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稱,疾病分類,疾病別名,疾病概述,症狀體徵,臨床表現,併發症,疾病病因,診斷檢查,治療方案,預防,
疾病名稱
創傷性骨髓炎
疾病分類
骨與創傷科
疾病別名
創傷手骨髓炎
疾病概述
創傷性骨髓炎又稱創傷手骨髓炎,是由於各種創傷引起骨組織感染。多見於青壯年長骨骨幹,尤以下肢為多。嚴重的開放性粉碎性骨折或閉合性骨折行手術骨固定術後感染均易引起本病。創傷性骨髓炎多為混合感染,據統計,致病菌中約80%以上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鏈性菌,少數為綠膿桿菌和大腸桿菌。
近年來,隨著工業、農業和交通運輸業的迅速發展,各種事故不斷增多,創傷後發生骨折者非常多,特別是交通事故,常造成嚴重的開放性骨折,再加上內固定手術的開展,發生感染的機會的增多,故而創傷性骨髓炎發病大為增多。
其發病原:(1)骨折創面嚴重污染。現代工業、交通事故的損傷以機械性損傷為主,損傷面積大,污染嚴重,壞死組織多,加上污染的細菌多,數量大,如果初期處理不及時或清創不徹底或清創後引流不暢,導致骨折面大量細菌生長繁殖,破壞了骨質或骨髓腔,產生骨髓炎。(2)機體抵抗力下降。創傷後由於休克、急性腎功能衰竭、呼吸心跳驟停等,嚴重地破壞了內臟器官的功能,雖經搶救保存了生命,但機體各臟器功能已降低,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此時,開放性骨折的創面極易在細菌感染的情況下發生骨髓炎,應切開排膿,並外敷祛腐生肌散,拔膿祛腐生新,外貼消核膏,每日換藥1次。
症狀體徵
1、發熱、局部紅腫熱痛及膿性分泌物病史。
2、肢體局部炎症情況或色素沉著、慢性竇道以及與骨粘連的瘢痕。
臨床表現
1.急性期 表現為骨折後或骨骼手術後突然出現高熱等急性炎症期所常有的全身症狀,同時局部出現紅腫,疼痛、凹陷性水腫及壓痛等局部症狀。創口或骨表面可有膿液溢出或分泌物明顯增多。
2.慢性期 主要表現為傷口不能閉合,可遺留竇道或有骨外露,創口分泌物較多,因在骨端表面感染。故形成無骨痂包圍的死腔。
併發症
晚期可有皮膚缺損,骨不連或骨缺損。
疾病病因
創傷性骨髓炎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是開放性骨折的術後感染,其次為骨折切開復位或其他骨關節手術後出現感染。可為急性或慢性,病變都在骨折端附近。急性期的感染以髓腔內感染最為嚴重,患者有高熱、寒戰等毒血症症狀,與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相似。另一種原因為骨折附近的皮膚。肌肉壞死感染,使失去血供的骨折段暴露於空氣中而乾燥壞死,病程轉入慢性,往往還伴有感染性骨不連或骨缺損。
其發病原:
(1)骨折創面嚴重污染。現代工業、交通事故的損傷以機械性損傷為主,損傷面積大,污染嚴重,壞死組織多,加上污染的細菌多,數量大,如果初期處理不及時或清創不徹底或清創後引流不暢,導致骨折面大量細菌生長繁殖,破壞了骨質或骨髓腔,產生骨髓炎。
(2)機體抵抗力下降。創傷後由於休克、急性腎功能衰竭、呼吸心跳驟停等,嚴重地破壞了內臟器官的功能,雖經搶救保存了生命,但機體各臟器功能已降低,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
診斷檢查
1、詳詢火器傷或其他開放性骨折、骨損傷的原因、處理過程、傷口癒合情況。有無發熱、局部紅腫熱痛及膿性分泌物病史。了解抗生素套用情況。
2、注意肢體局部炎症情況或色素沉著、慢性竇道以及與骨粘連的瘢痕、鄰近神經血管功能情況。
3、X線片上觀察骨折連線的情況,有無骨折不癒合、延遲癒合、畸形癒合,有無骨膜反應、游離死骨、骨硬化等情況。
治療方案
1.急性期
(1)開創引流:急性期立即敞開創口引流,以免膿液進入骨髓腔內。
(2)足量廣譜抗生素套用:全身性使用抗生素,並按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的結果調整用藥。
(3)清除異物及壞死組織:分次清創,清除創口內異物、壞死組織及游離碎骨片。
(4)肢體固定、換藥:用管型石膏固定,開洞換藥;或用外固定支架固定,以便換藥。經過處理後疾病便轉入慢性階段。
2.慢性期
在慢性階段病變的主要特徵是:
(1)骨外露:有骨暴露和暴露後的骨密質乾燥壞死,使鄰近的肉芽組織難以長入。
(2)竇道形成:有感染性竇道及溢液。
(3)其他:可有皮膚缺損及感染性骨不連或骨缺損。
手術治療方法
(1)穿刺吸引術:為減輕骨髓腔壓力,防止炎症在骨髓腔上下擴散,對病灶處可進行穿刺吸引,同時還可向腔內注入抗生素作為治療的一部分。
(2)開窗引流術:在放射科照片顯示骨質局部已有破壞及骨髓腔陰影增寬者,可在骨髓腔內積膿的部位進行骨皮質鑽孔或開窗,防止炎症擴散,以利分泌物引流。或進行創腔的上下給抗生素閉式灌洗治療。
(3)死骨取出術:對死骨較大,已具備手術時機,將死骨取出,是治療慢性骨炎最常見和最基本的手術方法。
(4)消滅骨空洞術:因骨腔大,竇道久治不愈,將較近的正常肌組織有帶蒂肌肉瓣充填法、松質骨充填法等。
(5)截肢術:適用於一肢多處骨髓炎,合併多數竇道,久治不愈或因慢性炎症長期刺激局部皮膚發生惡變者。
(6)大塊病骨切除術:一般適用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病骨已明顯硬化,或局部疤痕多,久治不愈,某些不負重也無重要功能的慢性骨炎患者。
(7)病灶內留置藥物鏈法:將抗生素預製成小球,用細不繡鋼絲連起來,手術置於病灶內,每日將抗菌藥物球拉入腔內一顆,不斷釋放治療法。
(8)套用顯微外科技術治療慢性化膿性骨髓炎的方法。目的是改善病灶局部的血液循環。
用藥原則:
1.急性期以大劑量廣譜抗生素二種以上,療程2周左右,同時輔以支持療法。
2.有膿液藥物敏感試驗者,可按藥敏選二種以上抗生素,療程同上述。
3.手術敞開傷口徹底清創。局部滴注抗生素和全身套用抗生素及支持療法。
1.治癒:全身及局部症狀消失、X線片顯示病變已修復或穩定。
2.好轉:全身及局部症狀體徵好轉、X線片顯示病變未繼續發展。
3.未愈:全身及局部症狀體徵未改善、X線片顯示病變繼續擴散。
預防
預防創傷性骨髓炎,一是對開放性骨折,要早期正確急救,儘快送醫院就診,爭取在8小時內徹底清洗後縫合,同時套用有效抗生素。二是增強傷員抵抗力,止血,止痛,加強營養與休息。三是不要輕易採用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如確需手術,應做好充分準備。四是加強外固定架或牽引的護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