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興,中國海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海洋環境與生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副主任,“985工程”、“211工程”辦公室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光興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廈門大學
- 主要成就:“海洋橈足類現場食物的分子生物學檢測及攝食實驗驗證”(
學習經歷,工作經歷,學術兼職,研究方向,科研項目,主講課程,主要論著,
學習經歷
1987,廈門大學,海洋生物學專業,學士。
1990,廈門大學,海洋生物學專業,浮遊動物學研究方向,碩士。
2001,青島海洋大學(現中國海洋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環境海洋學研究方向,博士。
工作經歷
1990.10 ~2006.10: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6.10 ~至今:中國海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997.12 ~ 1998.09:副系主任,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海洋生物系。
2003.01 ~ 2008.07:副處長,中國海洋大學科學技術處。
2008.07 ~ 2010.01:副院長,中國海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2010.01 ~ 至今:主任,“985工程”、“211工程”辦公室。
2008.12 ~ 至今:常務副主任,海洋環境與生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1996.02 ~ 1996.04:訪問學者,英國普利茅斯海洋研究所 (Plymouth Marine Laboratory)。
1998.07 ~ 1999.07:訪問學者,美國康乃狄克大學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系。
2010.01 ~ 2010.07:訪問學者,美國康乃狄克大學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海洋學系。
2000.03 ~ 2000.0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命學部(借調)。
2001.03 ~ 2002.07:國家科技部農村與社會發展司(借調)。
學術兼職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海洋環境保護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海洋生物普查計畫(CoML)中國委員會 委員
山東環境科學學會 理事
研究方向
生物海洋學/浮游生物學、海洋環境生態學。
研究重點主要包括:(1)浮游生物多樣性,主要利用經典分類學方法和分子生物學方法,研究海洋浮游生物的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及自然環境條件和人為干擾對其的影響;浮游生物與全球環境變化的關係等。(2)海洋橈足類生物學與浮游生物實驗生態學,主要研究海洋橈足類的生殖生物學及其培養技術;橈足類攝食生態學;環境因子及海洋污染對橈足類等浮游生物的影響。
科研項目
1、“養殖水域的小型浮遊動物及其對赤潮生物的攝食影響”(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2.1~2004.12)
2 、“海洋橈足類連續培養技術” (國家“十五”863計畫探索項目, 2002.10~2005.9)
3 、“利用海洋動物檢測環境內分泌干擾物的研究” (教育部重點項目, 2002.1~2004.12)
4 、“海洋環境中內分泌干擾物的生物測試技術研究” (副組長)(國家“十五”863計畫青年基金項目,2002.1~2003.12)
5、“典型水域生物多樣性及漁場動態對海洋物理環境演變的回響”(國家973計畫項目“中國東部陸架邊緣海海洋物理環境演變及其環境效應”之課題六,2005.12~2007.12)
6、“908-ST02區塊水體環境調查與研究”(生物生態負責人)(國家908專項項目,2005~2009)
7、“中國近海浮游橈足類生物多樣性變動機制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9.1~2011.12)
8、“海洋橈足類現場食物的分子生物學檢測及攝食實驗驗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11.1~2013.12)
參與執行或完成的主要項目:
1、“中國典型河口—近海陸海相互作用及其環境效應”(973計畫項目,2002~2007)
2、 “典型海岸帶生境退化的動態監測與評估技術”(國家863計畫項目,2002.1~2004.9)
3、“福建典型海灣數值模擬研究—羅源灣”(福建省908專項課題,2006.1~2007.6)
4、“福建典型海灣數值模擬研究—沙埕港”(福建省908專項課題,2006.1~2007.6)
六、研究生培養
招收具有生物學、生態學、環境科學、海洋學等基礎,熱愛海洋科學與環境科學事業的研究生,培養其在海洋浮游生物學、生物海洋學、環境生態學等研究領域從事創新性研究的能力。
招生專業方向:環境科學專業,海洋環境生態學及海洋生態系統與全球環境變化方向。
主講課程
本科生課程:《生物海洋學》
研究生課程:《生物海洋學》、《海洋浮游生物學研究方法》、《海洋生態學研究進展》
主要論著
1、Guang-xing Liu, Dong-hui Xu, 2010. Feeding, egg production and laboratory culture of Schmackeria poplesia(Copepoda: Calanoida). Aquaculture Research(dio: 10.1111/j.1365-2109.2010.02566.x)
2、Hong-ju CHEN, Yan-ping QI, Guang-xing LIU*, 2010.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Macro- and Mesozooplankton Community in the Yellow Sea and East China Sea in Summer and Winter.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in press)
3、Liu Guangxing, Xu Donghui, 2009. Effects of calanoid copepod Schmackeria poplesiaas a live food on the growth, survival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larvae and juveniles of Japanese flounder Paralichthys olivaceus.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Oceanic and Coastal Sea Research), 8(4):359-365
4、劉光興,杜秀寧,2009。北黃海典型水域秋冬季浮游植物群落的晝夜變化,中國海洋大學學報,39(4):597~603
5、劉光興 陳曉峰 崔建麗,2009。 黃、東海平滑針刺水蚤種群遺傳結構的ISSR分析。中國海洋大學學報,39(5):995~998
6、陳洪舉,劉光興*,2009。2006年夏季長江口及其鄰近水域浮遊動物的群落結構,北京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45(4):393-398
7、杜秀寧,劉光興*,2009。2006年冬季北黃海網采浮游植物群落結構,海洋學報,31(5):132-147
8、黃加祺,許振祖,劉光興,陳洪舉,2009。中國海域水螅水母綱一新種和一新記錄記述,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48(2):278-280
9、朱延忠,陳洪舉,劉光興*,2008. 福建沙埕港浮遊動物群落特徵及影響因子。中國海洋大學學報,38(6):943-950.
10、Guang-Xing LIU,Jian-Li CUI,Xiao-Feng CHEN. Genenitc Analysis of Calanoid Copepod Euchaeta planaby ISSR technology in the Yellow Sea and the East China Sea.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pepoda. 13-19 July 2008, Pattaya, Thailand (Abstract).
11、劉光興,陳洪舉,朱延忠,齊衍萍,2007. 三峽工程一期蓄水後長江口及其鄰近水域浮遊動物的群落結構.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37(5):789-794.
12、Xu Zhen-zu, HUANG Jia-qi, LIU Guang-xing,2007. On new species and records of Hydroidomedusae from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ry and its adjacent waters.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6(1): 77-83
13、劉光興,徐東暉,邱旭春 等, 2007. 火腿許水蚤對牙鮃仔稚魚成活、生長及脂肪酸組成的影響.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37(2):259-265.
14、劉光興,林堅,2007. 遺傳標記技術在海洋橈足類生物多樣性和系統發生學研究中的套用.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37(1):033-037.
15、Guangxing Liu, Lingling Yang, Tingjun Fan, et al., 2006.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henoloxidase from crab Charybdis japonica. 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 20: 47-57.
Ying Huang, Liyan Zhu, Guangxing Liu, 2006. The effects of bis(tributyltin) oxide on the development, reproduction and sex ratio of calanoid copepod Pseudodiaptomas marinus. 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 69: 147-152.
16、劉光興,崔建麗,黃瑛, 2006. 幾種單胞藻對火腿許水蚤脂肪酸組成的影響. 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45(增2):250-255.
17、許振祖,黃加祺,劉光興,2006. 長江口及其近海水螅水母綱新種和新記錄記述. 海洋學報,28(6):112-118.
18、Zhu Liyan, Huang Ying, Liu Guangxing*, 2005. Using DNA damage to monitor water environment.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3(3): 340-348
19、劉光興(編委),浮遊動物. 《海洋生物學》,張培軍主編,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 186~209.
20、劉光興, 陳珂,2003. 海洋橈足類滯育卵在海水養殖業中的套用及其前景. 青島海洋大學學報,33(6):901-906。
21、劉光興,張志南,2001. 即墨養蝦池蝦病爆發前期浮遊動物動態的研究.青島海洋大學學報,31(3):395-400.
22、劉光興,張志南,2000. 膠州灣北部浮遊動物的生物量和生產力. 青島海洋大學學報, 2000, 30(2)II: 58-64.
23、劉光興,張志南,1998. 全球浮游生物記錄系統 (I):連續浮游生物記錄儀 (CPR) 的歷史和現狀. 海洋科學,第1期,13~15.
24、劉光興,李松,1998. 廈門港瘦尾胸刺水蚤體長、體重與攝食率的季節變化. 海洋學報,20(3),104~109.
25、劉光興(編委),錢樹本,俞建鑾,1996. 浮遊動物. 《青島市海島資源綜合調查研究報告》(青島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編),海洋出版社, 173~188.
26、劉光興,李松,1994. 廈門港瘦尾胸刺水蚤 (Centropages tenuiremisThompson & Scott) 生殖率的初步研究. 青島海洋大學學報,24卷(增),19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