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型

劉型

劉型(1906年3月19日-1981年8月7日),原名硎,幼名紹新,江西萍鄉人,祖籍湖南醴陵。1926年參加革命並加入共青團,192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北伐戰爭時期投身革命,後考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黃埔軍校武漢分校)。1928年5月下旬,劉型率部上井岡山,是著名的黃洋界保衛戰的指戰員之一,毛澤東多張與井岡山鬥爭時期同志們的合影中都能找到劉型的身影,此後劉型隨中央紅軍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中,劉型歷任八路軍總政治部宣傳科科長、八路軍政治學院政治部主任、南下支隊政治部主任等職。建國後,先後任湖南省委常委兼秘書長、湖南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北京地質學院院長兼黨委書記、國家農墾部副部長、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委、全國政協常委等職。

1981年8月7日,在北京病逝,終年75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型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西省萍鄉市
  • 出生日期:1906年3月19日
  • 逝世日期:1981年8月7日
  • 職業:軍人
  • 畢業院校: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黃埔軍校武漢分校)
  • 主要成就:黃洋界保衛戰主作戰連隊黨代表
    八路軍政治學院政治部主任
    北京地質學院院長兼黨委書記
    國家農墾部副部長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委
人物生平,個人生活,人物著作,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1906年3月19日,劉型出生於江西省萍鄉市一個佃農家庭。劉型幼時家境貧寒,童年時就幫助父兄幹活,拔草、砍柴、放牛。
1925年,劉型以優等成績考入江西省萍鄉中學,在此期間,劉型接觸到一些反映“五·四”新思潮的刊物,還讀了李大釗《今》和蔡元培《勞工神聖》等進步文章,思想進步較快。
1926年3月20日,孫中山逝世周年紀念,以及同年3月18日段祺瑞政府開槍殺害北京愛國民眾等事件,都給劉型的思想以極大的震動。於是與鄧貞謙、陳鐵錚(孔原)、鐘邦武等進步同學成立了進步組織——互助社,繼而改組發展為“策群社”。8月,北伐軍攻克湖南醴陵,向江西萍鄉進發,劉型被萍鄉各界推舉代表之一赴萍醴邊界去迎接北伐軍。10月,北伐軍攻克湖北武昌。11月,劉型被黃埔軍校武漢分校錄為該校第六期入伍生。
1927年3月下旬,武漢軍校正式定名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劉型和他的同學在校領導的發動和組織下,積極參加了反帝反蔣鬥爭。5月,經共產黨員游雪程的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7月15日,武漢國民政府汪精衛與南京蔣介石公開“分共”、“反共”,中央軍政學校被迫解散。大革命失敗後,受黨組織派遣回家鄉江西萍鄉,搞農民運動,秘密發展黨員,恢復黨的組織,建立農民武裝,參加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
1928年1月20日(農曆除夕),劉型、張汝全等人率領游擊營和農協會員200多人,襲擊萍鄉排上石家坊張姓大地主,俘虜了5名武裝團丁,繳獲了10多支槍,把沒收張家的穀米財產分給窮苦農民。1928年春,劉型任湖南醴陵游擊營黨代表,在當地堅持鬥爭。2月,反動軍閥何鍵派重兵“清鄉”,他率游擊營轉戰湘贛邊界,5月上井岡山,任紅4軍11師31團第1營第1連黨代表,參加了保衛和鞏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在黃洋界保衛戰中,率兵堅守哨口陣地,多次奮勇擊退瘋狂進攻的敵人。
中央蘇區創建時期,任紅12軍第1縱隊第1支隊政委、102團政委。在紅四軍第9次代表大會後,積極參加反對流寇主義、單純軍事觀點的鬥爭,注重調查研究和總結實踐經驗。
1932年後,任紅13軍第38師政委、紅15軍政治部主任,率部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
1934年10月參加長征,任紅一方面軍第5軍團後勤部政委。
1935年冬隨軍團南下川康邊,任紅四方面軍政治部敵工部長、紅二方面軍政治部組織部長。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總政治部宣傳科長、八路軍政治學院政治處主任、359旅南下第1支隊政治部主任、中原軍區政治部副主任、東北軍政大學政治部主任、東北野戰軍第10縱隊副政委、中共嫩江省委常委兼齊齊哈爾市委書記等職。南征北戰,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歷盡千辛萬苦,作出了貢獻。
1949年8月隨軍南下到湖南,參加和平解放湖南和建設新湖南的工作,歷任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兼秘書長、省委城市企業部部長、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解放後,1952年10月,北京地質學院成立,劉型出任首任院長兼黨委書記。在辦學規模、籌建規劃等問題上,他提出了許多前瞻性的意見:如學院的規模要“大而重(點)”,專業要“少而精”,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縮短學制,為新中國的建設,多培養人才。劉型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學習業務知識,以驚人的毅力學習俄文和專業課程,由門外漢變成了內行,劉型的精神風範和身體力行給全院教職員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58年10月,劉型調任農墾部副部長,分管橡膠和熱帶作物的生產工作。劉型虛心向專家請教,深入海南、雲南等地考察,孜孜不倦地攻讀了許多專業技術著作。在兩年內,劉型以科學嚴謹的態度,訪問數千人次,主持起草和修改了第一部橡膠生產技術規程。劉型為我國天然橡膠事業的創建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十年動亂期間,劉型被下放到江西勞動,長期沒有擔任什麼職務。身處逆境的他自覺地從事黨史研究工作。劉型親自校對、訂正毛澤東《尋烏調查》的幾個版本,為中央文獻研究室整理出這篇重要歷史文獻提供了很好的基礎。劉型先後收集整理黨史資料30多萬字,並將其中一些重要的資料送呈黨中央。劉型關心家鄉的各項建設,身居異地仍熱愛著這片紅土地,關心著家鄉的建設與發展,多次接待家鄉黨史研究人員的專訪,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特別是江西萍鄉革命歷史方面的歷史資料。
1976年後,劉型擔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委。劉型為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端正黨風,維護黨紀,忘我工作。晚年體弱多病,仍以頑強的意志,蒐集整理黨史資料幾十萬字呈送黨中央。他說:“林彪之流為了篡黨奪權篡改歷史,我有責任讓青年和後代懂得黨的歷史。”
1981年8月7日在北京病逝,終年75歲。
全國第三、第四屆政協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個人生活

妻子:程宜萍(1911年12月-2013年2月)。1939年,劉型與程宜萍在延安結婚。曾任農林部農業生產局、經濟作物生產局副局長、顧問。組織振興中華人民共和國蠶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女兒:劉松柏(劉松柏丈夫:梁漢平)

人物著作

著有《安源和萍鄉初期的革命鬥爭》、《秋收起義前後有關史實的片斷回憶》、《黃洋界保衛戰》等30餘篇。

人物評價

劉型在55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終保持著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始終保持著高尚的美德和情操,充分體現了一位老一輩革命者、老共產黨員的崇高風範。(萍鄉台辦)
劉型是“歷盡艱險、久經考驗、艱苦奮鬥一生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人民日報》.1982年7月22日.王首道何長工蕭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