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症狀,發病情況,臨床表現,輔助檢查,診斷標準,Cush標準,Calabro標準,
病情症狀
副變應性 病症又叫成人斯蒂爾病,本病是一種較少見的綜合症,以兒童為多見。其臨床特點:起病急驟,主要有長期持續或間歇性發熱;反覆出現一過性皮疹;遊走性關節痛疼及淋巴節腫大,肝脾腫大;周圍血白細胞明顯增高,核左移,血沉增快,血培養陰性;抗生素治療無效,皮質類固醇激素能使症狀緩解,但減量或停用激素時症狀常可復發。
發病情況
發病年齡14-83歲,16-35歲青壯年多發,男女基本相等。病程2個月-14年。發病率:法國:0.16/10萬,日本:0.22/10萬,0.34/10萬。患病率:日本男女分別為:日本:0.73/10萬,1.47/10萬。過敏史占23%。
臨床表現
(一)發熱:見於98%-100%的患者,是最常見、最早見的症狀,以弛張熱多見,約半數熱前畏寒,可持續數天至數年,反覆發作,抗菌素無效,激素或非甾體抗炎藥有效。多數患者雖長期發熱,但自覺情況良好,無明顯中毒症狀。
(二)皮疹:見於85%以上的患者,紅色壓之褪色,有時輕度瘙癢,易與藥疹混淆,多晝隱夜現,有koebner現象,消退後不留痕跡,少數遺有色素沉著。
(三)關節和肌肉症狀:關節痛和關節炎發生率87%-98%,1/3僅表現關節痛。關節腫脹發熱功能障礙者占2/3,多累及膝和腕。肌肉疼痛約占80%,發熱時多伴肌肉酸痛,多無肌酶升高。
(四)咽痛:見於50%的患者,發熱時伴咽痛者占64%、多在早期出現,做咽拭子培養陰性,抗菌素無效。
(五)淋巴結腫大:見於44%-81%的患者,早期可有全身淋巴結腫大,活檢多為反應性增生。
(六)肝脾大:肝大見於33%-39%的患者,脾大見於50%-95%的患者,3/4患者有肝功異常。
(七)其他臨床表現:胸膜炎、心包積液、心肌炎、肺炎。腎、中樞神經異常及周圍神經損害。
輔助檢查
1、血常規和骨髓檢查: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升高:一般(10~20)×109/L、最高達50×109/L。貧血:90%-100% 多為低色素性貧血。 50%血小板增高。骨髓像易見到中毒顆粒,易被報告為感染性骨髓像。骨髓培養陰性。
2、血清鐵蛋白升高:與疾病活動正相關,見於80%以上,可作為本病的參考點,其敏感性特異性分別為74.8%和83.2%。
3、血沉增快、CRP升高。
4、免疫球蛋白可增高。
5、滑液呈炎性改變。
6、血培養陰性。
診斷標準
主要條件:1、發熱≥39℃,並持續一周以上;2、關節痛持續2周以上;3、典型皮疹;4、白細胞增高≥10×109/L,包括中性粒細胞≥0.80
次要條件:咽痛;淋巴結腫大和/或脾腫大;肝功能異常;類風濕因子和抗核抗體陰性;
排除:
感染性疾病(尤其是敗血症和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惡性腫瘤(尤其是惡性淋巴瘤,白血病);
風濕病(尤其是多動脈炎,伴有關節外徵象的風濕性血管炎)。
具有以上主要和次要條件的5項或5項以上標準,其中應有至少2項主要標準,並排除上述所列疾病者,可確立診斷。
Cush標準
必備條件 發熱≥39℃;
關節痛或關節炎;
類風濕因子<1:80;
核抗體<1:100。
另備下列任何兩項:
血白細胞≥15×109/L;
皮疹;
胸膜炎或心包炎;
肝大或脾大或淋巴結腫大。
Calabro標準
無其他原因的高峰熱(39℃或更高),每日1-2個高峰;
關節炎或關節痛或肌痛;
抗核抗體和類風濕因子陰性;
本條中至少具有以下2項:類風濕皮疹,全身性淋巴結病,肝腫大,脾腫大,一種心肺表現(胸膜炎、肺炎、心包炎、心肌炎)及中性粒細胞增高排除其他原因的高熱、皮疹、關節炎或關節痛。 中醫治療情況可以參看參考資料。
本病是一種較少見的綜合症,以兒童為多見。其臨床特點:起病急驟,主要有長期持續或間歇性發熱;反覆出現一過性皮疹;遊走性關節痛疼及淋巴節腫大,肝脾腫大;周圍血白細胞明顯增高,核左移,血沉增快,血培養陰性;抗生素治療無效,皮質類固醇激素能使症狀緩解,但減量或停用激素時症狀常可復發。
現代醫學對本病病因尚未完全闡明,多數患者發病前有感染史,尤其是鏈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由於血培養陰性,故一些學者認為與感染性變態反應有關。本病診斷主要依據臨床特點,由於本病尚無特異性診斷方法,只有排除其它疾病後才能肯定診斷。本病常應與敗血症、風濕熱、淋巴瘤、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少年類風濕關節炎等疾病相鑑別。現代醫學對本病主要採用類固醇抗炎藥及非類固醇抗炎藥治療,近年來也有人套用細胞毒藥物治療,但效果卻不盡人意。
中醫對本病的認識,一是認為本病屬“溫病”範疇,主要依據是證見壯熱,發熱時煩躁不寧,口不甚渴,斑疹時隱時現,舌質紅絳,脈細數等症狀為主,病勢在氣營之間徘徊,或是氣營兩燔之象。二是認為本病應歸屬“痹症”、“厲節風”的範疇,結合本病關節病變以疼痛為主,間有遊走或腫脹等特點,認為是寒邪為主,可分屬風寒也痛、寒濕痹痛範疇。其病機為寒濕內閉,侵襲肌骨,阻滯經絡,格陽於外,逼陰於內,久之化熱傷陰而成本病。其臨床分型也並非固定不變,常常是熱盛時處氣營兩燔之勢,熱降之後呈氣陰兩虛之象,故在治療時必須顧及祛邪,調正陰陽兩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