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餘價值理論的創新與發展

《剩餘價值理論的創新與發展》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楊玉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剩餘價值理論的創新與發展
  • 作者:楊玉華
  • 出版時間:2023年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ISBN:9787522824406
  • 定價:128 元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剩餘價值理論誕生150多年來,現代生產方式已經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革。在科技革命的推動下,剩餘價值的生產方式、實現方式和分配方式都發生了重大變化。面對生產方式全球化、信息化和生態化的嚴峻挑戰,特別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偉大創造實踐,迫切需要根據實踐發展和理論自身的邏輯進程對剩餘價值理論進行創新與發展。在此背景下,本書首先運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特有的唯物辯證方法、科學抽象法以及歷史和邏輯相統一的方法,再現客觀性與歷史性相統一的剩餘價值相關經濟範疇。其次,在資本主義剩餘價值理論解讀方面溯本清源,澄清誤讀,拉近理論與實踐的距離。其次,在社會主義剩餘價值理論的發展與創新方面,初步構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條件下剩餘價值理論的基本框架與內容。最後,介紹了科技革命對剩餘價值理論的影響,並初步從理論上回答了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一些急需回答的基本理論問題。總體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和高質量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和提供了行動指導,增強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解釋力和適應力,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現代化與中國化,初步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剩餘價值理論體系。

目錄

導言
第一節國內外剩餘價值理論研究現狀評述
第二節研究剩餘價值理論的目的和意義
第一章剩餘價值理論創立的社會歷史條件與發展歷程
第一節剩餘價值理論創立的社會歷史背景
一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制度
二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爆發,確立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三商品經濟的普遍發展,確立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
四社會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為剩餘價值理論的創立準備了階級條件
第二節剩餘價值理論創立的思想理論基礎
一世界觀、認識論、方法論基礎:唯物史觀
二理論基礎:科學勞動價值理論
三思想來源:古典政治經濟學
第三節剩餘價值理論創立的歷程
一理論準備:剩餘價值理論的初步探索
二價值理論變革:初步創立剩餘價值理論體系
三創立較為完整、成熟的剩餘價值理論體系
四剩餘價值理論的進一步豐富發展
第二章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剩餘價值的生產
第一節剩餘價值範疇
一馬克思關於剩餘價值範疇的界定
二剩餘價值內涵的現代解讀
第二節資本主義生產的本質特徵與生產剩餘價值的基本方法
一資本主義生產的本質特徵
二剩餘價值生產的兩種基本形式
第三節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史
一資本主義協作勞動
二基於社會分工的工場手工業
三以機器生產為物質基礎的現代大工業
第四節資本主義剩餘價值生產的條件:資本積累
一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的必要條件:剩餘價值消費
二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的根本條件:剩餘價值轉換為資本
第五節資本積累的結果:資本有機構成不斷提升的趨勢及其影響
一資本主義積累規律
二社會兩極分化加劇:財富日益掌握在少數大資本家手中
三產生規模不斷擴大的產業後備軍
第六節剩餘價值的源泉
一構建剩餘價值理論的直接前提
二剩餘價值的源泉
第三章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剩餘價值的實現
第一節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產業資本的剩餘價值實現
一產業資本循環不同階段的職能與剩餘價值實現
二產業資本循環過程與剩餘價值實現
三產業資本循環總過程的特徵及其實現的條件
四價值革命對產業資本循環和剩餘價值再生產的影響
第二節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資本再生產與剩餘價值實現
一社會資本再生產的基本理論前提
二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
三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的實現條件
四擴大再生產的經濟規律:生產資料生產的優先增長
第四章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剩餘價值的分配
第一節資本主義剩餘價值分配的一般原理與基本特徵
一資本主義剩餘價值分配的一般原理
二資本主義剩餘價值分配的基本特徵
第二節剩餘價值分配的一般機制
一社會分工
二要素所有權
三市場機制
四利潤平均化
第三節剩餘價值分配的結果
一社會分工規律的分配
二所有權規律的分配
三市場機制的分配
四利潤平均化的分配
第五章剩餘價值理論的幾個基本問題
第一節剩餘價值的來源
一剩餘價值來源理論面臨的實踐挑戰
二馬克思對剩餘價值來源的完整分析及其一般結論
三對剩餘價值來源誤讀的原因及其正確解讀
四剩餘價值來源問題涉及的生產勞動的範圍及其界定
第二節剩餘價值與剝削
一剩餘價值定義溯源與蘇聯範式形成誤讀的歷史原因
二剩餘價值與剝削內涵一致性的一般條件
三剩餘價值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一般定義
第三節剩餘價值與資本
一資本的誕生與資本的二重性
二多維度的資本範疇
三資本執行的歷史的社會職能
第四節剩餘價值與勞動分工、階級
一社會分工:剩餘價值產生的條件
二社會分工是生產剩餘價值的重要推動力
三社會分工與階級關係
四社會分工與社會異化
第五節剩餘價值與現代生產方式和生產率
一資本主義打破了均衡市場狀態,形成不斷演進的動態優勢
二資本主義形成具有生產率演進優勢的機制和組織
三以機器大工業為物質技術條件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特徵
第六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存在的歷史必然性
第一節現代商品經濟的消亡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
一商品經濟肩負著培養個體人獨立自主個性的歷史任務
二現代商品經濟生產方式成為履行資本職能最有效、最有力的工具
第二節馬克思和恩格斯構想的未來社會
一生產資料全體人民共同占有,徹底消除生產方式的資本屬性
二個人消費品分配採取按勞分配的原則,保留了“資產階級法權”
三掌握了社會化生產力的發展規律,進行有計畫的自主生產
四生產力高度發展,階級統治消亡,個人獲得自由全面的發展
第三節傳統社會主義模式的理論與實踐
一社會主義革命“共同勝利”理論
二社會主義革命“一國勝利”理論
三傳統社會主義模式的實踐
第四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理論與實踐
一跨越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踐選擇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歷程
第七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剩餘價值的生產
第一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涉及的幾個基本經濟範疇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勞動力商品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資本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必要勞動與剩餘勞動
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剩餘價值
第二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剩餘價值生產的性質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剩餘價值生產的實質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剩餘價值率變動趨勢
第三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剩餘價值的源泉
一物質生產領域的生產勞動
二精神產品生產領域的生產勞動
三管理領域的生產勞動
四服務領域的生產勞動
五科技創新領域的生產勞動
第四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剩餘價值生產的演進歷程與驅動力量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剩餘價值生產的演進歷程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剩餘價值生產的驅動力量
第八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剩餘價值的實現
第一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剩餘價值實現的理論問題
一馬克思和恩格斯關於社會主義剩餘價值實現的基本觀點
二蘇聯社會主義實踐中的剩餘價值實現問題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剩餘價值實現問題
第二節社會主義市場條件下剩餘價值實現的實踐探索
一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經驗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中心任務與國企改革
第三節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剩餘價值實現的主要歷程與特點
一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剩餘價值實現的主要歷程
二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剩餘價值實現的基本特點
第九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剩餘價值的分配
第一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剩餘價值分配的性質與特點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剩餘價值分配的性質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剩餘價值分配的特點
第二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剩餘價值分配的影響
一社會分工規律對剩餘價值分配的影響
二所有權規律對剩餘價值分配的影響
三市場機制對剩餘價值分配的影響
四利潤平均化對剩餘價值分配的影響
第三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個人收入分配製度與剩餘價值分配
一社會主義的按勞分配原則
二中國個人收入分配製度的改革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按勞分配實踐
第十章現代科技革命對剩餘價值理論的影響
第一節四次工業技術革命對現代生產方式的影響
一生產的社會化程度空前提高
二生產過程的全球化程度不斷提升
三生產過程的信息化、網路化、智慧型化
四生產要素、生產過程和產業鏈的生態化
第二節科技革命對剩餘價值生產的影響
一科技革命推動剩餘價值生產中心與格局的變遷
二科技革命推動產業結構不斷演進,剩餘價值生產範圍不斷擴大
三科技革命推進生產的社會化程度空前提高,競爭全產業鏈化
四科技革命推動要素配置全球化,剩餘價值生產向優勢地區匯集
五科技創新成為驅動生產率優勢演進的根本動力
第三節科技革命對剩餘價值實現的影響
一行銷方式變革
二物流載體變革
三空間範圍變革
四產業循環鏈變革
五交換手段的變革
六政府職能的變革
第四節科技革命對剩餘價值分配的影響
一智慧財產權優勢取代資本所有權優勢在剩餘價值分配中居於支配地位
二生產率優勢的層次和地位決定著剩餘價值分配的層級和地位
三國際壟斷成為獲取超額剩餘價值、轉移世界剩餘價值的主要手段
四國家在剩餘價值分配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五金融壟斷資本在剩餘價值分配中的地位仍然十分突出
六剩餘價值分配的兩極分化趨勢不斷強化並呈現國際化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