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依聞

劉依聞

1941年畢業於國立藝專油畫專業,留校任教,一直從事高等美術教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依聞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19
  • 畢業院校:國立藝專
人物簡歷,代表作品:,

人物簡歷

劉依聞
一九一九年生。湖北漢陽人。擅油畫。
歷任湖北藝術學院,湖北美術學院教授、碩導及湖北美術院副院長,中國美協會員,湖北美協顧問及油畫學會顧問,湖北省文聯委員。中國共產黨黨員。油畫《老婦》、《畫家與其妻》入選全國美展。
1946年在武漢舉辦個人油畫展,《景頗族少女》入選1964年全國美展。
《絲綢之路》、《母女倆》入選1989年巴黎國際美術聯展,同年在巴黎國際藝術城舉辦個人作品展覽。
2003年《青桃》入選湖北省第二屆油畫展及第三屆全國油畫展。出版有《劉依聞油畫集》、《劉依聞素描像》;主編專集《中國高等美術學院素描集》,獲全國優秀暢銷書獎。獲獎科研論文有《培美高等美術人才的探索》;《我的美術教育之路》選登在文化部主編的《藝術教育》刊物上。1989年受全國文聯、美協派赴巴黎藝術城-呂霞光畫室作畫考察。隨後到德意等六國訪問考察。1983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這是2008年的歲末,湖北美術學院展覽館,《中國當代油畫家劉依聞畫展》正在這裡舉行,湖北美術界幾代學人相聚一堂,祝賀恩師劉依聞先生的90華誕暨從教從藝70周年。在展出的80餘件作品中,既有畫家在改革開放之前的畫作,烙刻著鮮明的時代印記;也有畫家耄耋之年的新作,折射出社會變遷的軌跡。
自徐悲鴻以後的中國第二代油畫家中,湖北著名油畫家、美術教育家劉依聞先生已是碩果僅存。在90歲高齡之際,劉依聞舉辦他的個人畫展,是他藝術人生長壽的勝利,也是對他半個多世紀美術教育生涯的總結。
著名畫家周韶華曾在劉依聞90華誕展覽中由衷感言:“劉依聞先生是湖北乃至中南地區美術教育的一棵歷史的大樹。”而時至今天,這棵“藝術之樹”正在刻下他的第94個年輪。
半個多世紀來,劉依聞不懈追求著藝術和生活的真諦。他為人正直、畫風質樸、藝德高尚的人格特質,全都體現在了他的教育事業和繪畫作品之中。70多年的教育生涯,劉依聞不但培養出了無數美術人才,還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油畫作品,為湖北美術事業的繁榮做出了貢獻。
1919年11月,劉依聞出生於湖北漢陽。1935年考入武昌藝專附中,師從著名畫家唐一禾。1938考入國立藝專西畫系,師從關良、常書鴻等名家,他與朱德群、趙無極、吳冠中並稱為當時國立藝專最傑出的學生。
在這期間,正值抗日戰爭爆發,劉依聞積極參加保衛大武漢的抗日宣傳活動,創作了許多抗日油畫和壁畫,用畫筆抒發了自己的抗日激情。劉依聞青年時代的這些作品,不僅激發了學校師生的愛國熱情,也鼓舞了人民大眾抗日救亡的決心。
1941年。劉依聞在國立藝專畢業留校任教。這一年,他為一代文豪郭沫若畫寫生肖像,郭沫若對他的油畫表示讚賞,欣然提筆書寫懷鄉詩條屏相贈。在舉國抗戰的形勢下,這幅詩不僅讓年輕的劉依聞領略到了郭沫若的文采,更激發了他的愛國熱情。
1946年,劉依聞回到武漢,在武昌藝專任教。就在這一年,中華全國美術家協會為他舉辦了個人油畫展,當時的《武漢日報》用整版發表了他的部分作品和漫談美術教育的文章,以及常書鴻、阮璞等著名文藝家的評論。
劉依聞青年時代的藝術才能和正直厚道,給同仁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許多美術界的老前輩至今還時時稱道劉依聞年輕時的“美髯公”形象和倜儻身姿。這些黑白照片,加上一些傳說,讓大家多了一些談論先生的有趣話題。
新中國成立後,欣欣向榮的社會風貌,深深激勵著劉依聞的工作熱情,他與武昌藝專的楊立光、程白舟接過了湖北高等美術教育的薪火。半個世紀以來,劉依聞在這塊園地辛勤耕耘、碩果纍纍,為湖北美術教育事業的奠基和發展殫精竭慮、鞠躬盡瘁,先後出任了湖北教育學院、華中師範學院和湖北藝術學院教授,湖北美術院副院長,湖北美術學院教授、碩導。
受教於中國第一代油畫家的歐洲寫實風格,以及前蘇聯民族現實主義油畫的影響,劉依聞在他的美術教育生涯中,一貫堅持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要求學生注重紮實的基礎訓練,反對浮華矯飾和虛假拘泥。劉依聞還常常寄語他的後輩,美術創作是一個人綜合素養的體現,一個僅僅講求技藝而不注重文化素質的人,成為藝術大家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日月不居、斗轉星移。今天,劉依聞先生早已是桃李滿天下,他的學生馮今松、唐小禾、陳立言、魏楊、尚楊、徐勇民、石沖、曾梵志等,都先後成為我國美術教育事業和美術創作領域的中堅力量。
1960年,劉依聞被評為湖北省勞動模範,後成為湖北省第二、三、四,五屆政協委員。由他主編的《中國高等美術學院素描集》獲得全國優秀暢銷書獎,他的教育論文《培養高層次美術人才探索》獲湖北省教學成果獎,出版有《劉依聞油畫集》、《劉依聞素描集》、《劉依聞作品集》。
美術教育事業上的成功,也為劉依聞的繪畫藝術注入了無窮的活力,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成為他創作的高峰。在那個的特定年代,他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和精神風貌,創作了一系列反映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歌頌黨和人民的作品。
1950年他創作的大幅油畫《毛主席在天安門》,在中南地區抗美援朝展覽會上展出,並在《長江日報》上頭版刊登。上個世紀60年代,他為中國軍事博物館創作了油畫《黃麻起義》。改革開放後,他又為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創作了《鄧小平》素描肖像。
1964年。應湖北人民出版社邀請,劉依聞創作了以毛澤東在武漢為題材的油畫《高瞻遠矚》,在深入了解毛澤東與武漢的不解之緣後,一代偉人文韜武略、高瞻遠矚的形象在他的畫布上逐漸形成。
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劉依聞始終將生活看作是創作的源泉,堅持深入工廠、部隊、農村和少數民族地區獲取創作素材。他的油畫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多彩,多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工人、農民和解放軍戰士為對象,著重表現他們的生活風采和精神面貌。
1957年,劉依聞來到雲南少數民族地區深入生活,他創作的《景頗少女》和《傣族織女》是兩幅肖像畫佳作。畫家用質樸、形象又細膩的創作手法,既生動又傳神的表現出少數民族少女的聰慧質樸和聰明伶俐。
1958年,劉依聞深入到江岸機務段和江岸車輛廠,創作了大幅油畫《在二七工人俱樂部里》,畫作中20餘位二七老工人形象各異、動態不一,卻個個神情豐滿、栩栩如生。在這其後,劉依聞的代表作品有《鋼鐵工人》、《煉鋼爐前》、《海軍戰士》、《老人》等,這些作品都以寫生為基礎,融入畫家的審美理想,塑造出了平凡而又高尚的人物形象。
上世紀80年代末,劉依聞不顧年高體弱,數次帶領研究生赴新疆、青海等地體驗生活,創作出了一批表現少數民族人物形象和風土人情的油畫《維吾爾少女》、《絲綢路上》、《藏區牧女》、《牧區少年》、《趕集》等。
歷經多年的探索和追求,劉依聞的藝術語言日臻完善,他的油畫肖像作品因其嚴謹生動、形神兼備的特點,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並形成了他重在形象刻畫、貼近現實生活的藝術風格。在劉依聞的作品中,色彩深沉而少張揚,筆觸凝重而少漂浮,蘊藉、凝重、質樸永遠是他畫作的主色調。
1989年,年逾七旬的劉依聞,受中國文聯委派,赴法國巴黎“呂霞光畫室”及歐洲訪問考察,這在校園內引起不小的震動,人們擔憂的是他的高齡和健康。然而,劉依聞還是義無反顧的踏上了歐洲之旅,人們不禁感嘆,只有內心存在著對藝術真摯的追求和完美夢想的智者,才可以有如此令人驚羨之舉。
在法國,劉依聞見到了他40多年前國立藝專的老師呂霞光和同學趙無極、朱德群,開始了為時半年的歐洲藝術之旅。他的油畫《絲綢路上》、《藏族婦女》參加了巴黎藝術國際城主辦的美術聯展,隨後,他又在巴黎成功地舉辦了個人油畫展。同時,劉依聞還赴義大利、德國、比利時、瑞士、荷蘭等國進行了學者訪問和文化交流。
藝術體現人格,或者說“畫如其人”。劉依聞半個多世紀的教育生涯和美術創作,交織著中國儒道哲學和歐洲人文主義的影響,著名畫家唐小禾在《不會重複的意義》一文中這樣評價道:“劉依聞先生作品的價值,在於它在中國油畫發展中承上啟下的意義,他這一代的畫家,是中國油畫歷史上由五六代人所連成的長鏈上少不了的一環,他們的奮鬥過程是油畫‘中國化’的過程,並且表現的是一個並不能重複的年代。不可能再重複的時代和不能再重複的作品就顯得極為珍貴,在畫壇充滿急功近利和浮躁氣氛的今天,只知默默耕耘、充滿著獻身精神的‘第二代油畫家’的成就,需要重新認識和給予足夠的重視。”
自上世紀80年代退休後,劉依聞至今都從沒有停止過手中的畫筆,在他的住所中始終瀰漫著亞麻仁油的香味,真正做到了“活到老、畫到老”。劉依聞入選湖北美協50年作品展的《靜物》,就是他86歲時的作品,暖色調的桌布上,蘋果、梨等各色水果有著動人的色彩,靜靜站在畫前,似乎可以聞到撲面而來的誘人香氣。
生活中的劉依聞謙遜樸實又不失威儀,風度儒雅又不失風趣。在湖北美術學院,教師或學生舉辦的展覽,劉依聞幾乎逢展必看,並以他的學識形成鮮明且寬容的評價,一針見血,喜怒哀樂,皆成關愛。在校園裡,不知從哪年開始,人們更願以“劉爹爹”來稱呼這位令人尊敬的長輩,這種稱呼濃郁成了延續不絕的和睦,融合成了尊道貴德的校園文化。
不求名垂千史,但願潤物無聲。劉依聞先生用他的畫筆,展現了藝術生涯中孜孜不倦的追求,他用用溫暖的調子、溫和的線條傳達他對這個社會的感恩與包容,對人性的敏感與理解,沒有偏激,沒有尖銳,一切都顯得那么的寧靜和平和,所謂海納百川,正可謂如此。
今天,在湖北美術學院躬耕半輩子的劉依聞先生,仍以他耄耋之年的鶴骨松姿在校園漫步,用他以生命之情邁出的步履,來見證湖北美術事業發展的印跡,這步履還度量出了先生美術教育和繪畫藝術的悠長曆程。我們祝願這棵“藝術之樹”根繁葉茂、永遠長青。

代表作品:

劉依聞
劉依聞
劉依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