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之武

劉之武(1902年11月7日 - 1943年9月2日),原名福至,號寬成,曾用名之蕪、之武、逸奇、戰敵、斗洋、神武等。出生於安徽省宿縣(今屬濉溪縣)臨渙鎮一個比較殷實富裕的家庭。新四軍烈士,曾任華中局運河特區工委聯絡部部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之武
  • 別名:劉逸奇、劉之武、劉之蕪、劉戰敵、劉斗洋、劉神武、劉知吾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02年11月7日
  • 逝世日期:1943年9月2日
  • 畢業院校:齊魯大學
人物生平,宿西抗日,敵後鬥爭,英勇就義,紀念,

人物生平

劉之武的父親劉兆平,讀過幾年私塾,略通文墨,為人勤謹,治家有道,為鄉里所尊重。劉之武是獨生子,兩歲時母親病故,父親視其若掌上明珠,希望他能守業創業,安家樂業,闔家福至,於是,在他入塾讀書時便起名劉福至。
1908年劉之武入私塾讀書,1918年考入宿縣第一高等國小,修業3年。
1921年考入上海中國公學
1924年,與朱務平徐風笑等在家鄉成立了進步青年學生組織——“群化團”。同年暑假,考入齊魯大學,並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5年暑假返里,經朱務平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臨渙黨的獨立支部負責人之一。
1926年3月,回到家鄉,在臨渙、百善、宿縣一帶從事革命活動。與共產黨員孫鐵民陳文甫徐風笑等人組織農民協會,開展抗捐、抗稅、抗租、抗債鬥爭,清算土豪袁三的剝削壓迫,揭露各集董的貪污敲詐罪行,迫使他們當眾賠禮認錯,大滅了土豪劣紳的威風。廣大農民民眾認識到組織起來力量大,於是紛紛加入農協會。宿西地區農民運動一時風起雲湧,震撼了淮北大地。
1928年5月,與張公幹等20多人考入開封馮玉祥主辦的西北軍官學校。在軍校里,劉之武是黨的負責人之一,與張公幹等近20人組建了共產主義小組,秘密開展工作,擴大黨的政治影響,動員進步青年參加黨的組織。
1929年7月,軍校畢業後,被派到同鄉西北軍第三十三師師長葛雲龍部任師部參謀,後任師學兵隊大隊長,先後在西安和湖北麻域一帶從事革命活動。
1935年,三十三師師長葛雲龍因傾向進步而被撤職,劉之武被迫離開該師,返回家鄉,從事教育工作。當時,臨渙一帶的黨組織,受到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鎮壓,遭到嚴重破壞,劉之武與黨失去聯繫,但他矢志不移,以從事教育工作為掩護,為革命盡力工作。對革命者的家屬他問寒問暖,資助幫扶,為此,他曾一次賣掉自己家的60畝土地。在臨渙國小任國文教員時,他一面向學生們灌輸革命思想,一面對學生進行軍事訓練,為革命培養思想進步、體魄健全的人才。
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大舉進犯,大敵當前,國難日深。在中華民族存亡攸關的時刻,劉之武奮然而起,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抗日洪流之中。他是宿縣抗日動委會和救亡社領導人之一,他利用教育工作之便,積極推動臨渙地區的抗日救亡活動。他常常在課堂上或逢集的日子,向學生和民眾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激發人們的抗日熱情。他組織起30多人的抗日宣傳隊,深入街頭和鄉村演出。
1939年夏,受組織派遣,回宿縣組建獨立第二大隊,出任大隊長,同年底,該部編入新四軍第六支隊二團,任參謀長。
1940年夏,奉命組建宿西獨立團,被任命為團長。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率獨立團隨第四師在路西轉戰數月,終因眾寡不敵,奉命撤到淮北路東地區。進入淮北根據地後,先後調任第四師九旅參謀處參謀、第二十七團參謀長和泗陽縣總隊副總隊長。
1942年秋,調任華中局運河特區工委聯絡部部長(對外稱聯絡站站長),參加特區工委。
1943年8月27日,深入敵區返回時遭遇國民黨宿遷縣長時亞武部隊伏擊被捕,9月2日,英勇就義。

宿西抗日

劉之武對革命堅信不移,抱定了毀家紓難的決心。隊伍缺乏武器,他就把家裡僅有的幾支保家槍枝和馬匹獻出來;沒有經費,他就從家裡拿,甚至連夫人積蓄多年的500塊銀元也拿出來作抗日經費。
1938年5月,徐州失陷後,宿縣教育局長王喬英和原西北軍的軍官王化榮趁機集合一批青年學生、散兵游勇,蒐集社會上遺散槍枝,組建了—支抗日隊伍。劉之武、徐風笑受邀擔任這支隊伍的參謀長和政治部主任。後該部開赴河南東部,與宋克賓部合併,編為河南第二督察專員公署保全第三總隊,劉之武任總隊參謀長。不久,劉之武調任新四軍游擊支隊二團參謀長。
劉之武在二團時間不長,但他對問題的犀利觀察、入微分析及恰當處理,顯示了他的深謀遠慮。1940年春,游擊支隊二團在永城大茴村與日軍發生激烈戰鬥。在指揮戰鬥中,他審時度勢,提出並採取了收攏部隊、防敵偷襲、追擊敵人的制敵措施,取得了重大勝利。戰後劉之武得到了支隊司令員彭雪楓的夸將,二團的同志也都說他頭腦冷靜,考慮周到,軍事水平高,是位好參謀長。
隨著豫皖蘇邊根據地的不斷擴大,游擊支隊決定成立宿西獨立團,任命劉之武為團長,劉瑞方為政治委員。這個團有兩個營,由原宿西縣大隊等地方武裝組成。劉之武對部隊的發展壯大充滿信心,他說:“現在有七八支抗日武裝跟咱接頭,只要統戰政策掌握好,咱們獨立團就有擴大到2000人的趨勢,經過戰爭鍛鍊,就可能上升為主力部隊。”獨立團在宿西、永東的百里隋堤兩側,巧妙與敵人周旋,屢屢戰勝敵偽,對抗日政權的鞏固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1941年皖南事變後,國民黨湯恩伯部陳兵渦河沿岸,向豫皖蘇邊區和新四軍四師進逼,整個邊區處在敵偽頑的夾擊之下,鬥爭形勢更加尖銳複雜。在彭雪楓的領導下,宿西獨立團轉戰數月,同敵偽頑進行了殊死戰鬥。後因寡不敵眾,於5月間轉移至津浦路東。在路東地區,劉之武先後任新四軍九旅二十七團參謀長和泗陽縣總隊副總隊長。在職期間,對部隊的軍事工作和地方武裝建設,屢著勳勞,建樹頗多。

敵後鬥爭

為了溝通淮北、淮海兩個抗日根據地之間以及新四軍三師、四師的聯繫,1942年9月,華中局決定建立運河特區。劉之武被任命為特區敵工部長(對外稱聯絡站長),參加中共運河特區工委,具體抓敵工工作。特區位於宿遷縣東南、泗陽縣西北兩縣結合部,轄5個區,有30多萬人口。境內大都是敵偽頑和新四軍各方爭奪的邊緣區,鬥爭異常尖銳複雜。
對於敵工工作的重要性,劉之武有遠見卓識。他曾對戰友劉瑞方說:“敵工工作大有可為。敵軍力量薄弱,靠偽軍維持局面,而偽軍包括軍官在內,大都不願當漢奸。如果這項工作做好,一旦日寇失勢,配合國際反法西斯力量,便可裡應外合,一舉收復失地。”對於特區軍事政治等方面的工作,劉之武均能悉心研究,盡力籌劃。
為了提高敵工人員的業務素質,他嚴格要求,加強訓練。規定必須做好三門功課:一是敵工工作專業課,包括工作性質、對象、方法、紀律等。強調“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道理,要求大家培養沉著、勇敢、機智、靈活的品格和不怕犧牲的精神。二是政治、時事和文化課。對於文化水平低的同志,規定每天讀《拂曉報》,抄錄報紙、習字等,他親自輔導課程,檢查和批改作業。三是武術課。每天起床後和睡覺前,就把敵工人員帶到野外練“八段錦”“三十六擒拿法”等防身自衛術。有的工作人員感到太辛苦了,他就勉勵說:“乾我們這工作,能文能武,身體好,能說能走腦子快,目前緊張些,今後在工作中大有用處。”那時他身體虛虧,咳嗽得厲害,痰中有時還帶血,但他不肯休息,仍堅持帶領同志們學習和鍛鍊。
他生活艱苦樸素,克己奉公。按規定,他每月有肉、油、菜補貼,可以吃“小灶”,而他卻把補助的東西全部送到伙房去,改善大家的一伙食。他有三套灰軍服,穿了5年,都快冼白了,他仍穿著不換。上級發的一套新軍服,總是放在包袱里,只有接待客人時才穿。根據工作需要,他可以特製“工作服”,也可買些香菸之類的東西。但他沒有這樣做,仍穿著發了白的軍裝,抽著旱菸袋。他常說:“為了爭取抗戰早日勝利,節約經費,支援部隊吧。”
為不斷打擊削弱敵人,發展壯大自己,鞏固和發展抗日根據地,特區開展對敵鬥爭,採取的方法是“插進去,蹲下來,擠出去”,即插進敵區,站穩腳跟,擠出敵人,使這個敵頑我交叉占領的邊緣區政權完全變成我們的政權。為此,除軍事上的打擊外,重要的是開展敵偽軍工作。劉之武通過各種渠道,及時掌握敵情動態,向特區工委報告,並根據不同情況,及時提出對策方案,確定爭取友軍和中間勢力及瓦解敵偽軍的辦法。當時,特區腹地史集、畢大灘、熊碼頭一帶被偽軍畢雨昌、於維龍所盤踞。畢是大隊長,於是第九中隊長,他們經常向六塘河以南騷擾,特區受到嚴重威脅。為了爭取這部分偽軍,劉之武和敵工部的路藝不避艱險,親自到敵占區眾興集同畢、於二人見面,動以民族之情,曉以抗戰大義,終於沒動一兵一彈,就把這支近百人的武裝策反過來。後來以這部分武裝為基礎,成立了運河特區游擊大隊,不久參加了攻打史集據點的戰鬥,做了一些有益於抗日的工作。在畢、於的影響下,偽軍劉純魯部和日軍情報組相繼起義。這對特區的鞏固和發展起到一定作用。

英勇就義

1943年8月,特區所轄古城區的形勢突轉動盪。緊急時刻,劉之武欣然領受艱巨任務,帶領敵工幹事董戰、王鳳源和通訊員吳長珠,於27日越過敵人的封鎖線,晚間到達運河南岸敵占區小張莊,當即召開秘密會議,研究問題對策。次日凌晨,會議始告結束。他們即從羅圩渡口乘船原路返回。當船行至離運河北岸十餘米時,突遭國民黨宿遷縣武裝伏擊。王鳳源在戰鬥中英勇犧牲,劉之武和吳長珠被俘,董戰潛水突圍。
敵人企圖用誘降和收買的辦法軟化二人。國民黨宿遷縣長時亞武親自粉墨登場,他說:“劉部長,只要你同我們合作,我可以保你當副縣長;你要不願意乾,我可以給你1000塊現大洋,回家養老。”劉之武回答:“我們共產黨人,為的是打敗日本侵略者,不做亡國奴,為的是解放全中國,實現共產主義。你們升官發財那一套東西,用在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身上是不起作用的。相反,我倒要勸勸你這位‘縣長’,要看清目前形勢,日本侵略者已到了窮途末日,識時務者為俊傑,否則,後悔莫及。”這正義的語言,鏗鏘的聲音,使敵人氣急敗壞,暴跳如雷。
名為抗日友軍,實為破壞抗戰的反動派,對劉之武濫施酷刑,棍打、皮帶抽、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燒肉香”(即把香的兩頭點燃,從衣領上往前胸後背丟下,燒得胸背皮焦肉爛),無所不用其極。劉之武被折磨得遍體鱗傷,鮮血淋漓。然而他始終臨難不苟,堅貞不屈,表現出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
敵人軟硬兼施,劉之武大義凜然,威武不屈,時亞武毫無所獲。他們又企圖從通訊員吳長珠身上打開缺口,結果同樣遭到一頓申斥。
9月2日,時亞武對劉之武二人進行最後一次審問。劉之武義正詞嚴地回答:“我們共產黨人,生為人民而生,死為人民而死,你們苟且偷生,如同行屍走肉,人民是不會饒恕你們的!”吳長珠斬釘截鐵地說:“不必再囉唆,要殺要砍隨你們便。”面對這一對錚錚鐵漢,時亞武黔驢技窮,氣急敗壞地叫道:“拉出去,拉出去!”
在楊圩東邊河灘上,劉之武、吳長珠二同志被殺害了。臨刑前,他們高呼:“抗戰必勝,日寇必敗!”“中華民族解放萬歲!”“共產黨萬歲!”
1943年10月5日,蘇北運河特區於雙河區三岔河北高莊樹林中舉行隆重追悼大會,沉重悼念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的運河特區敵工部長劉之武等烈士。淮海行署主任李一氓同志送來親筆輓聯:“未死於敵,而死於友,人間何世?輕生命,重組織,黨性無虧!”表達了對國民黨反動派反共反人民罪行的無比憤慨,對劉之武等烈士優秀品格的最高禮讚。

紀念

為了紀念英勇獻身的劉之武(逸奇)同志,經中共運河特區工委批准,把大興區倪渡村命名為逸奇鄉(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大興鎮逸奇村)。
1995年9月,由宿遷市當地革命老人薛雲亭發起,宿遷市宿豫區陸集鎮人民政府出資在劉之武烈士被捕處——陸集鎮陸墩村二組京杭大運河北大堤內,建劉之武(劉逸奇)烈士紀念碑。紀念碑正面刻“劉逸奇烈士永垂不朽”幾個大字,背面鐫刻著劉之武烈士生平事跡。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