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至1982年任中國礦業學院院長
劉子光(1919年11月--1990年4月 ) 原名劉金文,德縣(現屬德州市德城區)七區時家村人。1978年至1982年任中國礦業學院(今
中國礦業大學)院長。
個人簡介
7歲開始在本村上初小,12歲時考入德縣師範講習所,1932年又考入德縣土橋第二高級國小,一年後畢業,在家務農。
辛苦歷程
抗日戰爭爆發後,由於在上學時受到抗日救國教育,又親眼目睹了敵人入侵後對同胞的燒殺擄掠,激發起強烈的抗日熱情。於1939年9月棄農從軍,在德縣八區參加了八路軍冀魯邊區東進抗日挺進縱隊,任游擊二大隊民運組員。1940年6月,任德縣抗日民主政府糧秣科科長。同年11月,任德縣農會主任。1941年3月,兼任農會組織部部長。同年9月,任平原縣農會主任。1942年2月,任中共德縣縣委宣傳部部長,參加了整風、整黨運動,對加強黨的團結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1943年7月,在德州敵占區做地下工作。1944年7月,任渤海區二地委組織部組織科科長。1945年3月,任中共德州工委副書記、書記。1946年2月,任中共德州市委副書記、組織部部長。同年10月,任中共德州市委副書記。期間,參加過土改、減租減息、三反、五反、肅反等運動。 1948年,參加了渤海區黨委高幹會議,在反右傾運動中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德州地委工業部副部長。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1953年1月,任淄博礦務局黨委書記兼局長。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劉子光同志歷任冀魯邊區八路軍游擊二隊民運組員,德縣抗日政府糧秣科副科長,德縣、平原縣農會主任,中共德州敵占城市工委書記,中共德州市工委書記等職。解放後,劉子光同志任中共德州市委副書記、代書記兼政委,中共德州地委工業部副部長。1952年轉到煤炭戰線工作,從1952年到1978年,先後擔任淄博礦務局黨委書記兼局長,山東省煤炭工業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代局長,山東礦業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山東工學院黨委書記兼革委會主任,山東省煤炭工業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1978年調任中國礦業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
劉子光同志任中國礦業學院院長時,正值學校經國務院批准由四川搬遷徐州,他挑起了在徐州重建中國礦業學院的重擔,為學校的重建付出了巨大心血,在短短的幾年內高質量完成了重建學校的第一期工程,實現了1980年在徐州招生辦學的目標,保證了學校的順利搬遷,為中國礦業學院的振興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做出了重大貢獻。劉子光同志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狠抓學校管理,使學校迅速醫治了“文革”造成的創傷,開始走上中興之路。
1982年劉子光同志離休後,仍然不辭勞苦,為發展煤炭教育事業忘我工作。他擔任煤炭教育顧問團副主任和高教分團主任,深入學校,調查研究,針對思想政治工作削弱、資產階級自由化傾向抬頭的情況,倡導建立了煤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為加強和改進煤炭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做出了新的貢獻。
個人詳細簡介
劉子光,山東陵縣人。1920年生,193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從1958年至1970年曾任山東煤炭工業專科學校校長、山東煤礦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書記、顧問。劉子光同志無論在煤炭生產還是教育戰線,堅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為發展煤炭生產和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做出了卓越成績。特別是在山東煤炭專科學校創建時期,帶領全校師生員工解放思想,自力更生,團結奮鬥,艱苦創業;在山東煤礦學院創建中,1963年山東煤礦學院與淮南礦業學院等校並校後,面對眾多困難,團結建校,艱苦建校,為創建新型的煤炭高等院校做出了突出的貢獻。1990年4月19日因突發心臟病不幸逝世,享年7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