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公武

劉公武

劉公武(1903--1988)又名庚舜,號耕蕪,1903年4月誕生於湖南省華容縣城,幼讀私塾,青年時代,就讀於長沙明德中學,湖南省立第一中學,上海滬江大學,上海復旦大學。解放前,歷任黃埔軍校武岡分校少將政治部主任、湖南省政府秘書長、湖南和平解放談判代表團代表。解放後,曾任湖南省人民軍政委員會參議、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副主任、第一屆至第六屆湖南省政協常委、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委員、民革湖南省委副主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公武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省華容縣
  • 出生日期:1903年
  • 逝世日期:1988年
  • 畢業院校:上海復旦大學
  • 性別:男
人物生平,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1931年九一八事變和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變等事件後,劉公武不願偷安於海外,於1932年秋回國創辦北平羊毛紡織廠,但不久因日軍進攻華北而停業。
1932年任察哈爾抗日同盟軍總部秘書兼幹部學校政治總教官。
1933年投奔馮玉祥的抗日部隊,在張家口任抗日救國同盟軍總司令部秘書兼幹部學校政治總教官。
1936年,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治處南京政訓班中校政治教官;是年9月,擔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武漢分校政訓科科長。
1938年,武漢淪陷以後,二分校搬遷到湖南武岡縣,擔任軍校少將政治部主任。
1939年受湖南省主席薛岳之命,兼任武岡縣縣長,半年後,因國民黨中央政治部部長陳誠以“貽誤政工”之罪名撤銷其二分校政治部主任職務,而專任縣長。在縣長任內為清剿土匪,安定地方,發展農林業和保護古蹟做了不少有益工作。
1940年8月,自張治中繼任中央政治部部長後,被任命為中央政治部西南遊擊幹部訓練班政治部主任,兼湘鄂贛邊區挺進軍總指揮部政治部主任。
1942年任中央訓練團黨政高級班少將教務組長兼辦公廳主任秘書,後兼任三青團中央宣傳處副處長和社會服務處副處長。
1944年夏任湖北省政府委員兼三青團湖北省支部幹事長。
1945年6月兼任湖北省行政考察第2團團長。
1947年當選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
1948年任湖南省政府秘書長、當選為國大代表、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曾在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和監察委員聯席會議上慷慨陳詞,敦促國民黨還政於民,清除腐敗,以國家民族生計為重。但事與願違,他終於拋棄幻想,謝絕擔任一切軍政要職,回到湖南,協助程潛推動和平運動,先後擔任“湖南人民和平促進會”“湖南人民自救委員會”常委兼總幹事,協同唐生智、仇鰲等人,團結在野的國民黨中上層人士,積極從事和平自救運動。
1949年4月任湖南各界爭取和平聯合會常委兼總幹事,5月復任湖南省政府秘書長。
1949年8月4日參加簽名通電起義,8月6日作為湖南和平起義談判代表隨李明灝先生去長沙郊區東屯渡迎接解放軍四野談判代表入城,參加了與解放軍代表的和平談判。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劉公武任湖南人民軍政委員會參議室參議,1951年1月進入華北革命大學政治研究院學習。
1955年4月任湖南省人民委員會參事室參事。以後歷任政協湖南省委常委、全國政協第六屆委員會委員、民革中央委員、民革湖南省委副主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副主任等職。任職期間,為湖南的建設提出過許多好的意見和建議,並利用自己的海外關係,通過書信往返和接待工作,宣傳介紹黨的對台政策和國家的發展變化,聯絡台胞情誼,為愛國統一戰線作出了貢獻。
1988年10月16日在長沙病逝。

人物評價

新中國成立後,劉公武對國家的前途充滿了希望,真正做到了與中國共產黨肝膽相照,風雨同舟,患難與共,近四十年。一九五二年,他率領一支工作隊,深入湘南,參加土改,圓滿完成了任務。抗美援朝期間,他毅然將十七歲的長子送到朝鮮前線,並將家中的一點積蓄全部捐獻給國家。為華容一中添置圖書、教學儀器他就捐贈了9兩黃金。國家三年困難時期,他不要政府給他的特殊照顧,堅持與人民共患難。擔任省參事室副主任後,組織上準備給他在機關分配一套四室一廳的住房,但他堅決不要。黨和政府給他享受副省級住房、醫療待遇,可是他仍居住在原來的一套居民宿舍內不肯搬家。
劉公武擔任歷屆省政協常委,又長期擔任民革湖南省委、省政府參事室的領導職務。他關心國家大事;對黨和政府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及湖南的建設,提出了一些好的‘意見和建議,受到省委領導的讚揚。
劉公武特別關心祖國的統一大業。在對台和海外統戰工作中,堅決執行黨的政策,做了大量的有成效的工作。他在病重住院期間,還念念不忘祖國的統一,在病榻上還熱情接待了從台灣來大陸探親的好友多人。他對愛國統一戰線的鞏固和發展也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他以求實存真的精神,撰寫了不少有價值的文史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