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卓村

劉卓村

劉卓村位於陝西省 澄城縣 安里鄉,村民280戶,人口1380人,耕地面積2480畝,建村於西漢 後元元年,已有兩千餘年歷史,原為劉姓而得名,現99.9%為張姓,洪武時山西大槐樹而遷,遠祖為清河張公藝及吳郡張旭;該村基本為平原區,無山河可依,多為旱原,糧食主產小麥、玉米、穀類,可栽培棉花、油菜、豆類等農作物,有野生遠志黃芩等中藥材生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劉卓村
  • 別名:張氏東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陝西省澄城縣安里鎮
  • 下轄地區:劉卓、翟家莊
  • 面積:2480畝
  • 人口:1380人
  • 著名景點:劉卓古城、張氏祠堂
  • 戶數:280戶
簡介,主要工藝,地圖信息,

簡介

歷史遺蹟有張氏祠廟及古城牆。張氏祠廟設計獨特,融南方與北方建築一體,內廳為大窯洞式結構,外廳大堂為樑柱式木結構,可惜文革期間張姓家譜及掛影被毀,只留祠堂空也而在,曾被當做村委會辦公場所而用。祠堂門前有對聯印證張氏遠祖源流及美德,書曰“百忍遺風裕後人,三杯善草光前代”。
劉卓古城牆始建年代不詳,始建原因為歷史時期北方多戰亂及土匪,村民為避戰避匪集資而建,城牆呈長方狀,東西長約500米,南北長約200米,牆體高約十數米,寬約三米,原內為夯土,外為古磚,文革時期拆磚毀牆,將城牆內改造為學校,但仍留有部分露土城牆巍然而立,現為某企業租用。
始於明末清初祖傳的劉卓傳統手工掛麵,至今已有400年的歷史,經過歷代祖傳,創造了時代的無限商機。它以適口、細膩、美味受到了歷代市場的青睞,至今久銷不衰。
手工掛麵是一種傳統的文化飲食。它是一種綠色食品,以美味、美觀、營養好,而流傳至今。早在光緒三年,劉卓人在大荔、西安經銷手工掛麵,占據了相當市場,當時的口頭禪是“澄城劉卓掛麵的,擺在兩街好看的。”大荔富商吳貟 忠以收購、經銷劉卓掛麵為主,每年十月至臘月前來劉卓馬馱、車拉收購掛麵。朝邑縣劉門村富豪王相兒為了減少當時清政府對他的徵稅,在慈禧太后私訪西安時,曾供奉於皇上太后,太后吃後讚不絕口,回京時帶走一擔,並為此每人減少了一千兩稅銀。澄城縣老爺還給劉卓人在正街劃撥過掛麵市場,老先輩們十分感激。全村只有80來戶人家,男女老少不分白天晝夜的趕製年貨。這種豐盛時期達二、三十年。
嫁女娶妻,添子生女,老人賀壽,從始至今掛麵成為待親朋好友的上等佳肴。掛麵的純真、細膩、細長成為天長地久、永遠長壽的象徵。

主要工藝

1、配齊料。
2、采面、槓面、壓面。達到柔潤光滑,色淨面白一致美。
3、切條、搓條、滾面形成粗細均勻的圓條。滾條、扯條三次,每間隔一小時一次,最後達到切面直徑0.8厘米粗,入盆習面一晚。
4、第二天凌晨4-5時上面桿,每桿可上乾麵粉二斤。
5、入槽習面,鋪面三次,間隔三次,間隔1小時,扯麵一次,分交不粘連。
6、提面上架、通風晾曬,用吊錘垂直,大約2.7米,達到乾實為止。
7、收面、切面、定量、扎把、入箱。
這樣就做出了淳清、細膩、光滑如雪的手工掛麵,它還分普通掛麵、韭葉面、空心面、蛋清面、牛奶面等不同檔次的營養食品,易於消化吸收,適應各種不同消費層次的需求。為人們提供了可口的營養補品。

地圖信息

地址:渭南市澄城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