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季洪

劉季洪

劉季洪(1903—1989),江蘇豐縣人。1925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化學系,繼赴美國華盛頓大學,獲教育碩士學位。1930年復獲化學博士學位。歸國後,歷任湖南大學校長、河南大學校長、國民政府教育部秘書、教育部社會教育司司長、西北大學校長、國立西安圖書館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制憲國民大會代表、行憲國民大會代表,兼政治大學教育系主任等職。1949年去台灣,繼任國民大會代表,曾任中正書局總編輯、總經理、董事長,兼任台灣師範大學及政治大學教授、系主任。後任政治大學校長、考試院副院長、院長、總統府資政、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兼主席團成員、科學委員會委員、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委員、孔孟學會理事、教育學會和憲法學會常務監事等。1989年1月15日於台灣去世,享年86歲。著有《各國成人教育》,《教育統計學》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季洪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豐縣
  • 出生日期:1903年
  • 逝世日期:1989年
  • 職業:任湖南大學校長、河南大學校長等
  • 畢業院校:北京師範大學
  • 信仰:三民主義
  • 主要成就:著名教育家
  • 代表作品:《各國成人教育》,《教育統計學》等
人物簡介,人生歷程,

人物簡介

劉季洪(1903~1989),江蘇豐縣人。1921年考入北京高等師範學校,1930年在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研習教育,獲教育碩士學位。後入哥倫比亞大學讀教育哲學,又在英國牛津大學研究英國教育,畢業後回國任教於江蘇教育學院

人生歷程

1935年6月至1938年9月,劉季洪出任河南大學校長。當時河南大學有文、理、法、農、醫五個學院,學生1000多人,是國內規模較大的一所大學。受命後,他與各院系領導及教育界人士多方晤談,廣詢意見。1935年8月,他主持河南大學第二次校務會議,通過了《河南省立河南大學組織大綱》,呈教育部並獲準備案,據此對河南大學的組織機構做了調整和完善,要求嚴格執行各種規章制度。
針對當時困擾學校發展的冗員較多和校風鬆散兩個難題,劉季洪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整頓。減聘人員50多人,使學校經費收支相符;成立了組織訓育委員會,由校長及教務長分擔正、副主任委員,訓育課主任擔任秘書,聘院長、系主任若干人擔任委員,並請教授指導學生社團活動,學校風氣為之大變。
劉季洪認為,開封非名都大邑,所聘教授多有不到,只有努力改善生活條件,創造一流的教學、科研環境,才有條件競聘名師。為此,他尊師敬賢,提高教授待遇,延攬了一批諸如范文瀾、蕭一山等國內知名學者。各院系也對師資課程做了調整,他率先垂範,開設“歐美教育名著選讀”,同時提倡學術研究,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1936年10月,河南大學《農學院院刊》創刊,劉季洪親撰發刊詞。
按照學校建設規劃,劉季洪1936年建成了四柱三樓牌式的南大門。門樓上雙重飛檐,雕樑畫棟,屋脊上高踞雕刻精美的珍禽異獸,中門上額橫書“河南大學”,大門背面正中上額橫寫“止於至善”,兩邊分寫“明德”、“新民”。八個耀目金字,予學生以發揚學術、恢宏文化的啟示,入門便產生一種對國家民族無上的責任感。
劉季洪掌校期間,學校安定,經費比較寬裕,各項工作進展順利。“九一八”事變後,東北大學遷往北平。1934年東北大學農學院停辦,其師生便來到河南大學農學院借讀。1936年政府又決定將東北大學整體南遷,商由河大接待。是年夏季,東北大學500多人到達,受到劉季洪的特別照顧。
1937年“七七”事變後,河南省府決定河南大學遷移至雞公山及鎮平一帶,1938年夏又遷往豫西伏牛山區。劉校長感到學校前途困難萬分,不得已向省府請辭,後去教育部供職。1941年劉季洪到陝豫視察教育,前往潭頭與河大師生相見,回部後向教育部報上河南大學申請國立的材料。1942年,國民政府通過決議,將省立河南大學升為國立。
1949年劉季洪到台灣後,先在高校任教,後擔任正中書局總編輯、總經理及董事長,政治大學校長,台灣“考試院院長”等職,著有《各國成人教育》、《教育統計學》、《教育生涯漫談》等書及教育論文多篇。1989年病逝,享年86歲。
劉季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