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地理位置,名稱由來,三瀑,三屯,
地理位置
名稱由來
劃岩山的來歷在民間廣為流傳,傳說天子生在西岙村,天子的父親在出生前的幾個月已亡故了。母在難產中死亡,小王破腹而出。當夜,王母娘娘給了小王的一道指令,要小王爬到獅子岩,獅子此時已張開了口,小王爬入獅子岩口中,經獅子口洗禮亦可出來登基,看那獅子岩上彩霞滿天,獅子起舞,群獸打起鼓,敲起鑼,好一番喜氣洋洋的熱鬧場面。 剛剛出生的小王,身負王母娘娘的指令,連夜爬山,渴了添點草葉上的露水,腳都磨起了水泡,手指爬出了血,從西岙爬至領頭,正好天亮。有一老農起早下地幹活,小王上前:“老伯,請問到獅子岩還有多少路?”老農說:“不多不多,就一箭之路。”可小王將一箭之路聽成了一千里路,爬到這裡已精破力盡了,還有一千里路如何能到?小王徹底絕望了,只見小王牙齒一咬,向路旁的巨石撞去,轟的一聲,血漿流了一地,小王死了。王母娘娘在天庭,見東方有一道閃光,掐指一算,阿呀,不好!小王有難。她立馬下凡,火速飄到西天一柱,此時,娘娘指頭一看,東邊血光已經升起,“阿!晚了,小王遇難了。”娘娘一屁股坐在西崖上,怒目國睜,又立即站起,撥出簪來,發病似地以簪當劍,使勁揮劈,只見所劈之處,到處是懸崖峭壁,裂谷縱橫,劃岩山誕生了。 小王出生的西岙村,現叫王岙村,百丈嶺頭,小王遇難的地方現叫王難坑,劃岩山風景區就是王母娘娘用簪劈出來的。
三瀑
三瀑分下瀑、中瀑和上瀑。下瀑在海拔120米處,沿山麓溪谷上攀,於松篁叢中穿行,向峭岩右側轉幾步即見。瀑高十幾米,從凹凸的崖壁上掛下,飛珠濺玉。崖底有穴,彎腰可進。若逢夏日,斜陽西照,水簾會幻出光怪陸離的彩虹,煞是好看,故稱水簾洞。中瀑在峭岩上面,自古“劃岩”一條路,須攀峭岩左側斜谷的“通天道”和“通天洞”才能上去。此瀑潛於遊人視線之下,須藉助岩壁鐵索下落到澗底方可見其“真容”。瀑高30餘米,若逢雨季,急湍直瀉,如白龍飛下,驚天撼地;倘遇枯水期,細流從懸石灑落,朦朧中如龍鬚輕拂,故瀑下之深潭人稱“龍潭”。上瀑距中瀑60米,此瀑與雁盪中折瀑甚似。瀑布掛於前,遊人繞於後。因瀑前無大樹遮蔽,晴日陽光直射無礙,瀑水如珠簾垂掛,折現出五光十色,十分賞心悅目,稱為“珠簾瀑”。
裂谷是地殼運動時留下的地裂遺蹟。劃岩裂谷是括蒼山斷裂帶的組成部分,分布在三瀑之西南山崗上,闊狹不等,長短不一,直斜互動,共有十多條。狹者僅半米,隱於草叢之中,有側身援繩而下者言,谷深十幾米,谷底寬平,冬暖夏涼;谷道縱橫,猶如迷宮。闊者寬四五米,仰天袒露,但見谷壁蒼藤蒙絡,古樹橫斜,黑幽幽深不可測。冬日早晨,由於地氣蒸發,雲蒸霞蔚,堪稱奇觀。
三屯
三屯在劃岩之南,以海拔500餘米兀立的形似三個囤子的巨岩而得名。傳說,這三囤自右至左,分別為糧食屯、刀槍屯和金銀屯。巨岩左邊的溪流,由於山勢的落差,形成一個接著一個的瀑布,有鴛鴦瀑、臥龍瀑、天水瀑、雙龜瀑、殿前瀑。巨岩下有一深潭,終年不見太陽,寒氣透骨,積雪難融,有“藏雪潭”之稱。巨岩中部,有一米寬左右的天然“棧道”,高處可直立行走,低處須躬身前進。傳說是神鼠鑽天留下的痕跡,登上此道,手緊握欄索也不敢旁視,只覺清風過耳,足底生寒,峭壁千仞,高處不勝“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