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菜剩飯制氫氣試試一種清潔能源的發展趨勢。
簡介,利用,
簡介
同濟污染控制與資源化研究實驗室副主任,趙教授和垃圾、污水打了十多年“交道”,這次,他摸清了泔腳的特性。因為它的主要成分是澱粉和糖類,通過厭氧發酵,會產生有機酸,而這一化學反應的副產品就是氫氣。
在試生產基地,一桶桶泔腳被倒進粉碎機,隨後加入礦化垃圾和污泥。“這是整條流水線上的一個重要步驟,因為這兩種東西富含微生物,可讓泔腳厭氧發酵。而且它們本身也是廢棄物,可大大降低產氫的成本。”趙由才說。之後,泔腳混合物進入一個特製的“滾筒式產氫反應器”,經過5天的間歇滾動,氫氣就源源不斷地從混合物里散發出來,通過管道進入儲存容器。最後,這些泔腳進入甲烷反應器,生成大量沼氣。“兩次反應後剩餘的沼液、沼渣可作綠化肥料,也是有利用價值的。”
展望 降低成本提高產力
我們吃下的剩飯菜,什麼時候能大規模用於產氫呢?趙教授表示,目前該項目已進入中試階段,每天可處理100公斤泔腳。明年年底前,可達到每天1噸。“如果我們能進一步提高氫的產量,並壓低成本,產業化還是很有希望的。”
利用
由於氫氣是一種清潔能源,加之全球油價居高不下,氫燃料電池的開發套用成了科技攻關的一大突破口。根據同濟大學的技術,每噸泔腳可產氫氣約30立方米,沼氣約110立方米。按燃料電池轎車百公里氫燃料消耗1公斤計算,1噸泔腳可驅動轎車行駛260多公里;按每立方米沼氣發電1.6度算,1噸泔腳可發電達176度。
據悉,上海世博會期間,這套泔腳厭氧發酵系統將作為“廢物循環利用及清潔能源示範工程”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