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刀舞源於印加時代,原本只有祭司才有資格跳這種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剪刀舞
- 起源時間:印加時代
- 級別: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 特點:是秘魯人的一種“功夫舞蹈”
簡介,特點,相關內容,秘魯,人口,政治,教育,
簡介
新華網利馬11月16日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15日至19日舉行,來自近130個國家和地區的450餘名代表出席會議,共有來自29個國家和地區的47項遺產申報項目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該名錄目前已收錄了77個國家和地區的166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16日在肯亞首都奈洛比舉行的第五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秘魯申報項目剪刀舞,將它們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16日在肯亞首都奈洛比舉行的第五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秘魯申報項目剪刀舞,將它們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特點
源於印加時代的剪刀舞是秘魯人的一種“功夫舞蹈”,也是世界上唯一用剪刀作為伴奏樂器的舞蹈。舞蹈演員手中的剪刀不是普通的廚房用具和家庭日用品,而是由兩片剪刀形狀的金屬特製而成,中間沒有穿釘固定,因此兩片剪刀在撞擊時會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
最初,剪刀舞舞者只做些簡單動作,隨著伴奏節拍加快,動作越來越複雜,不僅上下翻飛、騰空倒地,更重要的是右手的剪刀一刻也不能停,必須叮噹作響。這種舞蹈考驗了舞者的耐力和身體各處的協調性。
最初,剪刀舞舞者只做些簡單動作,隨著伴奏節拍加快,動作越來越複雜,不僅上下翻飛、騰空倒地,更重要的是右手的剪刀一刻也不能停,必須叮噹作響。這種舞蹈考驗了舞者的耐力和身體各處的協調性。
剪刀舞是秘魯人的“功夫舞蹈”,也是世界上唯一用剪刀作樂器的舞蹈。每年的“比賽大舞”上,來自不同城鎮的選手都要進行對舞。對舞時間依體力而定,堅持時間最長的那個人就是勝者。有的很牛的剪刀舞者竟可咬牙跳兩三個小時。
為了彰顯精神的崇高與不畏艱難的勇氣,傳統的剪刀舞舞者還要在大賽上表演諸如吃玻璃、光腳走火堆及身體穿金屬線等高難度技藝。
為了彰顯精神的崇高與不畏艱難的勇氣,傳統的剪刀舞舞者還要在大賽上表演諸如吃玻璃、光腳走火堆及身體穿金屬線等高難度技藝。
相關內容
秘魯
(西班牙語:Perú;克丘亞語、阿伊馬拉語:Piruw),全稱秘魯共和國(西班牙語:República del Perú),是南美洲西部的一個國家,北鄰厄瓜多和哥倫比亞,東與巴西和玻利維亞接壤,南接智利,西瀕太平洋。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秘魯孕育了其中一個最早的文明──小北地區史前文明,以及前哥倫布時期美洲的最大國家印加帝國。16世紀,西班牙帝國征服印加帝國,建立秘魯總督區,包含西班牙在南美洲的大部分殖民地。
人口
秘魯2010年人口約2800萬,是南美洲人口第4多的國家。1950年到2000年間,該國的人口增長率從2.6%下降到1.6%;2050年估計人口將達到4200萬。截至2005年,72.6%人口居於城市地區,27.4%居於郊區。1993年人口普查人口超過200,000的城市有利馬、阿雷基帕、特魯希略、奇克拉約、皮烏拉、伊基托斯、欽博特、庫斯科和萬卡約。
政治
現行憲法於1993年12月31日生效。憲法規定總統可連任一屆,隔屆可再當選;增設第一、二副總統、國會兩院改為一院制;對恐怖分子可處極刑等。2000年11月,秘國會通過憲法修正案,規定總統不得連任。議會稱國會。一院制。國會擁有立法和監督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