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劉半自然村
- 行政區類別:三桃鄉漁洞村委會行政村
- 面積:1.12平方公里
- 海拔:820米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位於鄉西邊,距離村委會3公里,距離鎮8公里。國土面積1.12平方公里,海拔820米,年平均氣溫11 ℃,年降水量10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水稻、大豆、花生等農作物。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85.61畝(其中:田103畝,地582.61畝),人均耕地2.82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大豆、花生等作物;擁有林地76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1畝,主要種植藥桃、柿子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4畝;荒山荒地202.8畝,其他面積24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50戶,有鄉村人口243人,其中農業人口243人,勞動力14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5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7.8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25.00元。
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為主。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7.8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9.25萬元,占總收入的50.8%;畜牧業收入17.79萬元,占總收入的4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33頭,肉牛34頭);林業收入0.23萬元,占總收入的0.6%;第二、三產業收入0.6萬元,占總收入的1.6%;工資性收入9.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25.0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為主。
全村外出務工收入8.8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5人,在省內務工10人,到省外務工70人。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85.61畝(其中:田103畝,地582.61畝),人均耕地2.82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大豆、花生等作物;擁有林地76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1畝,主要種植藥桃、柿子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4畝;荒山荒地202.8畝,其他面積24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有5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50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0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7戶。該村到鄉鎮不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8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8公里。
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柑子完小,中學生就讀到三桃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3公里,距離中學8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7人,其中小學生40人,中學生7人。到2008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20人;享受低保15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8公里。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7.8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9.25萬元,占總收入的50.8%;畜牧業收入17.79萬元,占總收入的4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33頭,肉牛34頭);林業收入0.23萬元,占總收入的0.6%;第二、三產業收入0.6萬元,占總收入的1.6%;工資性收入9.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25.0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為主。
全村外出務工收入8.8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5人,在省內務工10人,到省外務工7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2008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9.2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0.8%。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蠶桑和柿子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0戶,鄉村人口243人,其中男性123人,女性120人。其中農業人口243人,勞動力146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苗族混居地),其中漢族216人,苗族27人。
到2008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20人;享受低保15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8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柑子完小,中學生就讀到三桃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3公里,距離中學8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7人,其中小學生40人,中學生7人。
基層組織
該村黨員總數5人,黨員中男黨員3人,女黨員2人。團員5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薄弱,交通不便,住房差,人飲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修建公路,改善住房,解決人飲;大力發展柿子、蠶桑等特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