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天恨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省射陽縣新坍鎮
- 出生日期:1888年
- 逝世日期:1914年
- 職業:革命家
- 信仰:三民主義
辛亥革命,反袁革命,
辛亥革命
劉天恨(1888—1914),江蘇省射陽縣新坍鎮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綿亘千年以來,科舉歷來是士子文人的最佳晉身之途。劉天恨在15歲時參加了鹽城縣科舉考試,取得較高名次。然而,滿清政府腐敗無能,甲午戰敗,庚子之變,內憂外患的國情,令劉天恨意識到了民族的危急存亡。1905年9月2日滿清政府的一紙諭令宣布所有鄉試、會試一律停止。此舉改變了很多讀書人的命運,在當時的鹽城,對於世變之急、於古未有的廢科舉,士紳文人也是有相當強烈的反應。當時有的人仍托足苟安新世界,傷心猶念舊君王,但也有很多文人則創辦新學、投筆從戎。出於對國家內憂外患的憤恨,劉天恨發出鏗鏘之言:“大丈夫必以愛存祖國為心,科第何補於世?”劉天恨沒有聽從父親讓他好好讀書的囑咐,與許多文人一樣,走出學堂書齋,橫槊奮衿,挺身擔道義、喋血挽興亡,寫下了辛亥革命時期悲壯的篇章和獨特的色彩。16歲的時候,劉天恨只身前往蘇州應徵入伍。入伍不到一年,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薰陶,便解甲出走,尋求救國真理,游遍廣東、香港、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結識華興會首領黃興及革命黨人李烈鈞、柏文蔚等仁人志士。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劉天恨也投身革命洪流,為抗擊清軍對武漢革命軍政府的進攻,劉天恨在武漢組建湖北將校決死團,並奉黎元洪之命,操辦青山糧台事宜。
反袁革命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劉天恨便懸帆滄海,到日本、美國進行考察,謀求共和發展之道。然而,當劉天恨聞知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這位熱血青年怒火中燒,慷慨陳詞:“大丈夫必以愛祖國為心”,並返回祖國。書生一旦擲筆,便徹底拋棄了文人墨客慣用的縱橫遊說、辭令斡旋等一切手段,義無反顧地選擇了“以刃擊刃、以毒攻毒”這一玉石俱焚的決絕方式。劉天恨赴江蘇討袁軍總司令黃興帳前,被任命為江北討袁軍總司令,組織軍隊,討伐袁世凱。二次革命爆發,南方各省紛起回響。袁世凱派馮國璋、張勛率兵南下,直撲江蘇、江西兩省。劉天恨率部迎敵,與北洋軍閥在徐州郊區展開激戰。山東都督張宗昌發騎兵助逆,致使劉天恨腹背受敵,孤立無援,只得退守南京。江蘇、江西等地的革命軍隊因寡不敵眾被北洋軍閥擊潰。劉天恨潛往上海,在壽祥里設立秘密機關,繼續組織力量,準備再度討伐袁世凱。
此時,鎮守徐州和海州的軍事將領楊瑞文是袁世凱的鷹犬。一天,上海壽祥里有一位“客人”來見劉天恨,此人正是楊瑞文。兩人相見,楊瑞文佯稱自己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現在是“勉從虎穴暫棲身”,早晚也要揭竿而起參加討伐袁世凱,只是時機未到。劉天恨見楊瑞文談吐與自己心路相投,竟未料到其中有詐。楊瑞文勸劉天恨回鹽城。劉天恨也覺得在上海處境艱難,兩相權衡,便隨楊瑞文回到鹽城。不料剛到鹽城,即被楊瑞文部下逮捕,押送南京。張勛聞此訊息,大喜過望,多次派人勸降劉天恨。但劉天恨性情素來剛正不阿,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劉天恨慷慨陳詞,大義凜然,怒斥袁世凱、張勛的暴行。張勛見勸降無望,便電呈袁世凱殺害劉天恨。1914年3月劉天恨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義,年僅2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