相對薄弱,便於開展黨的工作。 1926年5月的一天,劉友三、楊士穎、朱冠洲到劉宋營劉實中家,以打牌作掩護召開黨的會議,學習《共產黨宣言》,決定成立中共南陽支部,書記劉友三,青運委員楊士穎,軍運委員朱冠洲,農運委員劉實中。會議分析了當時形勢,決定以劉宋營為基地,積極發展工農和知識分子入黨,以開展農運工作為重點,做好青運、軍運等各項工作。就這樣,南陽地區第一個黨支部誕生了。 黨支部剛剛成立,開展工作面臨著重重困難。剛從城市學校回到農村的青年知識分子,革命熱情雖然很高,但發動民眾還缺乏經驗,一時還不能取得農民的信任。對此,他們沒有氣餒。他們分析了當時的形勢,總結了前段工作經驗教訓後,決定由劉實中負責籌辦“義學”,通過辦學加強同民眾的聯繫。根據黨支部決定,劉實中籌集資金,在自己家的耕地上建起9間草房,購置桌椅板凳和筆墨紙硯,自任教員,招收附近窮苦人家的子女60多人人學。一個多月後,黨支部認為,“義學”名稱太舊,缺乏革命性,就將其改名為“平民學校”。並決定開辦夜校,吸收青年和成年人參加,教他們認字,在學習中,宣傳革命道理,以發動民眾,提高廣大農民的階級覺悟。在學校里,開始時使用平民千字課作教材,後來以黨內編寫的故事體《李東山小傳》為主,講解窮苦人貧窮受苦的原因,地主剝削壓迫農民的不合理,窮苦人聯合起來打倒地主豪紳,才能過上耕者有其田、人人平等的生活等進步思想。黨支部成員還結合課堂上講授的內容,主動把自己家裡收佃戶的頂首錢(押金)交還給佃戶。經過艱苦細緻的工作,終於得到了民眾信任,接近他們的人越來越多,思想也越來越活躍。農民劉同寅就是通過農民夜校班的培養,加入黨組織的。 1926年8月,駐防南陽的建國軍向劉宋營派40牛車軍糧。黨支部研究,由楊士穎和劉實中出面,發動民眾,利用紅槍會抗糧,維護民眾利益,擴大社會影響。在對紅槍會進行說服教育後,共同商定由楊士穎、劉實中和建國軍交涉;交涉不成,就發動紅槍會攻打建國軍。一切準備妥當後,楊士穎、劉實中找到建國軍在那裡負責催糧的頭頭說:“我們已經給樊(鐘秀)司令說過了,劉宋營的糧可以不交。”並威脅說:“如果你們強要,逼得紅槍會起來打你們,後果自負。”建國軍負責征糧的頭頭迫於壓力,不敢貿然強征,無奈之下只好答應劉宋營用一車軍糧交差。抗糧鬥爭的勝利,使黨支部擴大了影響,貧苦百姓認識到,只有團結起來開展鬥爭,才能保護自己的利益。 1926年10月,共產黨員劉福僧、劉協中受組織委派去武漢報考軍校,沒被錄取,返鄉和劉友三接上關係,參加中共南陽支部工作,黨的力量得到加強,黨的活動範圍不斷擴大。 1926年冬,中共南陽支部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協助國民黨籌建基層組織”的指示精神,決定派劉友三、楊士穎、劉福僧、劉實中以國民黨黨員的身份,幫助國民黨籌建縣黨部。國民黨南陽縣黨部的建立,為中共組織開展活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劉友三、劉福僧、楊士穎經常以國民黨南陽縣黨部成員的名義,參加集會,發表演說,宣傳革命。他們還經常到各中學進行革命宣傳,激發了廣大師生的革命熱情,推動了青年學生運動的蓬勃發展。 1927年春,根據中共豫區執行委員會的指示,中共南陽支部派劉友三、楊士穎、劉福僧、劉實中、劉協中赴武漢參加北伐戰爭,朱冠洲隨建國軍移駐湖北。中共南陽支部因主要成員的離開,暫時停止了活動。 1927年8月,中共河南省委派遣劉實中、劉福僧、劉協中回南陽繼續開展工作。他們恢復了中共南陽支部,書記劉實中,委員劉福僧、劉協中;恢復了平民學校和農民夜校班;以農民夜校班學員為主,發展農民協會會員100多人,斗惡霸,鬧搶糧;以農協會積極分子骨幹為主,發展黨員42人;建立農民自衛團,直接掌握60多人槍的武裝隊伍,夜襲國民黨白秋稅務局,首義成功,在南陽地區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 1993年,中共南陽縣委、縣人民政府在中共南陽支部成立地樹立紀念碑,讓人們銘記中國共產黨在南陽第一個支部誕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