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燒傷與複合傷國家重點實驗室

創傷燒傷複合傷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在戰創傷基礎研究實驗室、燒傷研究實驗室、複合傷研究實驗室三個全軍開放(重點)實驗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2003年5月由國家科技部批准納入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行列,依託單位為第三軍醫大學,主管部門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創傷燒傷與複合傷國家重點實驗室
  • 包涵:野戰外科學、燒傷外科學
  • 擔負:我國我軍衝擊傷、撞擊傷研究
  • 培養:數百名碩士
發展歷程
實驗室包涵的野戰外科學、燒傷外科學、軍事預防醫學均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數十年來,在黎 鰲院士、程天民院士、王正國院士等老一輩科學家的帶領下,該實驗室長期擔負我國我軍燒傷、衝擊傷、撞擊傷、擠壓傷、槍彈傷、複合傷等多類創傷的研究,取得了包括“燒傷的研究”、“系列生物激波管的研製與套用研究”、“放燒與燒沖複合傷的病理學研究”3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在內的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培養了數百名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為全國全軍創傷研究領域輸送了一大批高級專門人才;多次主辦國際性、全國性學術會議,與國外多所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交流關係。1996年以來,承擔了包括我軍衛生領域第一個國家“973”項目在內的國家、軍隊、省部委課題等各級各類課題近200餘項,獲得研究經費8 000多萬元;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4項,軍隊科技進步獎一等獎5項、二等獎29項,軍隊醫療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發表論文1 400餘篇,主編了一系列國內外有影響的專著,如《黎鰲燒傷治療學》、《衝擊傷》、《創傷戰傷病理學》等總計34部;獲取“防全鋼彈防彈背心”、“卷式可塑性甲板”等專利8項;研製的“GGF110型掃雷防護裝具”、“ZHJ02型兩棲裝甲救護車”等設備填補了我軍裝備體制的空白。 實驗室的研究方向:(1) 嚴重創傷早期全身性損害的細胞及分子機制研究(2) 創傷癒合與組織修復的基礎及套用研究(3) 交通傷(撞擊傷)的發生機制與防治研究(4) 現代戰傷發生機制與防治研究(5) 燒傷早期損害與救治研究(6) 複合傷的複合效應機理與救治研究 實驗室現有科研條件:(1) 功能實驗室包括生化與分子生物學室、組織修復室、生物醫學工程室、戰傷救治基礎室、臨床生物技術室、細胞生物學室、組織工程室、感染與免疫室、幹細胞室、病理學室、同位素室11個功能實驗室單元。(2) 儀器設備實驗室已自行研製或購置了包括BST系列生物激波管、BIM系列靜態生物撞擊機和軌道式生物撞擊機等多種大型致傷設備,總資產達8 000餘萬元,其中近5年添置的10萬元以上的儀器設備達43件。(3) 科研用房及配套設施 實驗室現有科研用房12 000 平方米,另擁有一個包括國家SPF級驗收標準的實驗動物房。一個面積1 500 平方米的情報資料室,主辦《中華創傷雜誌》(中、英文版)、《中華燒傷雜誌》、《創傷外科雜誌》等4種國內知名的專業雜誌,還擁有“燒傷救治”、“創傷救治”、“核事故醫學應急救援”三個臨床救治中心,展開床位250餘張,年收治病人4 000餘人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