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創新制度供給:理論考察與求實探索
- 作者:賈康,歐純智
- ISBN:978-7-100-12734-9
- 頁數:372頁
- 定價:¥68.00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時間:2016年12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著名經濟學家賈康關於創新制度供給的最新研究成果,全書分為“供給側改革”、“PPP 創新”、“治理變革”、“機制分析”、“創新發展”五個板塊來闡述創新制度供給,緊跟中國經濟發展趨勢,通過理論考察與求實探索,深入淺出、層層遞進,多角度、多側面地闡述了創新制度供給的豐富內涵和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
賈康,全國政協委員、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財政學會副會長。北京市、上海市人民政府特聘專家,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特聘教授。1995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多次參加國家經濟政策制訂的研究工作,多次受中央領導同志之邀座談經濟工作。主持多項課題、出版多部專著、發表數百篇論文。孫冶方經濟學獎、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獎、中國軟科學大獎獲得者。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近年致力於推動創立中國新供給經濟學,主張從供給端發力,加大制度創新,最佳化要素供給,全面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目錄
全面深化改革決定可持續增長(代序) / 1
供給側改革
供給側改革條件下的中國經濟發展
—兼論房市、股市、營改增 / 7
我看改革與“雙創” / 45
產業政策與供給側改革 / 51
如何把握供給側改革中的“三去一降一補” / 68
聯通“中國夢”的真問題
—跨越“上中等收入陷阱”:何謂?何從? / 73
PPP 創新
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善治之路
—構建PPP 的有效性與合法性 / 81
PPP 對公共治理框架下實現公共利益的促進與創新 / 97
以PPP 創新破解基本公共服務的傳統融資掣肘 / 119
PPP 項目中政府的身份定位問題辨識 / 137
醫療健康服務供給的PPP 模式探討 / 141
PPP“政熱企冷”之說有偏頗 / 154
治理變革
傳統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模式的反思與批判 / 161
公共利益視角下的關於行政審批存廢的再思考 / 185
新制度供給下的公共利益對個人利益的引導
—基於稅收征納博弈分析 / 201
正義視角下的關於行政酌情自由裁量權使用的再思考 / 218
機制分析
官僚與官僚組織的激勵共贏機理分析 / 241
稅收征管中尋租腐敗行為的效應與機理分析 / 252
納稅人權益保障:徵稅權力制約範式考察分析 / 275
公民的稅收道德
—基於中印兩國的對比分析 / 295
創新發展
關於創新發展的基本認識 / 323
中國巨觀經濟走勢與房地產業 / 339
金融改革的五個“勢在必行” / 346
農業發展中的投融資支持與機制創新 / 350
“一帶一路”的多贏性質與多元投融資機制創新 / 353
三年和三十年:在不確定性中看確定性 / 357
關於法治共和的包容性發展
—從《國家為什麼會失敗》讀後感談起 / 364
跋 “命運共同體”中的同與異 / 369
供給側改革
供給側改革條件下的中國經濟發展
—兼論房市、股市、營改增 / 7
我看改革與“雙創” / 45
產業政策與供給側改革 / 51
如何把握供給側改革中的“三去一降一補” / 68
聯通“中國夢”的真問題
—跨越“上中等收入陷阱”:何謂?何從? / 73
PPP 創新
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善治之路
—構建PPP 的有效性與合法性 / 81
PPP 對公共治理框架下實現公共利益的促進與創新 / 97
以PPP 創新破解基本公共服務的傳統融資掣肘 / 119
PPP 項目中政府的身份定位問題辨識 / 137
醫療健康服務供給的PPP 模式探討 / 141
PPP“政熱企冷”之說有偏頗 / 154
治理變革
傳統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模式的反思與批判 / 161
公共利益視角下的關於行政審批存廢的再思考 / 185
新制度供給下的公共利益對個人利益的引導
—基於稅收征納博弈分析 / 201
正義視角下的關於行政酌情自由裁量權使用的再思考 / 218
機制分析
官僚與官僚組織的激勵共贏機理分析 / 241
稅收征管中尋租腐敗行為的效應與機理分析 / 252
納稅人權益保障:徵稅權力制約範式考察分析 / 275
公民的稅收道德
—基於中印兩國的對比分析 / 295
創新發展
關於創新發展的基本認識 / 323
中國巨觀經濟走勢與房地產業 / 339
金融改革的五個“勢在必行” / 346
農業發展中的投融資支持與機制創新 / 350
“一帶一路”的多贏性質與多元投融資機制創新 / 353
三年和三十年:在不確定性中看確定性 / 357
關於法治共和的包容性發展
—從《國家為什麼會失敗》讀後感談起 / 364
跋 “命運共同體”中的同與異 / 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