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四重奏:從實驗室到市場》是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垂宙。
基本介紹
- 外文名:The Innovation Quartet:From Lab to Market
- 書名:創新四重奏:從實驗室到市場
- 作者:林垂宙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313113854
-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 頁數:256頁
- 開本:16
- 品牌: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名人推薦,
編輯推薦
《創新四重奏:從實驗室到市場》適合創業者、企業管理者、研究院所領導階層、政府相關機構參考閱讀。
內容簡介
《創新四重奏:從實驗室到市場》主旨在分析科技、創新和創業三者的關係,並以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及多位科技創業家創業歷程為例,生動闡述技術成果如何從實驗室轉換到市場。指出“產、政、學、研”四類成員的定位連結,可以構成和諧共生的創新機制,促使創業家成功起舞。主要內容涵蓋:創新機制的基礎;工研院的運作模式;成功創業團隊的案例;以及創新文化等。
作者簡介
林垂宙生於廣東汕頭,1948年流難香港,後到台灣及美國求學,得台灣大學學士、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博士學位。在1983—1994年間任台灣工研院的所長、院長,致力高新工業技術之發展及轉移,為台灣經濟升級建立條件。此前他在美國杜邦(DuPont)公司從事高分子研究及企業化。他在1997年春出任新創立的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致力發展科學研究、科技創新、大學與企業及香港與內地的合作,並主持“廣州南沙信息科技園”計畫。退休後曾擔任香港偉清創新科技公司主席、中華南沙科技企業總裁、香港理工大學校長高級顧問。在1978—1994年中他亦任新竹清華大學教授、主任及工學院院長等職。二十年來他受聘為新加坡國立大學、(北京)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校的客座/顧問/名譽教授。他是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院院士;獲頒第三國際科學院技術獎等。他的中文科技管理論著近作有:《中華崛起未?全球化時代中軟實力的競賽》(香港大學出版社,2010)及《科技創新四重奏:成功創業故事解密》(商訊文化,2013)。
圖書目錄
簡體版自序
致謝
序一迎接創新創業經濟時代的挑戰(薛瀾
序二科技創新和創業在未來的中國(趙克強
序三創新源自於人與環境的合奏(施顏祥
序四創新環境、創新機制與創業精神(許士軍
前言
第一部架構——價值創造的基礎
1.1知識經濟的動力:科技、創新、創業
1.2何謂創新?
1.3科技產業的根
1.4創新的過程:新價值的創造
1.5創新體系
1.6創新機制:創業者的搖籃
1.7創新之環境因素
1.8研究院在創新機制中的角色
第二部運作——工業技術研究院的模式
2.1宗旨與定位:明辨與篤行
2.2效益指標:以落實套用為導向
2.3組織及權責劃分:企業化營運
2.4財務政策:政府與民間經費的均衡
2.5技術政策:以標的時程及市場類型分類
2.6管理措施:以尊重和激勵為基礎的服務
2.7人力政策1:商擬目標評估績效
2.8人力政策2:彈性退休創造三贏
2.9技術開發:多元化的規劃及評審
2.10技術擴散:多層面的創新與創業
2.11效益:台灣經濟發展和社會結構的轉型
2.12展望:全球化導向及競爭力的建立
第三部人才——創業家團隊
3.1劉金標:捷安特碳纖維腳踏車
——以卓越質量、建嶄新品牌
3.2胡定華:科技企業創業投資
——培養團隊、尊重人才、掌握先機
3.3陳興時:榮剛科技與超合金
——忍耐逆境、重整組織、改變策略
3.4孫弘:盟立自動化公司
——忍耐逆境、調整產品、引導市場
3.5李秉傑:晶元光電材料組件
——忍耐逆境、重整組織、創造利基
3.6羅達賢:筆記本電腦聯盟
——組織團隊、培養人才、創造利基
3.7盧志遠:次微米聯盟和
——培養團隊、卓越質量、機構重整
3.8盧志遠、張季明:欣銓科技與晶圓測試
——卓越質量、信義立業、創造利基
3.9洪傳獻:新日光能源
——卓越質量、產品重整、引導市場
3.10王敬堂:三芳化工人工皮革
——建立團隊、機敏策略、創造利基
3.11宋智達:訊號壓縮與沛錦科技
——尊重團隊、調整市場、創造利基
3.12伍日照:香港麥當勞
——以人為本、團隊精神、創造利基
第四部文化——創新創業的永續
4.1東西文化在世紀末之浮沉
4.2可持續的創新
4.3軟實力與創新創業
致謝
序一迎接創新創業經濟時代的挑戰(薛瀾
序二科技創新和創業在未來的中國(趙克強
序三創新源自於人與環境的合奏(施顏祥
序四創新環境、創新機制與創業精神(許士軍
前言
第一部架構——價值創造的基礎
1.1知識經濟的動力:科技、創新、創業
1.2何謂創新?
1.3科技產業的根
1.4創新的過程:新價值的創造
1.5創新體系
1.6創新機制:創業者的搖籃
1.7創新之環境因素
1.8研究院在創新機制中的角色
第二部運作——工業技術研究院的模式
2.1宗旨與定位:明辨與篤行
2.2效益指標:以落實套用為導向
2.3組織及權責劃分:企業化營運
2.4財務政策:政府與民間經費的均衡
2.5技術政策:以標的時程及市場類型分類
2.6管理措施:以尊重和激勵為基礎的服務
2.7人力政策1:商擬目標評估績效
2.8人力政策2:彈性退休創造三贏
2.9技術開發:多元化的規劃及評審
2.10技術擴散:多層面的創新與創業
2.11效益:台灣經濟發展和社會結構的轉型
2.12展望:全球化導向及競爭力的建立
第三部人才——創業家團隊
3.1劉金標:捷安特碳纖維腳踏車
——以卓越質量、建嶄新品牌
3.2胡定華:科技企業創業投資
——培養團隊、尊重人才、掌握先機
3.3陳興時:榮剛科技與超合金
——忍耐逆境、重整組織、改變策略
3.4孫弘:盟立自動化公司
——忍耐逆境、調整產品、引導市場
3.5李秉傑:晶元光電材料組件
——忍耐逆境、重整組織、創造利基
3.6羅達賢:筆記本電腦聯盟
——組織團隊、培養人才、創造利基
3.7盧志遠:次微米聯盟和
——培養團隊、卓越質量、機構重整
3.8盧志遠、張季明:欣銓科技與晶圓測試
——卓越質量、信義立業、創造利基
3.9洪傳獻:新日光能源
——卓越質量、產品重整、引導市場
3.10王敬堂:三芳化工人工皮革
——建立團隊、機敏策略、創造利基
3.11宋智達:訊號壓縮與沛錦科技
——尊重團隊、調整市場、創造利基
3.12伍日照:香港麥當勞
——以人為本、團隊精神、創造利基
第四部文化——創新創業的永續
4.1東西文化在世紀末之浮沉
4.2可持續的創新
4.3軟實力與創新創業
名人推薦
作者在台灣產業升級的關鍵時刻,領導工研院以科技創新支持產業發展,對台灣的經濟建設具有重大的貢獻。工研院的營運模式,已成國際上科技創新的典範。本書分析產、政、學、研四重奏產生綜效的因素,解說工研院的管理實務及科技創業的成功要件。可說真知灼見,掌握科技創新的精隨。
——施顏祥博士科技界大老台灣前任“經濟部”部長
在本書中,林先生作為工研院推動台灣高科技發展關鍵時期的掌門人,把工研院當時發展在職能定位、治理結構、運行模式、技術管理等面臨的挑戰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同時給出了工研院對這些問題的診斷及解決這些問題的具體思路和方法,使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台灣工研院,一個追求卓越的台灣工研院。
——薛瀾教授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
作者在退休二十年後,再度走訪曾經與工研院合作的11家台灣企業,與經營者暢談當年創業的酸甜苦辣。本書是今天大中華區從事創新創業的朋友、尤基年輕讀者們,最好的借鑑與指南。
——趙克強博士 精益企業中國總裁
——施顏祥博士科技界大老台灣前任“經濟部”部長
在本書中,林先生作為工研院推動台灣高科技發展關鍵時期的掌門人,把工研院當時發展在職能定位、治理結構、運行模式、技術管理等面臨的挑戰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同時給出了工研院對這些問題的診斷及解決這些問題的具體思路和方法,使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台灣工研院,一個追求卓越的台灣工研院。
——薛瀾教授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
作者在退休二十年後,再度走訪曾經與工研院合作的11家台灣企業,與經營者暢談當年創業的酸甜苦辣。本書是今天大中華區從事創新創業的朋友、尤基年輕讀者們,最好的借鑑與指南。
——趙克強博士 精益企業中國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