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宮產術中產鉗助產術

剖宮產術中產鉗助產術用於用手娩出胎頭困難的剖宮產術,如胎頭高浮,或胎頭較深入盆腔時。剖宮產術所用的產鉗因柄短,鉗葉僅有胎頭彎曲,故又稱小產鉗。通常時用雙葉產鉗娩出胎頭,也有單葉產鉗及帶副葉產鉗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剖宮產術中產鉗助產術
  • 專科分類:產科
  • 相關疾病:胎頭高浮、胎頭較深入盆腔
  • 適應證:橫切口,子宮切開較低,胎頭高浮
  • 術後併發症:腹壁與子宮切口感染、子宮腹壁瘺
麻醉方式及術前準備,適應證,手術步驟,術後併發症,術後護理,術後飲食,

麻醉方式及術前準備

1.麻醉方式
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2.術前準備
1.腹部準備與一般開服手術相同。
2.如為選擇性剖宮產手術,術前晚進流質食物,手術當日晨禁食。
3.術前放置導尿管。
4.早期破膜或有感染的孕婦,術前套用抗生素。
5.術前兩小時禁用呼吸抑制劑。
6.術前備血。

適應證

主要用於橫切口,子宮切開較低,胎頭高浮者。

手術步驟

手術大體步驟:用右手檢查確定胎頭方位;產鉗放置在胎頭兩側枕頦徑上,產鉗的彎面朝向骨盆。先向上牽引產鉗使胎頭仰伸,直至頦部完全顯露於子宮切口外,然後將產鉗柄向母體腹部方向壓,使胎頭屈曲,便於牽出胎頭。

術後併發症

1.術中併發症: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徵、子宮異常出血、臟器損傷、羊水栓塞。
2.術後併發症:術後病率與感染、腹壁與子宮切口感染、子宮腹壁瘺、子宮切口癒合不良、剖宮產術後晚期出血、腹壁子宮內膜異位症。

術後護理

1.觀察體溫、脈搏、呼吸及血壓,陰道流血及腹部傷口情況。
2.套用縮宮劑。
3.術後平臥6小時即可改為半臥位,鼓勵早期下地活動。一般術後24小時即可起床下地走動。
4.輸液。
5.留置尿管12~24小時。
6.抗生素預防感染。

術後飲食

手術後一般不需禁食,但在肛門尚未排氣前暫進流質飲食。排氣後改進半流質。逐漸恢復普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