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下村隸屬萊城區寨里鎮,位於萊城西北17公里,寨里東南2.5公里處。匯河東岸。東臨王大下村,南臨王圍子村,三村緊緊相連。村西有一條柏油路、貫通寨里鎮和楊莊鎮;村北是方寨公路。該村地處平原,水力資源豐富,土地肥沃,盛產生薑和大蒜。全村現有320戶,人口925人,耕地面積925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大下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萊城區寨里鎮
- 地理位置:萊城西北17公里,寨里東南2.5公里處
- 電話區號:0634
- 人口數量:925 人
據劉氏墓碑記載,明洪武二年(1369年)劉姓由河北省真定府冀州遷至此地建村。相傳一年大旱,數村聯合起來到黑龍潭求雨,返回至該村,巧遇大雨,為慶祝久旱得雨,取名大下。因重名,冠以姓氏。曾名劉家大下,後簡稱劉大下。
清朝康熙《萊蕪縣誌》記載:“大下保·劉大下。”1937年劉大下村劃為萊蕪縣第九區(即水北區);1945年劃為第十區(魯西區);1949年劃為十四區(寨里區);1953年劃為第三區(儀封區);始建鄉後隸屬和順鄉。當時村黨支部書記劉西之被選為第一任和順鄉的副鄉長;1956年成立建國社,到1958年五大下與大下農場組建成紅旗公社;1959年劃為羊里公社;1964年劃為寨里公社。後寨里公社更名為寨里鎮至今。
劉大下村先年人口較少,村中灣多崖頭多。總的地形是東高西低,村西過去從南至北有4個灣,一到雨季,大水相連;村南從前也有兩個灣,是東西排列,東邊的灣較小,西邊的灣大,一到夏天兩灣也是洪水相接。
過去村西中間一個灣面積最大,東西長80多米,南北寬40多米;灣兩岸長著多年的老柳樹,枝葉繁茂,奇形怪狀的樹根露出地面又扎入水中,高大的樹枝垂人大灣中心。一到夏日,這裡熱鬧非凡,游泳乘涼的大人小孩絡繹不絕。灣中戲水的有的能一口氣從東頭潛入水底到灣西頭;有的能潛入水底捉魚抓鰍。灣兩岸大樹下乘涼的人有的講故事,有的下象棋;老人們拿著長菸斗談笑風生,成為當時該村的娛樂中心。
劉大下村中心有一棵老國槐樹,相傳明朝所栽。共栽了四棵,現只剩下這一棵,那三棵在1958年前還有,樹心也都早巳空洞,樹枝幹枯。這四棵老國槐,傳說是明朝劉氏老祖兄弟四人遷至此地時,每人在家門口栽了一棵。過去有種說法,要想過財主,門口就得栽老槐樹。現有的這一棵老國槐樹,已成了劉氏家族的寶物,樹周長4米多,樹心空洞靠樹皮供應枝葉生長。樹洞大得可供小孩玩耍。逢年過節老人們都到此燒香燒紙,以示對老祖的禱念。
劉氏老林的南沿緊靠一條直通萊城的大路(即今天的方寨公路),沿著大路砌了一條長長的大石台,順著石台的裡頭栽著松柏和毛白楊樹;老林的東南角靠近石台長有一棵碩大的柏樹。樹周長有三四米,樹皮早已脫光。柏樹根五杈八股露在地面,露地面的粗根有的成弓形,供人們騎坐玩耍。整個大樹的頭遮天蓋地有一畝多地大。順路石台都是有數百塊光滑巨大的青石板壘砌而成;石台乾淨整齊,過路行人都到此處乘涼歇息,不少有文化的人議論老柏樹的歷史,觀賞柏樹奇特的身姿。再往林內望,大大小小的松柏樹、槲樹長得稠密,林內全天不見天日。老林中心有一棵大橡子樹,高入天空。遠遠看去猶如一個護林衛士。林里的野草叢生,秋後的草足有一兩米高。林中鳥兒常年不斷,品種許多;它們在林中飛來竄去,叫聲不停,在大家族的樂園裡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
解放前劉大下村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人口只有400多人;當時生產力水平很低,百分之七八十的村民靠大钁刨地,只有 幾家有耕牛,土地脊薄,產量極低,一畝地只收300多斤糧食。村民經濟貧窮,文化落後。上學讀書的寥寥無幾。據考,在清朝時期,我村只出了一個小秀才劉紀增。因父母亡也沒有成名。至於成名成家的人根本沒有。民國時期,該村只有5箇中學生,國小畢業生也不多,多數人是文盲。
劉氏家族依靠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水源條件,在種糧為主的同時,也種些大麻和蔬菜。民國時期,我村一部分人利用生產大麻的條件,跑商做生意販運大麻。幹得較大的當時是劉金之,那時他一集發出幾十個麻馱子,用騾馬運往濰縣等地。另一家是劉傳琪,家中幹著醬菜園,開著油果鋪,另外雇著人往濟南販賣大麻和布匹;其餘幾家如:劉清之跑東南,到南麻魯村賣麻賣布:劉甲芳、劉傳寶、劉西文跑茶山販賣茶葉和大麻。多數人是利用冬閒挑筐撅簍跑濟南。
解放前後,該村木匠業很發達。原因是當時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木匠老師—劉傳業。他的木工活非常精緻,雕刻水平極高。四外八鄉找他幹活的,找他學徒的真是絡繹不絕。當時,他教有八大名徒,馳名泰萊平原。該村和臨近幾個村的木匠,都是他的學生,他待人誠實熱情,博得人們敬佩。是一個德高望重的老人。
劉家氏族遷至此地,幾百年來以農為生,和睦相處,過著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生活。
解放後,村民利用“二畝好地在大下”的優勢,在種糧為主的情況下,大量種植大麻、蔬菜等經濟作物,增加經濟收入。特別是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農村實行土地聯產承包制,大大調動了村民勞動積極性。土地種植結構有了新的變化,村民有的擴種大麻,有的承包桑園、果園;有的種姜種蔬菜……
近幾年該村種植模式是:大姜、大蒜、種植各半,精心管理,科學種田。村民經濟收入頗豐,戶戶翻蓋了新瓦房,人人過上了小康生活。全村是安居樂業,百業興旺。
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家家都搞起了小副業。有的養雞,有的蒸饃饃;有的出豆腐,打火燒;開車行的,開飯店的,乾木匠的,搞縫紉的有幾十家,最沒有本事的也幹些小買賣,如賣水果,賣青菜,沒有一個閒著的。
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該村養豬事業大發展。當時全村300多戶人家,家家有欄有豬,有的至今還有兩座欄都養著豬;有些農戶養著兩三個老母豬;餵肥豬的一年養20多頭,賣小豬的一年有的賣四五窩。不少村民發了養豬財。現在該村又出現了餵羊高潮,80%的戶都餵著羊。羊的品種越來越向高貴品種發展。有的一隻羊上千元。餵養戶經濟收入非常可觀。
從90年代初,隨著生薑大蒜的大量種植,該村建起了生薑、大蒜收購點。規模較大的幾家都建在原來的劉家老林地帶,這個地方處於三岔路口,交通方便;現已成為劉大下村的經濟開發區。
購銷大戶劉樂永建廠十多年,規模發展快,建起了大型加工廠。現在固定資產上千萬,年效益上百萬,每年上交國家稅金十幾萬。現有大型冷庫、變電室,廠房百餘間,大型洗姜機兩座,常年僱工60多人。個人有紅旗小轎車,有大汽車、手機等;收購的姜蒜天天裝貨櫃,從青島裝輪船直銷日本、韓國等地。他多次到日本參觀和洽談業務。多次受到市、縣、鎮的表彰。
老書記劉西儉,退休後從1987年到老林建姜蒜收購站。他起步早,買賣幹得非常興隆。擴建了廠房40多間,有大型洗姜機,有汽車,年效益五六萬;聯繫八方客戶,把姜蒜運銷全國各地,為村民賣姜賣蒜提供了方便,多次得到鎮、縣表彰。
在劉樂永、劉西儉的影響帶動下,該村現已建有十多家姜蒜收購站。發展比較快的還有劉桂學,現有新建廠房30多間,也建了一座大型洗姜機,淹姜池兩個;顧用十幾人收姜收蒜。聯繫客多,吞貨量大。可謂後起之秀。像劉桂江、劉延華、劉加祥、劉西岩等人,他們也已形成了規模,年效益也上萬元。這些收購點的建立,為當地經濟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隨著經濟的發展,教育科學文化水平也與時俱進。近十幾年來,我村掃除了文盲,學校普及了九年制義務教育。村民政治文化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文革前,全村只1個大專畢業生,中專畢業生8人,國中生也只有10多人。現有大學畢業生30多人,中專、高中畢業生60多人;在家經商、務農的大都是國中畢業生。大學畢業在工作中較有名氣的有:20世紀80年代初期山東大學畢業的劉桂剛,現任省衛生廳防疫處處長,1985年四川建築學院畢業的劉延友,現任萊蕪市建安集團總經理、黨委書記、高級工程師;1986年在北京人民大學畢業的劉桂國,現在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工作。1984年山東大學畢業的劉桂新,現任濟南中建八局建築工程經理,劉延才現任鋼城區委常委、辦公室主任。劉瑞祥原任萊蕪市農委主任。
在教育戰線工作的,教師有19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有5人,他們是寨里五中教師劉樂寅;大下中學校長劉文祥;寨里中心中學校長劉桂勤;寨里二中校長劉平祥。寨里中心中學教師劉西廷。
劉大下村10多年來,隨著住房條件的改觀,衛生健康條件有了很大地提高。村內建了衛生室,兒童定時打防疫針,中、老年人有病能及時治療;村民的飲食起居都比以前清潔乾淨,與城市居民沒有什麼區別。現在我村老年人壽命大大延長。平均年齡增長了15歲。許多老人湊到一起就說:“姜蒜大豐收,吃穿不犯愁;現在幹活輕、吃的好,六十、七十不見老,多虧黨的政策好。”
劉大下村人,從過去就有俠肝義膽為國盡忠的精神。抗日戰爭時期,面對日本鬼子的瘋狂侵略,我村熱血青年劉英之不顧父母年邁多病,積極參加八路軍。在戰場上英勇善戰,後來在上海與敵人搏鬥中壯烈犧牲。大下鎮農救會長劉傳賢(劉文),共產黨員,為黨的革命工作出生入死,當時環境惡化後,在劉子正帶領下轉移到北山陡崖一帶山區與敵人鬥爭。後來在“肅托”事件中被錯殺。知名人士劉樂德(字子明)用優越的家庭條件支持、掩護共產黨的領導幹部劉子正搞革命。
解放戰爭時期,我村青年劉西友、劉樂林等人,踴躍報名參軍。劉西友,劉桂章和劉樂林在戰場上勇敢殺敵,壯烈犧牲,他們為新中國的誕生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在1952年的抗美援朝時期,青年劉桂寶,積極回響國家號召,報名參加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在前沿陣地編快板作宣傳,鼓舞志願軍戰士的殺敵勇氣。
1986年的中越自衛反擊戰中,青年戰士劉桂敬,在越南戰場上勇敢機智,英勇殺敵,榮立三等功。
建國以來,該村熱血青年積極報名當兵者近百人,其中,部分同志幹得非常出色,有的立了功,受了獎;有的提升為軍官;有的轉業到地方行政部門當幹部。
①文化大革命以前,劉大下村北2里處有一個很大的老林,叫劉家林。當時占地面積30多畝,老林的西南角蓋有護林宅,常年有看林的;林中心蓋有劉氏家族廟,廟內有譜碑四座,根據碑文記載是清朝康熙年間所立。碑文記載了劉氏家族的來歷和劉氏族譜。在譜碑前面壘著石桌石凳,逢年過節劉氏家族大人小孩都來廟裡燒香磕頭拜老祖。特別是正月十五節,整個老林沸騰起來,從下午4點鐘到晚上10點,上燈的、放鞭炮的、放花葯的、放起火的接連不斷。
②過去劉大下村內建有兩座小廟。村子中心一座叫增福老爺廟,建於清朝的嘉慶年間,這是當時劉氏家族為了求財求安所建。村南頭一廟叫關帝廟,是在民國三十一年所建。逢年過節老人們都到廟前燒香磕頭祈求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