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副細顎龍
- 外文名:Procompsognathus
- 長度:1.2米左右
- 食物:肉食性
簡介,基本簡述,
簡介
副細顎龍檔案
生存時期:三疊紀晚期
類別:虛骨龍
生存地域:德國境內
一種動作迅速而活躍的獵食其它動物的野獸——副細顎龍,可能成群結隊地追逐捕食蜥蜴和昆蟲。它用長長的後腿奔跑,用尾巴保持身體平衡,用它短小的前肢抓獲獵物並把它們送入嘴中。生活在三疊紀晚期的歐洲。1.2米長,類別:虛骨龍
基本簡述
副細顎龍有著長頸及尾巴,它們的頸椎比梁龍較短、較重,而腿部骨頭較梁龍的結實、較長,被認為是比梁龍更粗壯的恐龍。在正常的移動時,尾巴會離開地面。迷惑龍的前肢有一個大爪,而後肢的前三個腳趾擁有趾爪。
迷惑龍的化石發現於美國的科羅拉多州、俄克拉何馬州、與猶他州,以及懷俄明州的Bone Cabin採石場與Nine Mile採石場。但迷惑龍的頭顱骨是在1975年首次被發現,足足比命名遲了一個世紀。莫里遜組發現的迷惑龍化石,來自於第2到第6地層帶。
迷惑龍可能是所有恐龍中最受寵的一群,曾經廣為人知的名字是雷龍(Brontosaurus),今天它失掉這個熟
悉的名字,主要因為古生物學家在命名上如此的嚴謹與吹毛求疵。迷惑龍(Apatosaurus)的得名是因發現一個非常大的恐龍脛骨[如左圖],令研究者十分迷惑,而於1877年命名為Apatosaurus,原意就是「迷惑」的意思。之後,1883年另一群研究者發現幾個零碎的恐龍骨骼化石,推測這個恐龍體型巨大,行進時可能如雷聲隆隆,故取名雷龍(Brontosaurus)。然而根據後續發現的其它化石說明迷惑龍與雷龍是同一種生物。依據古生物學的命名優先權,迷惑龍命名在先,故取消雷龍的命名以「迷惑龍」稱之。
副細顎龍喜歡群體活動,當一大群阿普吐龍從遠處走來時,一定是塵土蔽日響聲如雷——這就是它以前的名稱(雷龍)的由來。迷惑龍一定要花大量的時間來吃東西,而且還很狼吞虎咽。食物從長長的食營一直滑落到胃裡,在那兒,這些食物會被它不時吞下的鵝卵石磨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