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禮

劉好禮(1226~1288)元汴梁祥符(今河南開封市)人,字敬之。通蒙古語。憲宗時闢為參議,至元元年,得世祖召見,言舉人材等事。七年(1270),遷益蘭等州五部斷事官,治益蘭。民俗不知陶冶,水無舟航。乃請工匠於朝,以教其民。十年,為北方叛王所拘,幾死,旋得釋。十七年(1280),又被扣留,逃還。十九年(1282)為戶部尚書。

基本介紹

  • 本名:劉好禮
  • 字號:字繼先
  • 所處時代:元
  • 出生地:恩州人
  • 他人評價:賢守令
  • 仕途狀況:元至正五年任莒州知州
簡介,生平,

簡介

劉好禮(生卒年不詳),字繼先,恩州人。1345年(元至正五年)任莒州知州(今莒縣)。
是年大旱,好禮親自設壇祈禱。次年蝗蟲成災,而蛤蟆群生,好禮教人民保護蛤蟆而蝗害不能成災。時盜賊蜂起,他組織力量大力搜撲,先後撲盜39人。好禮分別進行審問,使案情大明,將盜首3人正法,其餘36名脅從者,教育後釋放,以此教育了百姓,社會治安很快好轉。好禮在任期間,修整莒城牆,並引來黃華水環流城池,在城門前建橋。同時修文廟,勸農桑,積常平義糧2000多石。時評為莒之“賢守令”。百姓曾立去思碑,以記其事跡

生平

劉好禮,字敬之。原籍河南開封,金元之際移家完州(治今順平)。劉好禮少年時就喜歡讀書,元憲宗時廉訪府闢為參議。憲宗五年(1255),改永興府(治今河北涿鹿)達魯花赤。至元元年(1264),因侍儀廉希逸的推薦被世祖召見,上言舉薦人材數事,得到世祖的嘉許。至元五年(1268),應詔建言:“凡有司奏請,宜先啟皇太子,俾得閱習庶政,以為社稷生民之福。陝西重地,宜封皇子諸王以鎮之。創築都城,宜給直以市民地。選格不宜以中統三年為限,後是者不錄。”皇帝採納他的意見,敕令中書施行。
至元七年(1271),遷益蘭州(在今俄羅斯圖瓦共和國境內)等五部斷事官,仿照古代的都護,治益蘭。這地方的人們不知陶冶,水上沒有船舶往來。劉好禮請朝廷派來工匠,教人們燒陶造船,給人們帶來很大便利。至元十年(1273),北方諸王叛亂,把好禮抓住,差點將其處死,叛王的大將以好禮善應對,才放了他。
至元十七年(1280)春,劉好禮率眾逃至別部,又遇叛軍,被迫西越雪峨嶺,以衣服賂叛王千戶,東出鐵壁山口,間道南下,跟從者陸續達近千人。到七月,終於見到元朝戍邊的軍隊。入見皇帝後,賜給他錢糧。十八年(1281),授嘉議大夫、澧州路(治今湖南澧縣)總管。十九年(1282),入為刑部尚書,不久改禮部,又改吏部。劉好禮向中書建言:“象力最巨,皇帝往返兩都,乘輿象駕,萬一有變,從者雖多,力何能及。”不久,象驚,差點傷了從者。二十一年(1284),出任北京路(治今內蒙古寧城西北)總管,再入朝任戶部尚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