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閣村隸屬於河南省通許縣硃砂鎮,位於通許縣城東北7.5公里,硃砂鎮政府西0.5公里處。東鄰硃砂鎮西環路,南與硃砂村土地相接,西與周莊村毗鄰,北與徐屯村緊挨。
現有173戶,731口人,684畝耕地。該村地勢平坦,樹木環抱,空氣清新,環境宜人,水泥路橫穿村中央,村東邊的柏油路上,公車往來穿梭,快捷便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前閣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河南省通許縣硃砂鎮
- 政府駐地:前閣村
- 電話區號:0371
- 郵政區碼:475475
- 人口數量:173戶,731口人
- 機場:新鄭國際機場
- 火車站:開封火車站
- 車牌代碼:豫B
- 方言:河南方言
- 耕地面積:684畝
歷史概況,組織機構沿革,著名人物,獲得榮譽,地圖信息,
歷史概況
前閣行政村位於通許縣城東北7.5公里,硃砂鎮政府西0.5公里處。東鄰硃砂鎮西環路,南與硃砂村土地相接,西與周莊村毗鄰,北與徐屯村緊挨。
1974年以前,前閣村與徐屯村、後王砦村合稱劉店池村,1975年以後才獨自成為一個行政村,因在徐屯村的前面故稱前閣村。
前閣村見證了歷史的風風雨雨,滄海桑田,留下許多不可磨滅的記憶,更留下了英雄的足跡。
1930年,蔣馮大戰,爭霸河南。某日夜裡,蔣軍突襲,馮軍倉皇抵抗,頓時槍炮齊鳴,炮彈紛飛,可憐鄉親們只能躲入地窖,不敢吱聲,一夜激戰,馮軍潰退,村莊土崩瓦解,一片狼藉。這個時期,匪盜四起,地頭蛇、惡霸無賴就地而生,騷擾得老百姓雞犬不寧,土匪橫行鄉里,禍害百姓,把年輕貌美的婦女搶走賣到他鄉,綁架有錢人家,敲詐錢財。據說,有個新媳婦被土匪糟蹋後自殺身亡。有一個叫劉黑子的土匪頭子要襲擊前閣,村民聽說後,全村人都聯合起來在村頭準備抗擊土匪,結果土匪沒有敢來,後來又有一股土匪把該村去外村走親戚的人殺害在他鄉。還有一次,兩個土匪進村作惡,被村中兩個武藝高強的人趕到西地莊稼地里,土匪邊跑邊用槍射擊,差點射中這兩個村民。村民深受匪盜之害,前閣村的房子青天白日被土匪燒毀大半以上,所剩無幾。
1937年,盧溝橋事變,日寇全面侵略中華大地,山河破碎,風雲變色,次年秋,日寇侵占開封,通許縣接著淪陷,國民黨政府逃跑,日偽政權姦淫燒殺搶掠,無所不為,喪盡天良,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生活在刀刃上。之後,在通許縣早期共產黨員毛春林領導的水東獨立團第一營的組織下,人們開始心向共產黨的隊伍,民眾自覺組織起來,成立自己的看家隊、自衛隊,公開反對邪惡勢力,生活有了希望。
1943年又遇到蝗蟲猖獗。蝗蟲飛過,遮天蓋地,成熟的莊稼被吃得精光,本不能餬口的村民就更得忍飢挨餓了。為了餬口,只得背井離鄉,有的逃到南陽,有的逃到商丘,有的被賣到他鄉,沒有外逃的連樹葉、樹皮都吃光,活活餓死的就有20餘口。有一家4口人,家裡埋著兩袋高粱不敢吃,生怕被土匪、強盜搶去,結果被活活餓死。外逃的也有10餘口被餓死。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部分村民陸續返鄉,農業生產日漸恢復,但有一村民因多日未能吃飽飯,就多吃了一些麥子碾成的碾串,因吃得過量而撐死。到解放時前閣約有50餘戶人家,不足200口人。而這之前的土地大多數掌握在少數人手裡,多者百畝,而窮人家有的只有一二畝,有的一無所有,只能給地主人家扛長工或打短工。
為了抵禦外敵,前閣村有志青年紛紛站起來組成了抗日游擊隊,跟隨毛春林同志進行抗日,打擊日本鬼子,保衛自己的家園。革命烈士劉進中在一次與敵人的戰鬥中遭到殘忍殺害,壯烈犧牲。
1949年至1957年為農業生產恢復發展時期,這個期間,通過土地改革,成立互助組、合作社,實現了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由於新的生產關係適應了生產力的發展,農業生產穩步上升,農副產品較為豐富,各種生產、生活資料按計畫供應,基本上可以滿足村民的生產、生活需要。1958年全國掀起了“大躍進”之風,推行食堂制,搞大兵團作戰,強行小村並大村,村中合了大夥。當時的“共產風”、“浮誇風”特別厲害,物資一平二調,生產瞎指揮,揚言“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各級幹部說瞎話,欺上瞞下,老實、不願說瞎話的人受到打擊,甚至遭到人身攻擊和摧殘。村幹部劉志國因為報的畝產量才到百斤,而遭到毒打,直到說忘記在後面加一個“零”才罷休。就這樣畝產由幾百斤一下子躍到千斤。由於盲目“躍進”,“五風”泛濫,造成農業嚴重倒退,糧食大幅度減產,牲畜大量死亡,人拉犁拉耙現象非常普遍。當時前閣、徐屯、後王寨合成一個大夥,有1000多人,人均每天三個窩窩頭,幹活晝夜不停,以紅薯為主食,棉籽、野菜為副食,活重吃不飽,肚飢腸鳴,不斷出現暈倒在地的。生產上瞎指揮,致使農業生產停滯不前,造成嚴重危害。未出紅薯先撒麥種,出紅薯只剜一鍤,提倡密植,夜間拉耬耩麥。因此,在民間有著這樣一句順口溜:人活一百,沒見過夜間耩麥。生活方面,“一天劃一兩餓不著一伙食長,一天劃一錢餓不著炊事員;白天對碗看太陽,晚上對碗看月亮”是當時農村生活的真實寫照。由於生產瞎指揮,很多農作物成熟後壞在地里,而民眾生活極苦,都以樹皮、草根、野菜充飢,浮腫病大量發生,疾病蔓延,勞動力大幅度減少,生產上遭到重大損失。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災害,物資緊缺,人民幣貶值,人們生活極度困難。黨中央及時調整農村政策,解散了大食堂,糾正了“一平二調”的做法,鼓勵個人開荒,黨群一心,共度難關。
1965—1966年的“四清”運動使一些清白的幹部遭到迫害。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以階級鬥爭為綱”,民眾整天把精力用在了批鬥別人上,農業被荒置,人均年分小麥不足百斤,最低一年人均只有28斤,人們一直以紅薯為主食,而勞動力少的農戶連紅薯也不夠吃。全村很少有腳踏車,生產靠人力拉車和牲口耕地。人們無衣服可更換,身上長滿了虱子,大人就把小孩子長滿虱子的衣物用開水燙燙,洗洗然後在柴火上烤乾。小孩子穿的棉襖,布滿了一層油垢,甚至劃根火柴就能點著。冬季無衣裳可換,男孩子就睡在放牲口草料的草屋,女孩子就幾家孩子擠在一起睡。孩子們上學也沒有學到應學的知識,寫的是大字報,開的是批鬥會。
1978年,村里幹部靠科技引路,平整土地400餘畝,整修排水溝1000米,打大口機井4眼,小口機井42眼,購置水泵、電機46台,全村實現了旱澇保收的水利目標。1982年,全村土地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科學施肥,科學管理,每年畝產超過千斤。2003年,開始搞新村規劃,硬化了全村大小街道,結束了下雨天,水泥路,走一步,挪四指的坎坷歷史。
2005年,前閣村民向“皇糧國稅”揮手告別。農民負擔不斷反彈、不斷加重、“頭稅輕,二稅重,三稅四稅無底洞”的現象戛然而止。如今的前閣村民扳著指頭數的是種糧直補、糧種直補、農業生產資料綜合直補、農機具購置補貼等等,過去每年每畝地至少要交幾十元的稅費,如今不但不交稅,還至少能得到幾十元的補貼。2006年,農戶打沼氣,政府給補貼,村里掀起了建沼氣池的高潮。新建養豬場28個,農民人均增收1000元。2007年,全村80%的村民加入了中國人壽的各項保險,成為開封市第一個“保險村”。95%的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看病,政府給報銷,切實解決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近幾年,剩餘勞動力紛紛外出務工,農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全村現有樓房70餘幢,家家戶戶都用上了自來水,絕大多數農戶都有手機、固定電話和彩色電視機,手機由白屏換成了彩屏,彩電由17吋換成了25吋,由一家一台變成了一家兩台,還有幾戶有大卡車、計程車和小轎車,有的家中安裝了空調和電腦,村委院子裡還接上了黨員遠程教育網路設施,配備了DVD等,不出門便知天下大事,可以了解農業技術和養殖技術。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前閣村人正用行動,詮釋著一個文明和諧的新村!
組織機構沿革
1956年與徐屯、後王砦村合併,成立村黨支部,徐廣田任黨支部書記。1975年3個村分開,本村成立黨支部,前閣村轄2個村民組。
黨支部書記
劉林河(1975—1992)劉林政(1992—1995)
崔明富(1995—1996)劉林明(1996—2004)
劉林政(2004—2011.10)王世永(2011.10——2012.12)
大隊長、村主任
周長林(1975—1992)劉林政(1992—1996)
崔名華(1996—2001)崔運忠(2001—2003)
王永(2003—20111.10)劉亞軍(2011.10——2012.12)
會計
劉林宣(1975—1993)周明方(1993—2012.12)
副主任
劉林海(2010.12——2012.12)
民兵營長
劉林峰(1985—1992)劉林傑(1992—1996)
劉林方(1996—2000)劉林喜(2000—2004)
劉剛東(2004—2007.12)
婦聯主任
劉文娥(1975—1993)謝玉遠(1993—1996)
毛興麗(1996—2000)趙春紅(2000—2004)
於紅麗(2004—2007.12)趙春紅(2007.12——2012.12)
民調主任
劉林彬(2004—2007.12)劉建成(2011.10——2012.12)
著名人物
革命烈士
劉進中男,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在一次對日作戰中壯烈犧牲。
專業技術人才
王廣堂中國鐵道學院畢業,教授。
崔明金北京市新興建築公司董事長。
解放後考入高校的學生
崔紅剛1998年考入清華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崔永剛 2000年考入北京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劉珊珊2003年考入西安外國語學院。
周向前2003年考入商丘師範學院。
周園園2004年考入鄭州大學。
獲得榮譽
2019年12月25日,前閣村入選國家森林鄉村。
地圖信息
地址:開封市通許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