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象山剪紙)

象山剪紙,做為中國剪紙的標誌性代表,有著自身的特點和技藝。象山剪紙是以紙、金銀箔等片狀材質為對象,用剪刀剪刻花紋,形成鏤空的和留白的美學效果,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剪紙(象山剪紙)
  • 地理標誌:中國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
  • 認證級別:省級
  • 認證時間:2012年
  • 認證批次:第四批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瀕危狀況,保護措施,

簡介

象山剪紙是以紙、金銀箔等片狀材質為對象,
以剪刀為工具,在視覺上創造出鏤空效果的藝術,在家居裝飾美化、渲染節日氣氛、婚喪嫁娶、女紅刺繡等領域廣泛套用,並伴隨象山社會環境和民間習俗的改變而發展。象山剪紙流布於全縣18個鎮鄉(街道)的村村岙岙,其中東陳鄉剪紙活動最為活躍,剪紙能手輩出,在寧波地區較為有名。
作為舊時女性的女紅必修課,象山剪紙的主要傳承群體是女孩子們。她們從小從前輩和姐妹那裡學習剪紙的花樣並世代相傳,因此象山當地歷史文獻中對剪紙記錄極少,具體起源時間不詳。

歷史淵源

作為舊時女性的女紅必修課,象山剪紙的主要傳承群體是女孩子們。她們從小從前輩和姐妹那裡學習剪紙的花樣並世代相傳,因此象山當地歷史文獻中對剪紙記錄極少,具體起源時間不詳。據2007年開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資料來看,高妙蘭、余鳳鳴、徐祝三、王梅蕊、周玉鳳、謝金鳳、胡桂香等民間剪紙能手都出生於民國時期,據她們口述,各人的剪紙技能又是從自己的父輩或祖輩處學來,由此可知,象山剪紙起碼有百餘年的歷史。

基本內容

象山剪紙在創作時,先在腹中打好草稿,根據先難後易,先里後外,先細後粗的口訣進行裁剪;選圖多用象徵、借喻的手法,並對其進行變形、誇張的處理,突出表現對象的輪廓特徵;在色彩上除了傳統剪紙常用的紅、白外,象山剪紙還從民間藍印花布、青瓷中吸取古代民間裝飾設色手段,採用與海同色的藍青色紙來剪,清純、質樸、明靚、大方,主要代表性作品有《百船圖》、《百魚圖》《百螺圖》、《歷代君王圖》、《歷代名人像》、《古布紡圖》、《古陶瓷》、《十二生肖》、《奧運剪紙》、《和諧》、《奧運北京》、《梅鵲圖》、《風景》等。

基本特徵

象山剪紙除了在民俗活動中廣泛套用的傳統題材外,因其三面環海的地形而形成的海洋漁文化題材是它鮮明的特色,很多表現大海、波浪、魚網、舟楫的花紋在剪紙中頻繁出現,漁業生產生活場景、魚蝦蟹螺等海產品也成為剪紙創作題材,在海洋漁文化研究中具有極大的學術價值和歷史價值。解放後,民間藝術家高妙蘭將現實題材放入剪紙,大量根據當時政治、經濟、文化形勢創作的剪紙作品面世,剪紙也從裝飾、民俗等實用功能上升到寫實記事的藝術手段,畫面更加精美,形象更加生動,內涵更加豐富,被譽為“畫中有畫”。

瀕危狀況

隨著老藝人的相繼離世,年輕人對民間藝術普遍缺乏興趣,願意學剪紙的人不多,象山剪紙後繼乏人,傳承不易。

保護措施

本世紀初,隨著國家和社會對民間藝術的不斷重視,象山剪紙重新活躍起來,2008年5月占地5862平方米的“象山才華剪紙藝術館”落成,2010年5月象山縣丹城第二國小被浙江省文化廳和教育廳聯合命名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學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