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皮詩通常以前人較有名氣的詩做基礎,顛倒、刪除、增添或者改動幾個字,使原意更好或失去原意,借古諷今,變成另一種意義。因其紮根於名篇肌體之上,故極易為人們所傳誦;又由於它帶有遊戲性質,所以其詩往往滑謔間作,妙趣橫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剝皮詩
- 類別:一種詩體
- 特點:滑謔間作,妙趣橫生,借古諷今。
剝皮詩定義,剝皮詩範例,
剝皮詩定義
剝皮詩指按前人有影響的詩篇的形式,改動部分詩句,賦予詩以新的內容的一種詩體。因其紮根於名篇肌體之上,故極易為人們所傳誦;又由於它帶有遊戲性質,所以其詩往往滑謔間作,妙趣橫生。
剝皮詩範例
例如,明代廣東有兩個秀才因為爭考試成績的排名先後而大打出手,一人的頭巾被扯爛,一人的腦袋被打破。此事成了儒林笑談,有人便賦詩“紀盛”:“南北齋生多發顛,春來爭榜各紛然。網巾扯作黑蝴蝶,頭髮染成紅杜鵑。日暮二人眠閣上,夜歸朋友笑燈前。人生有架須當打,一棒何曾到九泉。” 此詩的結構、語言與南宋高翥的《清明對酒》(“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酒各紛然。紙灰飛作黑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非常相似。事實上,它正是對《清明祭酒》進行“剝皮”的結果。
清人戲作《懼內即景》詩:“雲淡風輕近晚天,傍花隨柳跪床前。時人不識余心苦,將謂偷閒學拜年。”此詩脫胎於宋程顥的《春日偶成》,原詩是“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而改詩只作了六字改變,但對“懼內者”的挖苦可謂入木三分。而著名作家廖沫沙的“雲淡風輕近午天,彎腰曲背到台前。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閒學拜年。”則把文革時挨斗的情景和心態生動地表現出來了,雖然也有情趣,但很難令人笑出聲來。
今人有《再過橋頭齋鋪》一詩:“去年今日此門過,人面麻花相對搓。人面不知何處去,麻花依舊下油鍋。”此詩是唐崔護《題都城南莊》的翻版,僅八字不同,即景抒懷,毫不遜色。
唐杜牧《清明》詩寫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後有人將其縮為:“時節雨紛紛,行人慾斷魂。酒家何處有?童指杏花村。”且理由充分:第一句點題,“清明”二字不必書出;第二句“行人”當然在“路上”,“路上”二字是“蛇足”,可刪;第三句有問號(?),“借問”二字反嫌累贅;第四句改後精闢,不失原意。這樣的縮詩改詩,實質也叫“剝皮”,名之曰“減字剝皮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