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邦佰韻古箏

創邦佰韻古箏

創邦佰韻——創佰年企業,奏千載古韻!

創邦佰韻古箏是專業生產攜帶型古箏的廠家。坐落在人傑地靈的古城——揚州

創邦佰韻古箏以高雅的品味和弘揚國樂的動力,加上創新的激情,打造小古箏製造業的全新品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創邦佰韻古箏
  • 外文名:Chuangbang Bai Yun Zheng
  • 產地:江蘇、揚州
  • 品牌:創邦佰韻
  • 音色:有穿透力、渾厚
  • 工藝:素麵、雕刻、螺鈿、彩繪、鏤空等
揚州古箏,基本結構,面板,底板,箏邊,箏首,箏尾,岳山,箏馬,琴釘,出音孔,弦,演奏技巧,肩部,上臂,肘,前臂,手腕,手指,彈奏問題,古箏獨奏曲,挑選技巧,古箏保養,

揚州古箏

自古以來的揚州,人文薈萃,擁有厚重璀璨的歷史文化,如揚州漆器、揚州園林藝術、廣陵琴派揚州古箏等等,歷朝歷代的揚州與藝術與美都留下了文明矚目的產物和精華。二十年前,我們在"年年腸斷玉簫聲,檀板紅牙小部箏"的詩句中回味著揚州古箏的源遠流長;二十年前,我們開始懷揣夢想,憧憬著有朝一日揚州古箏譽滿天下的美好藍圖;二十年前,第一屆古箏藝術交流會在揚州舉行,揚州箏業在那時悄悄播下日后豐收的第一粒種子;二十年前,"創邦佰韻"作為揚州最早的樂器類商標在大膽的摸索中揚起遠航的風帆。
舊花落,新芽起,輕寒散盡,冬去春來。創邦佰韻古箏翻開了古箏製作歷史新的篇章。創邦佰韻迷你古箏是堅持高起點、高品位、高性價比、藉助於大批民樂界的精英,經歷多年的積累、沉澱、大浪淘沙、優中選優、設計開發出一批經典琴箏產品。
秉承文化理念:創佰年企業,奏千載古韻!創邦佰韻古箏融入強烈的民族氣息與濃厚的文化內涵。創邦佰韻古箏一直以傳承經典音樂藝術、弘揚民族文化為己任,不斷追求卓越的品質、完美的質量、完善的服務。
多次全國性古箏藝術學術交流活動在揚州舉行,促進了揚州古箏產業的發展。據悉,揚州古箏企業已有120多家,古箏年總產量近20萬台,產值達2億元,創千萬元產值的企業有近10家,擁有古箏製造專利100多項,古箏產量達全國古箏產量的三分之二,一些產品在全國性各種評比中多次獲得金獎。揚州傳統的漆器和玉器工藝與古箏裝飾完美結合,形成了“揚州箏”鮮明的特點和標誌。以瀚韻古箏等知名品牌代表的揚州古箏製造業已經進入繁榮發展階段,成為揚州的特色文化產業。
創邦佰韻古箏是揚州格律詩樂器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之一。揚州格律詩樂器是現代化的新型企業,以設計、生產經營、開發樂器為主的專業化公司。公司匯聚了設計、製作、演奏、教育等精英人士,科學的管理、專業的團隊,讓創邦佰韻古箏在同行業中脫穎而出,並迅速形成了具有很強的研發、生產、設計、銷售和售後服務的專業團隊。創邦佰韻古箏以卓越的品質、完美的售後,為每一位客戶服務到滿意為止。
中國音樂家協會、省文聯和揚州市政府主辦的第七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古箏比賽暨揚州古箏藝術節,7日在揚州開幕,來自全國各地通過預賽選拔的46名選手齊聚揚州,將通過10場比賽決出名次。同時,來自海內外的古箏名家們,還將進行3場高規格的古箏演奏會。
“金鐘獎”是與戲劇梅花獎、電視金鷹獎、電影金雞獎並列的國家級藝術大獎。四年一屆的“金鐘獎”古箏比賽將永久落戶揚州。
揚州古箏與中國民樂的傳承。古箏與廣陵派、揚州評話、淮揚菜系等,屬於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古箏作為揚州音樂藝術的一朵奇葩,以其深沉的文化積澱,特殊的文化娛樂工具,引來世人的親睞,應該說這是揚州古箏對中華藝術的一種貢獻,是一種傳承關係。

基本結構

古箏主要由面板,底板、邊板、箏頭、箏尾、岳山、碼子、琴釘、出音孔和箏弦等部位組成。箏的優劣取決於各部分材料質地及製作工藝的高低。
箏的共鳴體由面板、底板和兩個箏邊組成。在共鳴體內有音橋,呈拱形,它除了共鳴效果的需要外,還起著支撐的作用。共鳴體的質量和結構對箏的音響影響很大。

面板

用放置多年、木質乾而松的梧桐木來製作。也有人試用白松製作。蒙族箏的面板用楊木製成。

底板

用梧桐木製作或者用其它的硬質木料製作。領導作用

箏邊

也稱邊板,即箏的側幫。箏有兩個箏邊,靠近身體的一側稱為內箏邊,另一側稱為外箏邊。箏邊一般用木製成,也有用水曲柳、紅木或其他雜木製成。還有試用楓木製作。

箏首

箏首又稱為箏頭,作用是固定琴弦,由穿弦孔來固定(也有的箏的箏頭是固定琴釘的)。在箏頭的側面有一個出音孔,也音孔上有一個音窗,供出音之用。箏頭因與共鳴體相通,這樣就擴大了共鳴的範圍(也有的箏,箏頭與共鳴體是不相通的)。

箏尾

它主要用於安裝琴釘。此處在造型上也起著與箏頭對稱平衡的作用。

岳山

也稱木樑或山口。用木或其他木料製成。在箏上有兩個岳山:一個在面板與箏頭連線處,叫作前岳山;一個在面板與箏尾連線處,叫作後岳山。岳山隨面板的前後圓弧而自然成彎弧形,與面板基本上成九十度角。後岳山也有用S形的,縮短了高中音區的碼處弦長。岳山起著載弦的作用,也起著某些傳遞聲音的作用。岳山與碼子高度的比例關係到音準以及音色,定調等方面的問題,因此,必須用恰當的比例才能使箏的發音有良好的效果。在前岳山上端鑲有一條骨片或銅絲,以使發音悅耳。

箏馬

也稱柱,或稱雁柱。它是箏弦和面板的傳振支柱。一般用木製作,也有用紅木、牛骨、塑膠、象牙製成的,以木的效果為佳。在桅木上還鑲有一個小骨片,在骨片上刻槽,以穩固箏弦。每個碼子支撐著一根弦,共有二十一個碼子。在演奏時,弦的振動由碼子傳遞到面扳,再通過共鳴體而發也音樂的效果。碼子可左右移動,以調整音高。碼子有時也稍作前後移動,以適當調整音質。

琴釘

也稱肖子。它用於上弦,調整弦的鬆緊,控制音的高低。箏的琴釘也有用鋼琴肖釘代替的,或用硬質木料製成弦軸上弦的。

出音孔

箏有三個出音孔(也有兩個出音孔的),在箏頭側面有一個,底板上有兩個(一個在底板的中部,一個在底板接近箏尾處)。出音孔的位置、形狀和大小關係到單色、音量。

目前常用箏共有二十一根弦,靠近演奏者的第一弦是箏的最低音,第二十一弦上的按音所升高的小三度音是箏的最高音。在用弦上,根據不同的需要,而將銅絲弦、金屬纏弦或尼龍纏弦以及其他種弦加以適當的配置。由於用途、風格和習慣的不同,在配置方法上也有不同。有以鋼絲弦為主,適當配置金屬纏弦或尼龍纏弦的;也有以尼龍纏弦為主,適當配置鋼絲弦的;也有全部用尼龍纏弦或絲弦的。鋼絲弦音色明亮,纏弦音色渾厚。說明:在制弦專業上,把鋼絲弦稱為裸弦(裸弦是與纏弦相對而言的),把有外包纏皮的弦稱為纏弦。纏弦的弦蕊,一般採用鋼絲弦做蕊。

演奏技巧

在古箏演奏中,、指是主要運動部位,本文將上述部位的肌肉在演奏中的作用以及伸、縮原理,演奏姿式與演奏方法分別簡述如下:

肩部

彈箏時的肩部運動,主要由肩關節外面的三角肌,胸部的胸大肌、胸小肌;肩胛上方的斜方肌;背部的背闊肌、菱形肌、斜方肌等作用下實現,初學彈箏的同學,由於方法掌握不當,這些肌肉容易過分緊張,時間稍長,即感到疲勞,如果不及時把這些部位的肌肉放鬆下來,就會出現背部、肩部酸痛症狀。所以肩部的放鬆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只有肩部高度放鬆,才能使上臂、前臂、手部處於放鬆狀態,能以較少力量獲得較好的演奏效果。

上臂

彈奏中上臂經常需做外展、內收和屈伸等動作。上臂向外上方和內上方抬起,分別叫外展和內收。上臂向前方運動叫屈臂,向後方叫伸臂。這些動作都是在胸部的胸大肌、胸小肌,背部的背闊肌、萎形肌、斜方肌,肩部的三角肌等肌肉群協同作用下實現的。演奏時這些部位的肌肉放鬆、緊張程度直接影響上臂動作,只有在大腦支配下,才能使演奏動作舒松自然,協調一致。
在實際演奏中,不要把上臂和肘抬得過高,一般以上臂外展與側胸壁成45°角左右為宜。如果上臂過於外展,肘必然支起太高,致使上臂始終處以緊張狀態,反之,上臂挾得過緊,也會造成上臂的緊張、影響上臂和前臂動作的靈活。

上臂屈肌(肱二頭肌和肱肌)和伸肌(肱三頭肌)的起點在肩,止點在前臂,中間跨越肘關節。因而它們的伸縮能使肘關節產生運動。當屈肘時,屈肌收縮,伸肌則適當放鬆,但仍保持一定的緊張度,從而保證肘關節屈曲適度,移弦動作準確。如果伸肌絕對放鬆,屈收縮程度過大,那么屈肘程度則大,使屈肘超過預定位置;如果伸肌放鬆程度小,那么,屈肌收縮程度必不能大,則屈肘程度也小,使屈肘達不到預定的位置。可見,彈奏動作的準確程度是由屈、伸肌群控制的,只有屈伸肌群收縮、舒長適度才能達到動作準確。要想達到這個目的,必須經過長時期艱苦的練習,使肌體受到充分的訓練,提高其動作的準確性。

前臂

前臂屈肌群可屈前臂,使前臂旋前,屈腕,使手內收,屈近側指關節,掌指關節,屈拇指關節。前臂伸群可伸腕、使手外展、伸指、使前臂施後,外展拇指,伸拇指掌關節。伸拇指指間關節。因此上臂肌內群的放鬆與否直接影響前臂,前臂肌肉群放鬆與否直接影響腕和手。

手腕

手腔的屈伸動作以腕關節為樞紐。腕關節由八塊小骨組成,便於上、下、左、右和旋轉運動。在演奏中,手腔的鬆弛、靈活與否,直接影響手指彈奏,因而是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如果手腕不靈活,必然導致前臂過多參加運動,使力臂加長,演奏動作加大,造成動作遲緩,發音生硬,呆板。

手指

控制手指運動的肌肉在彈弦的瞬間,屈肌要迅速收縮,伸肌要迅速放鬆、完成彈奏動作後,屈和伸肌同時放鬆,但仍保持一定緊張度(恆常性緊張),以備下一個演奏動作的進行。手部肌內在整個演奏中,一直處於這種張與弛的無限反覆狀態。
彈弦時,應以掌指關節帶動手指關節運動為主的運指方法。指尖動作要靈活主動。各指的彈弦點應基本保持在與前梁相平行的一條線上。手型始終成漫圓型。各指指關節和掌指關節不要塌陷,否則手臂力量不能直接下達指尖,沒有進行彈奏的各指要自然下垂,不要翹起來,有人不自覺的把小指翅起,這是小指肌肉緊張所致,即不美觀,又影響其它各指的放鬆和用力。彈奏時要訓練指尖彈奏瞬間的爆發力,如果爆發力大,出音才能堅實響亮。在彈奏抒情慢速樂曲時,雖然手指動作相對減慢,也要注意手指觸弦瞬間的爆發力。後者與前者對比,只是爆發力大小不同而已。即使用扶弦演奏方法也不能用指尖輕飄飄的去抹弦,否則會使聲音輕弱無力,不能給人以清心透明之感。
彈箏運指技巧的關鍵,在於手指動作的準確與速度。箏的發音是靠手指彈弦而發出,手指的彈弦動作極度準確是靠日積月累、艱苦的訓練而獲得。如果能把樂曲中最困難的技巧用正確演奏方法反覆訓練幾十次乃至幾百次,使有關肌肉得到充分訓練,那么,將必然精通這一技巧,達到極度準確的程度。

彈奏問題

一般手腕常見毛病有以下幾種:
(1)手腕過於屈曲。由於前臂屈肌群的緊張(即收縮)使手腕屈曲,屈肌群緊張度越大,手腕屈曲程度則越大。前臂屈肌群的過分緊張,造成手腕過於屈曲,從而使手指缺乏力度和彈性,手指運動發生困難,影響彈奏。
(2)手腕過於後伸。這種錯誤姿勢使上臂過分抬高,前臂和手部肌肉一直處於緊張狀態,從而造成抬指和彈弦的困難,在臂力下達指尖過程中,由於腕部塌陷使臂力失去一部分。
(3)手腕過於平板。由於手腕姿勢過於平板,手指必然散開,因而在彈奏手中指動作加大。同時導致各指彈弦點和彈弦方向不一致,影響音色和力度。
(4)手腕向右歪扭。手腕的歪扭必然造成掌與前臂肌肉過分緊張,如果長時間採用這種不正確姿勢,不但影響手指的彈弦方向和運指的靈活性,而且腕部肌肉亦易勞損。
(5)手腕僵死。控制手腕運動的屈肌群和伸肌群完全處於緊張、僵持狀態,使手腕屈伸發生困難。
上面列舉的五種常見毛病,是指在一般演奏情況下和在中音區演奏位置上不應有的手形,由於受箏面板弧度的限制,手腕的屈曲程度應隨著彈奏音區的變化而調整。在低音區,手腕屈曲程度大一些,而在高音區的演奏,尤其是在右手彈奏旋律和“搖”奏法時;由於面板弧寬的變化和距上體過近,手腕不但不能屈曲,有時還要向下塌陷一些才能演奏好。
演奏顫音技術,左臂和腕部緊張是常見的毛病,為了克服它,要象初學者那樣,先學會左臂放鬆,然且再學顫音技術。
在演奏顫音技術時,左臂始終要具有肌肉的“恆常性緊張”和“支撐性緊張”,使左臂保持顫弦姿勢。在手指下壓琴弦時,手臂又具有“功能性緊張”。手腕橈側屈腕肌和尺側屈腕肌同時收縮,使手腕堅強有力。臂、手成一整體,指關節立住,不要塌陷。利用整個手臂的重量下壓箏弦,使弦音升高。然後控制前臂提起的肌肉群及時把前臂手提起,同時腕和手部肌肉放鬆,使弦音復原。在手臂放鬆後,上臂和前臂仍保持“支撐性緊張”和“恆常性緊張”,從而實現一次顫弦動作。按照這一方面,在一定的速度中連續動作若干次,即形成顫弦技法。

古箏獨奏曲

民族器樂曲,是浩瀚如煙海,燦爛若繁星,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古曲《古江花月夜》是一首優美動聽的民族器樂曲,是我國音樂寶庫中的瑰寶。它籍以山水之巍峨洋溢,花木之幽芳榮華。水光雲影奇詭變幻。這一情狀皆可宣之于樂,以傳其神,而合其志精湛音樂詩畫,深刻形象地反映了我國各族人民,廣闊胸襟和剛直不阿的高尚情操。本文以《春江花月夜》為例,對欣賞方法作如下解說:
一)樂曲源流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獨奏曲,原名叫《夕陽簫鼓》,見於已故琵琶演奏家吳婉卿1875年的手抄本。至1895 年平湖派琵琶演奏家李芳國收入所編《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工尺譜本)中,更名為《潯陽琵琶》,這時樂曲已發展為十段,由李芳國分段標以夕陽筲鼓、花蕊布迥風,關山臨卻月、臨山斜陽、楓荻秋聲、巫峽乾尋、筲聲紅樹里、臨江晚眺、漁舟唱晚、夕陽影里一歸舟等十個詞藻華麗的小標題。以後又有人將曲名改為《潯陽月夜》、《潯陽曲》。
樂曲以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琵琶行》的詩意:“尋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蘆花秋瑟瑟”相聯繫而成曲的。雖然標題與《琵琶行》中詩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灑還獨傾”相似。但樂曲情趣已超脫“楓葉蘆花秋瑟瑟”的秋意晚江別,而強調了“春江花月夜”的春意江夜美。
二)意詩意趣
《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大多較為典雅、輕快、細膩、流暢,並具有綿延起伏和級進等特點。
全曲由引子,主題樂段,主題的八次變奏及尾聲構成,是一道獨具特色的變奏曲。這種曲式由一個音樂主題樂段作基礎,其它各樂段運用各種變奏的手法加以變化,豐富了音樂表現力,推進了音樂發展。這種手法善於細膩,深刻地從不同的意境和角度,去揭示樂曲主題內容,塑造音樂形象。樂曲通過優美質樸的抒情旋律,流暢而富於變化的節奏,豐富多彩的各種演奏技法,有如一幅動人的長卷山水畫,貼切地表現了樂曲的詩情畫意。下面就曲中的幾段音樂做簡要的介紹:
引子部分,樂曲第一段江樓鐘鼓,是引子及主題顯示部分,由清脆嘹亮的古箏滾指連重奏法起奏開始,形象的模擬鼓聲由慢漸快。接著引出具有江南風格的音樂主題,抒情、優美、婉轉如歌。句尾的大鼓滾奏音形,描繪出夕陽西下,泛舟江上,遊船筲鼓齊鳴的動人情景。緊接著音樂進入主題做“接頭合尾”式的變奏,即變奏部分集中在每個樂段的前半部,而後半部則基本相同,也就是前變後同,故有變化對比,又有重複統一,不斷推進音樂幾前發展。
(三)箏曲移植
古箏獨奏曲《春江花月夜》的移植,是以琵琶獨奏曲《夕陽筲鼓》為依據,先從曲調入手,在取其精化的原則下集中發展。在繼承發揚古箏傳統技法的基礎上,著意在音質、音色、力度,速度的對比變化等方面下功夫,同時又較好地刻劃調度了古箏的托、擘、抹、挑、連重託、大小勾搭、套指、滾、拂、撥、搖、撮、及壓、按、滑、吟、點、空、走、弱、音、制音、“流水”等不可取代的藝術特色,使諸種手法之間,能相互巧妙地的配合,承接自如,為演奏者提供發揮藝術才華的可塑性,使樂曲增加了色彩,豐富了表現力。在曲調的進行中,各種技巧的施展,往往在節奏上形成對比,大有“你簡我繁”, 我簡你繁”和向更高一層,深一層的“由簡入繁,繁又簡,簡中儘是精華點”的藝術情趣發展,聽起來“慢得情聯而不絕,緊得意蓄而斷。”做到取意乾淨利落“絕無客聲”(濁清),對比流暢而多變(滑、奇);節奏“急而不亂,緩而不斷”(疾、徐);音質“響如金石”“, 輕而不浮”(脆、輕),力求圓、潤、甜、脆的美聲,弦必匹配、指必抓尖,因曲求音,優選彈點。運用剛柔虛實,脆中之力,明確輕、松、脆、滑、高、潔、清、虛、幽、奇、古、淡、中、和、疾、徐的要求,著意高潔雄美。在練習過程中百練知其妙趣(覺得好聽),千練習得其趣妙,(理解它的用意)萬練則忘其為古箏之聲,(化為自己情感的再現)。
古曲《春江花月夜》氣韻優雅,刻畫入微,既有繼承,又有出新,於悠揚秀美中見氣勢,於優美抒情中見豪放,音樂豐滿,起伏有致,富於形象,耐人尋味。不愧為萬世流芳之本。

挑選技巧

我們在選擇樂器時,應綜合地考慮對樂器的要求。一張完美的古箏不但可使演奏者得心應手,還會給演奏者的藝術形象增色。初學者一般對古箏的性能和要求不懂,這種情況應請內行幫助挑選。古箏樂器質量的好壞要從音色、音質、音量、靈敏度、均衡度、工藝質量、外觀造型等方面來進行衡量。
(1)音色:要柔美明朗、發音松透,高音清亮不單薄、低音淳厚而不渾濁。
(2)音質:要純而不噪,無沙、啞之音。
(3)音量:在講究音色、音質的前提下儘量要求其音量大,要求共鳴力強聲音傳得遠。
(4)靈敏度:在各種演奏手法中各個音區發音都很敏感。
(5)均衡度:要求高、中、低音區的音量平衡,音色統一。
(6)外觀造型:古箏既是一個橫置樂器,又是一個精美的工藝品;所以在外觀上要求製作精細、選材上乘、造型上以秀長、端莊為美。

古箏保養

古箏是木質結構樂器,面、底板是由鬆軟的桐木製成,所以它對外界環境的影響非常敏感。一張古箏護理得好可彈一輩子,並流傳後世;護理得不好,在很短的時間裡就出現裂、脫(膠)、翹(變形)等,導致報廢。
(1)古箏使用的場合最佳溫度為20℃,最佳濕度為50%。一般情況下,溫度保持在16-28℃、濕度在50~70%之間的空間內使用古箏對樂器振動和發音都較有利。
(2)古箏在使用時應輕拿輕放,避免碰撞或劇烈震動。
(3)古箏應置於乾燥、陰涼通風處,避免潮濕、雨淋和陽光直接曝曬(北方地區冬季不能靠近散熱的暖氣片,以免曝烈或變形),不要放在廚房內或容易接觸油煙的地方,油煙的吸附會直接影響樂器音色。
(4)古箏使用後可用乾軟布拭抹去琴弦上的汗漬等,以防琴弦生鏽。不用時最好用箏罩罩上,以減少灰塵、光線或潮濕空氣等對古箏侵蝕。
(5)古箏應經常使用,有利於琴弦張力的穩定,琴體經常震動,能促進音色日趨完美。
(6)定期對古箏進行護理,可用軟毛刷或乾軟布等清理擦拭琴體,切不可用水淋洗,特殊情況可向廠方或當地經銷商諮詢。
(7)如短時間不彈箏,也不要將弦子鬆掉或將箏柱下掉,只要防潮、防曬、防灰即可,不可直接放在地上或掛在潮濕的牆上。濕氣較重時,將古箏放入盒內,並在盒內放入乾燥劑。
古箏的高音弦易斷,可購置1—5弦做備用,低音弦一般不易斷。斷了弦要立即補上。
古箏的音準受溫度、濕度及震動等條件的影響。一旦發現琴的聲音不準應及時調音,否則會影響演奏效果。經常把音調準,才能保持音色的純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