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之義,男,漢族,1949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中專文化,中鐵山橋集團有限公司道岔車間,鉗工,高級技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之義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49年5月
- 職業:高級技師
- 性別:男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個人簡介,人物特寫,
個人簡介
先後獲得秦皇島市勞動模範標兵、省技術創新標兵、省科技明星、全國、省職工自學成才者、省勞動模範、省第五批省管優秀專家、鐵道部勞動模範、全路技術能手、火車頭獎章、全國鐵路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技術能手、全國職工自學成才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主持完成多項機械設備先進操作法,完成技改項目700多項,獲鐵道部科技進步獎、國家專利各1項。2003年和2004年連續兩次擔任國資委高級技師評審委員會的評審。
人物特寫
1968年畢業後,劉之義被分配到山海關橋樑工廠(中鐵山橋集團公司前身)機械車間鉗工一班工作,為適應當時戰備的需要,和他人一起設計製作了一台自動制磚機,從此步入了技改殿堂。工作中,他虛心向周圍師傅學習技能,練就了出眾的本領。業餘時間,他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學習知識上。回憶起當初自學的一段艱難經歷,劉之義說:“當時技術書買不到,我就向身邊的工程師們借。挑燈夜讀後,仍捨不得還人家。我就一狠心,利用兩個多月時間,將430萬字的兩本技術書抄了下來。”在技術上,他精益求精,為完成一項技改任務,他夜不能寐,多方查找資料,工廠找不到的,他自己就拿錢去買;在工作上,他任勞任怨,為了搶時間,他主動加班加點,經常把圖紙拿到家裡的電腦上進行設計,直至深夜。住院兩個多月上班後,他設計的蕪湖長江大橋弦桿組合鑽床正在調試,為了保證工作進度,他連續奮戰8天7夜,熬得頭都暈了,就偷偷吃一片西比靈;他虛心向所有的同志求教,同時也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大家。
劉之義憑著自己的執著,敢於向高科技領域進軍。在一次出差的列車上,他第一次了解到振動時效這門高新技術,萌生了一個奇想:能不能把振動時效引用到道岔尖軌淬火後的時效工藝上。他三次登門拜訪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在企業的支持下,經過無數次反覆實驗,先後取得了上千個數據,最終取得了成功。投入生產之後,振動時效消除殘餘應力是自然時效的三倍以上,鋼軌折斷率降低了88%,每根道岔尖軌時效周期由168小時縮短為20分鐘,當年創造的效益就是項目投資的25倍,這一成果還被評為鐵道部科學技術進步獎。
劉之義的革新成果,幾乎遍布山橋集團的各個生產單位。迄今為止,劉之義已累計完成700多項技改創新項目,累計為企業創造和節約的價值超過了1000萬元。僅他研製和改造的各種專用非標工具機就達40多台,由他設計的提速道岔各種專用刀具、夾具難以計數,投入使用後,為增加產品科技含量、提高勞動生產率、提質降耗等發揮了巨大作用。也許拿出他的一個榮譽稱號和幾個項目就是一些人一生的驕傲,但他至今筆耕不輟。目前,他正在或著手設計的項目有:朝天門長江大橋伸縮式檢查車、道岔尖軌鑽床、數控墊板劃線機和鋼軌平鍛機。他設計的蘇通大橋箱內運輸電動平車已經運行使用、尖軌跟端全斷面加工的專用刀具已試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