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下力

剪下力

指血流與血管內皮間的摩擦所用於血管壁單位面積的力,也稱為剪下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剪下力
  • 含義:血流與血管內皮間的摩擦力
  • 後果:引起褥瘡
  • 別稱切應力
定義1,定義2,定義3,定義4,定義5,定義6,定義7,定義8,肉品嫩度,材料力學,

定義1

剪下力是指血流與血管內皮間的摩擦力,其與血液特性、血流速度和血管形態有密切關係,環周力決定於血壓水平和動脈內徑。

定義2

剪下力是引起褥瘡的另一個原因,剪下力是指施加於相鄰物體的表面,引起相反方向的進行性平行滑動力量。它作用於皮膚深層,引起組織相對移位,切斷較大區域的血供,因此,剪下力比垂直方向的壓力更具危害。

定義3

就是切應力,或稱為剪下力,這裡的y就是溶液的溫度、濃度、溶劑的性質以及高聚物在溶液中形成的速度梯度,或稱為剪下率。

定義4

在兩個粒子中加上一個彈簧,某種情況下也將其稱為剪下力。
源自: 基於粒子系統的快速而有效的布模擬算法 《計算機工程與套用》 2003年張建忠,劉二莉,張君琦。
來源文章摘要:該文從逼真模擬和實時性兩個方面入手,通過對布匹動力學的物理模型的簡化,求解微分方程,實現了基於粒子系統的快速而有效的布模擬算法,模擬了旗幟飄動,窗簾動畫和桌布,懸掛布等現象。

定義5

剪下力是指血液流動時與血管壁內膜面的摩擦力。病理研究證實,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發生的部位為低剪下力處[7]。動物實驗表明,高剪下力能防止粥樣病變的發生[8]。
來源文章摘要:目的 套用超聲檢測川崎病後頸動脈血流動力學及結構參數 ,無創性評价川崎病後早期動脈粥樣硬化;明確川崎病急性期丙種球蛋白的套用是否干預川崎病後早期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方法 評價 4 8例有川崎病病史患者及 2 4例健康對照者的頸動脈血流動力學和結構參數。結果 川崎病組頸動脈最大剪下率 (sr)明顯低於對照組 (p<0 .0 5 ) ,頸動脈內中膜複合體厚度 (imt)在川崎病組明顯高於對照組 (p<0 .0 0 0 1)。川崎病急性期丙種球蛋白套用與否 sr及 imt組間均無顯著性差異(p=0 .2 5 7和 p=0 .0 91)。結論 sr在有川崎病病史者較健康兒童減低 ,imt在川崎病組明顯高於對照組。提示川崎病後存在早期動脈粥樣硬化的趨勢。川崎病急性期大劑量丙種球蛋白的早期治療不能幹預動脈粥樣硬化趨勢的發展。

定義6

血流動力學的切應力指血流作用於血管壁單位面積的力,也稱為剪下力。它包含兩部分:由於血液具有粘性,因此血液流動產生對於血管內壁的作用力,方向平行於血管長軸,與血流方向相反,它主要來源於血液的粘滯性,故也有人稱為粘滯應力。
源自: 顱內動脈瘤的血管內介入治療 《中國臨床神經科學》 2002年冷冰,周良輔,宋冬雷,陳銜城,張法永,張曉龍
來源文章摘要:目的:總結 99例顱內動脈瘤的血管內 (介入 )治療。方法:套用gdc技術、3 dgdc技術、stent+gdc技術、bot技術、bot +載瘤動脈閉塞技術、gdc +nbca技術等。結果:99例均為一次性治療 ,成功 92例 ( 93 1% ) ,彈簧圈異位 1例 ( 1% ) ,與治療方法有關的死亡 2例 ( 2 % ) ,術中血栓形成 1例 ( 1% );38例 ( 38 38% )隨訪 3~ 12個月 ,均無再次蛛網膜下腔出血,其中 11例 ( 11 11% )複查腦血管dsa ,未見動脈瘤復發。結論:改變動脈瘤內和局部載瘤動脈的血流動力學因素、消除動脈瘤行為是血管內 (介入 )治療的機制;bot實驗在血管內 (介入 )治療顱內動脈瘤中意義重大;stent技術可作為寬頸動脈瘤的血管內 (介入 )治療方法。

定義7

在這一個過程中,整個塗層所受的力只是來自原紙的單一方向性的力,對於塗料而言則應稱為剪下力,對於_層流體而言,它上端面與下端面存在有速度差時,那么它將受到一對剪下力。
源自: 刮刀塗布過程的流動特性初探 《上海造紙》 1995年曹振雷
來源文章摘要:<正> 一、前言 塗布方式的沿變過程已經有一個多世紀了,且它仍然在不斷地革新,按其操作形式來分,塗布方式可以分為機器塗布和手工塗布,在紙和紙板徐布工業中手工塗布已很少存在,絕大多數塗布產品都是採用機器塗布方式生產的,就機器塗布而言,塗布的方式也有。

定義8

我們把相鄰層間的相互“切磋”力稱為剪下力,單位面積上的剪下力叫做切應力。這個切應力顯然與層間的速度差有關。

肉品嫩度

剪下力值是表示嫩度的一個指標,它是肉品內部結構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肌肉中肌原纖維、結締組織記憶肌肉脂肪的含量、分布和化學結構的狀態。正常肉剪下力值與嫩度成反比關係。
肉的嫩度評定有主觀評定和客觀評定法,客觀評定有兩種基本類型:咬力值和剪下力值。

材料力學

材料力學的定義很清楚:“剪下”是在一對(1)相距很近、(2)大小相同、(3)指向相反的橫向外力(即垂直於作用面的力)作用下,材料的橫截面沿該外力作用方向發生的相對錯動變形現象。能夠使材料產生剪下變形的力稱為剪力或剪下力。發生剪下變形的截面稱為剪下面。判斷是否“剪下”的關鍵是材料的橫截面是否發生相對錯動。因此,菜刀切菜不是剪下現象(因蔬菜的橫截面沒有發生相對錯動),而用剪刀剪指甲則是(指甲的橫截面發生相對錯動。註:用指甲剪剪指甲不是一種剪下現象,雖然它同樣能把指甲剪下來。它屬於擠壓變形)。
至於“剪下力”的來源,當然是壓力造成的。也可以說,剪下力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壓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