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紅紗花(學名:Lychnis senno Sieb. et Zucc.)是 石竹科剪秋羅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50-100厘米,全株被粗毛。根簇生,細圓柱形,黃白色,稍肉質。莖單生,直立,不分枝或上部分枝。葉片橢圓狀披針形,基部楔形,頂端漸尖,兩面被柔毛,邊緣具緣毛。二歧聚傘花序具多數花;蒴果橢圓狀卵形,長10-15毫米,微長於宿存萼;種子腎形,長約1毫米,紅褐色,具小瘤。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布於中國長江流域(東自江蘇、浙江,西至四川、雲南)和秦嶺(西至甘肅天水、成縣)以南,世界各地廣泛栽培。生長於海拔150-2000米的疏林下或灌叢草地。
全草或根入藥,治跌打損傷、熱淋、小便不利、感冒、風濕關節炎、腹瀉等。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全株被粗毛。根簇生,細圓柱形,黃白色,稍肉質。莖單生,直立,不分枝或上部分枝。葉片橢圓狀披針形,長 (4-)8-12厘米,寬2-3厘米,基部楔形,頂端漸尖,兩面被柔毛,邊緣具緣毛。
二歧聚傘花序具多數花;花直徑3.5-5厘米,花梗長5-15毫米,比花萼短;苞片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被柔毛;花萼筒狀,長(20-)25-30毫米,直徑2.5-3.5毫米,後期上部微膨大,沿脈被稀疏長柔毛,萼齒三角形,長2-4毫米,頂端急尖或漸尖,邊緣具短緣毛;雌雄蕊柄無毛,長10-15毫米;花瓣深紅色,爪不露或微露出花萼,狹楔形,無毛,瓣片輪廓三角狀倒卵形,不規則深多裂,裂片具缺刻狀鈍齒;雄蕊與花萼近等長,花絲無毛,花葯暗紫色。蒴果橢圓狀卵形,長10-15毫米,微長於宿存萼;種子腎形,長約1毫米,紅褐色,具小瘤。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長江流域(東自江蘇、浙江,西至四川、雲南)和秦嶺(西至甘肅天水、成縣)以南,世界各地廣泛栽培。生長於海拔150-2000米的疏林下或灌叢草地。喜陰涼濕潤,宜在丘陵地區較陰處生長。土壤以肥沃,疏鬆的腐殖質土或夾沙土種植為好。
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一般是育苗移栽。8月種子成熟後,結合收穫,把全株割回曬乾,抖出種子,貯藏備用。在9月或3-4月播種。在整好的地上,開133厘米寬的廂,土地要求細碎平整,按溝心距約33厘米,在廂上開橫溝,深3-6厘米,施人畜糞水後,每畝用種子0.5千克,拌成種子灰播種,再蓋細土0.6-1厘米厚。若遇天旱,要隨時澆水。苗高6-10厘米時,扯草鬆土,並施清淡人畜糞水提苗,以後注意扯草,追肥。育苗一年後,就可移栽。
分株繁殖:分株在春季2-3月進行,把老蔸挖起,每2-3芽分為一株,栽種和管理方法,都和育苗移栽相同。
栽培技術
栽植管理:移栽在3月進行,把幼苗挖起,在整好的地上,開133厘米寬的廂,按行窩距各約33厘米開窩,每窩栽苗2-3株,並施人畜糞水。5月與6月各中除,追肥一次,8月就可採收。但由於剪紅紗花是宿根草本,在收後要中除,追肥一次,為第二年繼續生產打好基礎。以後每年中耕除草三次。第一次在春季出苗後,第二次在6月,第三次在8月採收後。在每次中除後,都要施人畜糞水。2-3年後,要翻蔸另種。
收穫加工:剪紅紗花在栽種後, 每年8月都可收穫一次, 收時將地上部分割回,曬乾即成, 在2-3年翻蔸時, 除留種的外,把全株連根挖起,洗去泥沙,曬乾即成。剪紅紗花用篾包包裝貯運,放通風乾燥處,防受潮發霉。
主要價值
全草或根入藥,治跌打損傷、熱淋、小便不利、感冒、風濕關節炎、腹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