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行楷書詩文卷》是清代劉墉創作的一幅書法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墉行楷書詩文卷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者:劉墉
- 材質:紙本
- 書法類型:行楷書
- 規格:縱26.8cm,橫115.2cm
釋文:
君平卜筮於成都,市以為卜筮者賤業而可以惠眾人,有邪惡非正之問,則依蓍龜,為言利害。與人子言,依於孝;與人弟言,依於順;與人臣言,依於忠,各因勢導之以善,從吾言者已過半矣。裁日閱數人得百錢足自養,則閒肆下簾而授老子,博覽無不通,依老子嚴周之指,著書十餘萬言。揚雄少時從游,學以而仕京師顯名,數為朝廷在位賢者稱君平德。杜陵李強素善雄久之,為益州牧,喜謂雄曰:“吾真得嚴君平矣。”雄曰:“君備禮以待之,彼人可見而不可得詘也。”強心以為示。然及至蜀,致禮與相見,卒不敢言,以為從事,乃嘆曰:“揚子云誠知人。”君平年九十餘,遂以其業終,蜀人愛敬至今稱焉。
君平既棄世,世亦棄君平。觀變窮大易,探元化群生。寂莫著道論,空簾閒幽情。騶虞不虛來,鸑鷟有時鳴。安知天漢上,白日懸高名,海客去已久,誰能測沉宦。
子云從學於君平,而君平所著之書不傳於世,想子云未能為之闡揚,抑君平自秘不以授子云邪。石庵。
下鈐“青原”、“劉墉之印”,引首鈐“游精寓賞”印。鑑藏印鈐“藏之名山自怡悅”、“歸雲精舍”、“郭闌石藏”、“韻湖所藏”、“徐宗浩印”、“歐缽羅室”等。
此卷文字內容始為“君平小傳”,君平即嚴君平,名遵,後以字行。漢代隱士,卜筮於成都。後為五言詩一首,評述君平處世態度。末為劉墉自題一則,其中提到的“子云”即揚雄,漢代學者,少時以君平為師。
此書筆厚貌豐,骨力內藏,墨色濃重渾厚,線條粗細相宜,結字互為遞映,風格豐潤中又具節奏感。劉墉書法主宗蘇軾,然講究結字,強調寫字不求平齊,須如鳥羽魚鱗般富有層次,以避免呆板。此卷行楷即具玲瓏巧妙之筆韻,較其他學蘇字者尤勝一籌。
君平卜筮於成都,市以為卜筮者賤業而可以惠眾人,有邪惡非正之問,則依蓍龜,為言利害。與人子言,依於孝;與人弟言,依於順;與人臣言,依於忠,各因勢導之以善,從吾言者已過半矣。裁日閱數人得百錢足自養,則閒肆下簾而授老子,博覽無不通,依老子嚴周之指,著書十餘萬言。揚雄少時從游,學以而仕京師顯名,數為朝廷在位賢者稱君平德。杜陵李強素善雄久之,為益州牧,喜謂雄曰:“吾真得嚴君平矣。”雄曰:“君備禮以待之,彼人可見而不可得詘也。”強心以為示。然及至蜀,致禮與相見,卒不敢言,以為從事,乃嘆曰:“揚子云誠知人。”君平年九十餘,遂以其業終,蜀人愛敬至今稱焉。
君平既棄世,世亦棄君平。觀變窮大易,探元化群生。寂莫著道論,空簾閒幽情。騶虞不虛來,鸑鷟有時鳴。安知天漢上,白日懸高名,海客去已久,誰能測沉宦。
子云從學於君平,而君平所著之書不傳於世,想子云未能為之闡揚,抑君平自秘不以授子云邪。石庵。
下鈐“青原”、“劉墉之印”,引首鈐“游精寓賞”印。鑑藏印鈐“藏之名山自怡悅”、“歸雲精舍”、“郭闌石藏”、“韻湖所藏”、“徐宗浩印”、“歐缽羅室”等。
此卷文字內容始為“君平小傳”,君平即嚴君平,名遵,後以字行。漢代隱士,卜筮於成都。後為五言詩一首,評述君平處世態度。末為劉墉自題一則,其中提到的“子云”即揚雄,漢代學者,少時以君平為師。
此書筆厚貌豐,骨力內藏,墨色濃重渾厚,線條粗細相宜,結字互為遞映,風格豐潤中又具節奏感。劉墉書法主宗蘇軾,然講究結字,強調寫字不求平齊,須如鳥羽魚鱗般富有層次,以避免呆板。此卷行楷即具玲瓏巧妙之筆韻,較其他學蘇字者尤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