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政策

印度尼赫魯政府於1961年11月起在中印邊境西段開始推行“前進政策”,派出軍隊對我國領土進行蠶食入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前進政策
  • 推行機構:印度尼赫魯政府
歷史背景,蠶食中國領土,政策破產,

歷史背景

1961年西藏平叛結束後,解放軍在西藏的駐軍縮減到只有兩個師,在中印邊界西段還撤出了前沿哨所。當時,中國內部出現了嚴重經濟困難,對外則同蘇聯的矛盾公開化,導致安全環境惡化,在西部邊境便力爭不出現衝突。
正是看到這一點,尼赫魯政府於1961年11月起在中印邊境西段開始推行“前進政策”。印軍分隊隨即深入阿克賽欽地區,建立據點,實行蠶食入侵。

蠶食中國領土

1962年開春後,新疆軍區部隊發現印軍已入侵設立許多據點,馬上報告中央。毛澤東修改確定了“決不退讓,力爭避免流血;犬牙交錯,長期武裝共處”的“二十字方針”。當時新疆軍區邊防部隊不顧高寒困難,在印軍各據點對面也設立了哨所,以不開火的對峙進行遏制。印方卻將中方的忍讓克制視為軟弱可欺,不僅繼續深入設點,還開槍尋釁。總參作戰部副部長雷英夫於當年夏天去邊界西段視察,回來報告說,不打已難以阻止其入侵。
6月間,印軍在邊界東段也越過“麥克馬洪線”,在克節朗河邊建立據點。根據軍委的命令,西藏軍區派出一個連,於9月8日進入當地進行武裝偵察,並在擇繞橋邊建立哨所。當天印度政府便進行戰爭動員,調動步兵第7旅進駐克節朗地區。

政策破產

面對印度方面屢屢入侵併拒絕談判的態度,毛澤東考慮了許多天。他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尼赫魯認為中國的戰略重點在東部沿海,在西面邊境“只叫不咬”,不敢真打。在中國內外環境都很困難、邊境戰場條件又極差的情況下,毛澤東在忍讓多時、爭取和平解決無望後,最終果斷下決心,實行自衛反擊。
到了1962年10月10日,印度軍隊又製造了新的流血事件,10餘名解放軍戰士犧牲。隨後,毛澤東緊急召見了正在內地養病的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中央領導當面向他交代了作戰任務。
10月20日天亮後,西藏軍區和新疆軍區部隊在中印邊界東西兩段,對入侵印軍發起了全面反擊。反擊作戰的第一天,西段印軍主要據點便被掃除,東段的印軍精銳第七旅基本被殲。隨著解放軍的勝利,印度“前進政策”破產,戰爭第一階段結束。
1962年自衛反擊戰中,中國軍隊越過喜馬拉雅山,打到中印傳統習慣線附近。在取得節節勝利的形勢下,中國突然單方面宣布結束軍事行動,將物資、戰俘歸還印方,並從衝突發生前的實際控制線後退20公里。印方在衝突前錯估了形勢,以為中國軟弱可欺,推行所謂“前進政策”對我領土進行蠶食。通過這次軍事行動,把印軍推了回去,中國預定的目標已經達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