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拳

劈拳者,屬金,是人體中一氣之起落。總綱第五節三體式站好後,是天地人三體重生而萬物生長,在拳中是頭手足三體合為一氣而再造人生,人的氣質也由此而開始變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劈拳
  • 名詞類型:拳法
  • 名詞領域:健身、養生
  • 文化背景:道家
背景,功法,

背景

三體式站好,是陰陽相合,陰陽相合其實又是上下內外合為渾圓一氣,所以其形象為太極。太極是氣靜的形態,氣以動而生物,其名為橫(即產生意),這個橫便是形意拳有名無形,即有名而外形不顯示出來的橫拳,也就是橫為起的橫。橫為萬物之始,所以橫數土,內含四德(《易經》中所講元、亨、利、貞為四德,拳中劈、崩、鑽、炮為四德)。按其五行循環的規律是土生金,所以先練劈拳。
形意拳萬法皆由無極式——含一氣——太極式——兩儀式——三體式起式,是由無極式至含一氣的靜到太極渾圓一氣分為陰陽兩儀的動,到三體式立定內外合為一氣的靜,是由靜(含一氣)到動(太極式、兩儀式),再由動到靜(到三體式站好意沉丹田的靜),靜極而心中再動(長時間站三體式便能感到心中真意萌動),這個動就是練精化氣的氣動,是道家內練丹的意動(產藥),形意拳的虛無一氣之動,也就是形意拳所追求的內勁,人的生命中樞產生的真意的萌動。由著這個真意的萌動再以五行十二形練去,便是以後天之形,容先天之意,這就是形意拳要鍛鍊的根本,所追求的宗旨。
劈拳,是身體內萌動的真意即一氣的起落,劈拳練習時上下運用這一氣,有劈物之意,按五行則屬金,其形象斧,在腹內則數肺(劈拳屬金,中醫肺屬金,手太陰肺經為十二經之首,劈拳與其經運行相合,所以屬金),在拳中即為劈。劈拳的勁鍛練的和順,則肺氣和潤;劈拳的勁鍛鍊的謬誤,則肺氣不和順。人的生命以氣為主,氣和則身體強壯,氣不和則身體虛弱,身體虛弱則病生,而拳也必然不會練好,所以學習形意拳的人首先要練習好劈拳。(劈拳要天天練一練,以葆肺氣和潤。)

功法

第一節 劈拳起點式
起點為三體式
劈拳1三體式起式.
(以後各拳式起點均由無極式、含一氣、太極式至兩儀至三體式站好,然後起點操練)。先將左手往下直落,到丹田(即小腹)處,左手下落時由手掌握成拳,再由臍往上鑽到口,手如同托下頦一樣,再與左足一起同時往前起鑽。手心朝上握拳往前鑽,與足邁步同時,拳高不過眼,低不過口。左足往前墊步時,遠近隨著人的高矮,只要身體向前行走不費力為最佳,落地時左足往外扭,扭至四十五度為好(與後足比為九十度),此時襠要內開,右手微拉到右肋,手心朝上握拳靠住
第二節 劈拳換掌式
再出右手與右足齊向前去,右手出時,隨出隨翻,到前手時,右手心朝下。此時左手由拳變掌並翻至手心向下,右手中指在左手食指根上出手,兩手徐徐拉開,右手往前推,左手往後拉,手足齊落,仍與三體合一之式相同,是展開四平前後梢即手足展開其勁六合。
再往前進,與左式相同,左右進退落起形式皆有行如槐蟲,起如挑擔之意。行如槐蟲即前進時向前墊步時雙腳掌住勁,後腳向前進步時越過前腳,前腳變為後腳,此時後腳蹬勁,前腳邁出,其意如槐蟲即尺蠖以屈求伸之意;起如挑擔即拳起時身心有挑擔般上起之意。)如此循環,打多少手劈拳需回身時根據地方遠近而定,但無論遠近,必須左手左足在前時再回身,取天之左旋之義。(身體向右轉,因劈拳是五行之首屬金,為天地氤氳萬物之首,古以左為上,所以身體右轉而取天向左旋之義。
第三節 劈拳回身式
回身時,將左手左足一起扭回,左足與右足成一內八字形,左手挽回在左肋心口邊靠住,右手與右足和身體向後回身,右手鑽至下頦再與右足同時邁步鑽出,
再將左手左足同時出去,左手中指從右手食指根上出手,兩手撕開,左足同時前進至右足前,足尖向前,仍如三體合一之式
再進,左足與左手再同時墊步出手鑽出,右足與右手再進步出手,仍與左式相同。左右交替往來出手起落皆相同,來回多少趟自己決定不必拘泥。若是人數多,或幾十人,或數百人以至千萬人,往來多少趟,總要按照操練時預備的口令和教習所教為定、行、止的規定。
第四節 劈拳收式
收式時,操練劈拳走到原起點處,左手左足在前,劈拳回身打出左手左足,仍還於起點三體式為止,惟右足要往前跟步,不可離前足太近
心沉沉穩住,提頂合口,鼻孔呼吸仍如前,穩住一會,隨便休息,提頂呼吸如平常。
有先賢說過,休息時,眼不可低頭下看,要微微仰頭上看,是因眼上翻數陽,眼下視數陰的原因。眼上翻能泄陰火,頭目自清,眼下視數陰,陰火上撞,目紅頭暈,說的就是此道理。(宋*李石著《續博物志》記載:“春回放鳶,引線向上,令小兒引口仰視,可以泄內熱。”唐《燕京歲明記》說風箏“兒童放之空中最能清目,先賢又說,舌頂上齶,口內若生津液,定要將其咽下腹內,以免喉內乾燥。以後練拳皆應如此,學習者應謹記。
劈拳是以樁為拳,不動為樁動則為拳。劈拳又分為定步劈拳和活步劈拳,定步是活步的基礎,所以,練好劈拳要以定步為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