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瓊

劉培瓊

劉培瓊,女,漢族,1944年1月出生於貴州省貴陽市,1968年12月畢業於原貴州農學院畜牧專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培瓊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貴州省貴陽市
  • 出生日期:1944年1月
  • 職業:碩士研究生導師
  • 畢業院校:原貴州農學院
個人成就,個人經歷,

個人成就

貴州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教授,貴州省省管專家,貴州大學香豬研究所所長,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中國畜牧獸醫學會養豬學分會常務理事,貴州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學科學術帶頭人,全國農業引進國外智力先進工作者。
“我只不過是一名普通的教師,在自己的崗位上做一些普通的事情而已。”這是一位默默辛勤耕耘、舉止樸實、待人和善的老教授——劉培瓊對自己的評價。執教三十多年來,她在教學、育人、科研工作中一直勤勤懇懇,勇於探索和創新,不但培養出許多優秀學生,還多次主持帶領完成我省的畜牧科技攻關課題,並多次獲得貴州省科技進步獎。她還努力從真、善、美三方麵塑造自己的職業道德形象,以勤奮刻苦的精神,謙虛好學、實事求是的態度,鍥而不捨的毅力,影響,引導身邊的每個人。

個人經歷

她1980年後一直在貴大動物科學系從事養豬學教學和科研、貴州省地方豬種科學研究,1997—1999年,她主持完成了“九五”畜牧科技攻關項目《貴州劍河白香豬種質測定》,從而使我省在香豬的總體研究上達到國內領先水平。1999年獲得國務院授予的特殊津貼;2002年被評為動物科學系學科帶頭人。
在完成教學工作的同時,劉培瓊教授還擁有自己主持的豬育種場,每天從校園到豬場幾趟來回,風雨無阻——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持著貴州省畜牧科技事業的發展,自1983年至今,主持並圓滿完成了國家、省內一系列畜牧科技攻關課題,並取得了國內領先水平的好成績。劉培瓊在豬的遺傳育種方向上有較深造詣,特別是發現貴州劍河兩頭烏羅卜豬是小型豬,經種質測定確認為香豬,並帶領貴州大學動物科學系中青年教師、研究生在香豬種群中挖掘出新的香豬類型。她還幫助劍河縣開發出十多個香豬產品推向國內市場,為劍河縣退耕還林、生態保護、農民脫貧找到新的途徑,創造年經濟效益200萬元。
在我省香豬的種質鑑定上,劉教授遇到了許多困難。1997年,正是引進劍河烏羅卜豬進行科學實驗的關鍵時刻,她卻積勞患病,行動不便,在同事和家人的幫助支持下,她冒著病情隨時可能復發的危險,手拄拐杖,親自到劍河縣選擇種豬。回到學校後,還帶領研究小組進行種豬的配種、選育、測定和屠宰等工作,在這段時間內,她有時一天要連續工作20個小時以上。然而這種劍河烏羅卜豬要為同行專家承認是貴州獨有的香豬品種,需要大量的科學實驗數據和分析來支撐。在困難面前,劉教授在領導和同事們的鼓勵下,堅持自己的發現,在科研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創造條件,並通過大量的實驗、分析和對比,總結證據,終於在2001年使劍河烏羅卜豬經種質測定為香豬。2004年4月,她被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授予“第二屆巾幗發明家”稱號。
在教學方面,劉培瓊教授走出了一條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路子。她強調基礎知識一定要紮實,經常借來自己老師的講義作參考,在每次講課前,在家高聲朗讀講義,直至倒背如流。為了引起同學們對課程的興趣,她不斷補充更新自己的知識,爭取給同學們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據全國養豬研究會統計,目前從事養豬學教學的老師中僅劉培瓊教授擁有自己主持的豬育種場,她經常安排學生到豬育種場進行實驗和學習,使學生們在實踐中增長了知識。她強調,只有給學生更多的鍛鍊機會和發展空間,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實際需要、綜合素質高的學生。在談到如何處理好科研和教學工作的關係時她說:“只要肯吃苦,一切困難矛盾都能夠解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