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的來信

前線的來信

油畫《前線的來信》:衛國戰爭增強了美術家們的社會責任感,在戰時及戰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戰爭及和平題材成為美術家創作的主流。油畫家А·拉克季昂諾夫的《前線的來信》 在當時有著廣泛的影響,因為這一題材牽動著許多人的心。戰爭期間,後方的人們每天都急切地期盼著前方親人們的來信,而每一封信也都為周圍的鄰里們所關切。人們聚在一起閱讀前方的來信,為前線戰事的順利進行和戰士們的平安與健康默默地祝福,這是戰時後方常見的情景。普通的村落,平凡的人家,真切的場景,樸實的形象⋯⋯今天,我們看到這幅作品,還仍為之動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前線的來信》
  •    作者:(蘇)А·拉克季昂諾夫
  •   創作年代:1947年
  •    規格:226×115 CM
  •   收藏地:國立俄羅斯博物館
技術層面,創意層面,結構關係,時代特徵,

技術層面


   前線的來信正是畫面的中心位置和透視交點。
1943年10月,蘇聯衛國戰爭的一個晴朗的早晨,畫面視角設定在某城市。對畫面的理解也完全反映了畫家對這個城市的體驗和經歷。讓我們順著人物讀信思路展開故事的全部秘密。細說畫面讀信背後的故事。  人物設定
1、最前面的婦人,手中緊緊捏著老花鏡,透過花鏡下面就是從前線所讀家信的信封。老婦頭上的圍巾服飾告訴我們俄羅斯的生活方式,每日操持著家務勞動,就連腳下的拖鞋還是老的習慣。腳下的地板早已經糟朽,身後的牆皮也有脫落,但這就是她的家,她太愛這個家了,生活在這裡給她動力的家中可能就是她的兒子。因此這封信是支撐著她精神世界的支柱。
2、讀信的小男孩,與站在門邊的女孩形成對應的關係,帽沿微微推起,表明活波好動的性格,紅領巾在當時已經學習優秀、誓死愛國的特徵,請這位先進“三好生:來讀這篇前線來信正是全劇的主角,也是內容描寫的核心,從信中的內容可以推斷,正是前線反擊德國取得勝利的捷報。
3、對面的小女孩,手扶門框,打扮成了過節的樣子,在戰爭的進入到大反攻的轉折點的時刻,也許我們出征前線的官兵需要送行,他們去前方殺敵,也許是最後的時訣別,暗示著後方平靜的生活是前線戰士的生命和鮮血換來的。
4、青年女子的微笑,她的眼神一直注視著對面的英雄戰士,說明戰爭時代女子對英雄的羨慕和追求是發自內心的,甚至是愛情追求。戰爭時作為中學生,把維持社會秩序和疏散民眾並照顧好老人視為自己的中心任務,胳膊上紅色臂章證明了她的獨特的作用。
5、吸菸的戰士是全局的第二個重點人物,設定的目的要說明什麼,是我們展開討論的話題。這畫的創作意念萌生於1943年,正在史達林格勒反攻戰之後。拉克季奧諾夫極想創作一幅作品來反映偉大衛國戰爭當時後方日常的、戰事典型的生活現象。
那時,幾乎沒有一個家庭不與前線有聯繫,沒有一家不收到前線的來信。拉克季奧諾夫住在莫斯科附近扎弗爾斯克。列寧格勒美術學院也撤退在那裡。拉克季奧諾夫不只一次地看到人們接到前線戰士訊息時的情景和情緒。在兩年之內,他所想到的題材都作速寫、打草稿。為了反映那時蘇維埃普通人民的生活特徵,研究他們的典型性格。
最初,接信場面長設計在街上,靠近住房的街門,窗戶里現出情緒行動的、急於想知道信中究竟的人物。後來,拉克季奧諾夫的構思才形成了以後所繪的台階上那樣的民眾場面,可是場面上的人物與現在的不同:念信的是年輕的母親,傾聽念信者是祖母、少年男孩和一個小女孩用這個處理方式未能使畫家滿意,於是他繼續尋求其他處理方式。
《前線的來信》《前線的來信》

創意層面


有一天,拉克季奧諾夫在扎郭爾斯克街上遇到一個受傷的戰士,向畫家詢問前方戰友家家屬的地址。這個偶然的邂逅形成了他所長期思索的最後構思:決定畫上加入一個剛由前方歸來火急於遞送為人很久盼望著的信件的戰士形象。
但是,畫上的場面並不是一開始就得到後來所表現的那樣的情景。如果使事件發生在一個沒有太陽的陰天的日子,縱使對已找到的人物形象作了滿意的安排,效果也必不深刻,也必不能感動觀眾。只有用燦爛的日光照耀著這一群人物之後,拉克季奧諾夫才終於找到了能以充分體現他的構思的方法。一些素描畫稿和照滿陽光的女人頭像習作(油畫)就長他在這時期繪成的。
拉克季奧諾夫緊張地進行著工作:他畫了正在談話的孩子們的素描,準備安排他們去畫在畫的左邊,他又繪了拿著信封和眼鏡的手像習作。(見素描)
但是,構圖是沒有達到完成:畫稿上龐大的配景使畫的背景負擔過重,畫上的各部分沒達到均衡。左邊的兩個孩子占滿了書的前景,沒有給已經確定了的戰士形象留下應有的地位。後來,拉克季奧諾夫去掉一個孩子像,重新研究了母親的外貌和姿勢,加深並擴大了背景的配景。為了這個,他曾不得已把畫上的門口故意放大。
拉克季奧諾夫對於生活的最尖銳的觀察和印象以及他的頑強的努力,都在《前線來信》畫上顯露出來。拉克季奧諾夫反覆推敲,一再易稿,最後,決定在自己家的台階上繪畫,這使他能以利用他在技巧上所特有的觀察力和精確性以獲得過非尋常的成就。上面已經說過,那時他住在一個最古老的俄羅斯修道院的圍牆內,畫上的風景正確地再現著生了草的院落、房屋及突出在房屋後面的修道院堡壘牆上的塔樓。拉克季奧諾夫家屬中的成員和朋友擔任了模特兒,他們耐心地在炙人的太陽光下擺著姿勢。
經過了兩個夏季的頑強工作,畫始告完成。
蘇聯美術學院院長人民美術家格拉西莫夫首先給於這畫以好評。這畫經1946-1947年全蘇美術展覽會在國立特列恰科夫陳列館展出後,這畫都一直都受到觀眾的稱讚,因而使拉克季奧諾夫榮獲史達林獎金。

結構關係


燦爛眩目的夏季陽光照滿俄羅斯一個小城中的房屋台階。日光透入門檻,明亮地照著上了年紀的婦人——母親,她手裡拿著拆開的信封。地倚著門框,愉快而注意地傾聽讀看前線來信。在炙人的日光下,坐在方凳上的少先隊員正在念信。在他近旁一個少女、莫斯科區防空值日員頗有興趣地把財支在欄桿上,剛送完信的受傷戰士,帶看未負所託的神情,聚精會神地在聽他所熟悉的夥伴的語言。他吸著自製的香菸,向外噴著煙,拄著手杖很自在地站著。畫家真實地刻畫他的富有表情的身軀和放在帶滿勳章的胸前緊扎著的手,躲在板壁陰影的女孩子成為離觀眾最近的模特兒。
拉克季奧諾夫用加倍的力量描寫燦爛的日光。太陽穿破明朗的蔚藍天空,照著長著曬得焦黃草皮的大院落。太陽把黃髮少女的蓬鬆鬆發染上金色光輝。閃爍奪目的光線布滿在地板上。正午的日光射透母親的白色的外衣,在外衣下有一雙手的皮膚放出金色光彩。日光使人猜想到在溫暖的皮膚裡面流動著的鮮血。耀眼的陽光的反光使站在陰影里的女孩子辮上紅彩結格外地紅,使她反在背後的小手掌呈現出玫瑰色。
被畫家巧妙處理光後不僅使畫的主題生動活潑,而且體現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愉快的目光場面。
除了陽光投射,出色的透視明確性也促成印象的現實性。由來到自然環境深院的戰士到前景里的女孩子,每個人物形象都能幫助觀眾逐次來領會。所有的人物被安排在與觀眾不同的距離上;由於這樣的處理方法,人物形象得到可以覺到的空間感、立體感和重量感。
經過仔細加工的細節描寫使畫面具有生動活潑的氣氛,這些細節描寫顯露了畫家的高度效銳性。天空的蔚藍顏色通過板壁縫隙顯得更鮮明透徹。通過台階的圍牆,清晰地看到一叢一叢發資的草和焦萎的白楊的落葉。被太陽光曬褪了色的樹葉落在台階地面上,它們在明處呈白銀色,在暗處是青銅色。靠近書的前景里,也繪著一個飄過門檻的落葉。被風掃集在一起的乾樹葉和一條蜿蜒小道,這無疑加強了空間的真實感。剝落牆皮的磚及前景里地板的腐朽木質都是用高度的技巧描繪出來的。準確的造型及熟練的塑造技巧更加強了場面的現實性。
前景里五個人物的形象,僅男孩子和少女是正面像,母親和小女孩子是由後而看的形象。戰士是側面造像,臉上照著陽光,眼睛因陽光而眯縫著。日光感擴大面目表情的深刻性,光線幫助畫家表現題材的緊張興奮性。
遼闊的外省城市風景,晶瑩蔚藍的天空籠罩著並不高大的石頭房子,薄雲正在消逝,飛遠了的飛機留下的一道道的白色瓦斯汽尚未被吹散,這一切自然環境都是具有特徵的。

時代特徵


戰後蘇聯對藝術生產和創作的質量提出了很高要術,尤其是對於卓越的藝術家,提出的要求更高,根據觀眾的意見反饋來看,拉克季奧諾夫這幅成為蘇維埃藝術發展上大事件的作品並不是沒有某些缺點的。
如果要達到畫的完整性和精確性並表達出題材的重要性,畫家就必須特別仔細地來處理甚至是屑小不關緊要的細節。比如:畫上前景的下部,由左邊可以清楚地看到三條地板;中間那條板已因木質腐朽而下陷。這板的左端上站著小女孩子。母親那支撐受全身重量的腳長時間放在緊靠門檻的那條地板上。在母親腳底下,這條板和中間那條板之間的邊界表現得不夠清楚。寬敞的門口,實際上不可能用右邊所見的那樣狹窄的門來完全關閉。但這還可以說是由於構圖特殊性而故意採用的處理方法。門上比下邊起點處的門檻離觀眾還是稍稍遠了一些。男孩的藍布帽子畫得緊密結實,會感到如一個發亮的硬殼,並非軟布製成。香菸繚繞的煙霧,和塔樓旁平面圓屋後升起的遠煙,處理成同樣色彩。背景幾處屋後露出的樹梢,手法雷同,令人費解。
歷史畫自古以來一直是畫家喜愛的體裁之一,它不僅可以通過歷史借古喻今,體現回家的歷史沉思,愛國熱情和英雄主義精神,同時也是國家藝術功力的驗金石。試想在攝影術尚不發達的近代,一個畫家要在畫面上調動于軍萬馬或某個特定歷史時刻,做出比一個電影攝製組還要細緻周詳的工作,是何等的艱難。
由於民族地域和文化傳統原因,俄國人似乎對歷史畫更情有獨衷。我們不可能忘記列賓的《伊凡雷布殺子》和蘇里柯夫的《近衛軍臨刑前的早晨》,巡迴畫派藝術家把歷史畫的宏偉氣勢同細緻的心理刻畫融合起來,以高超的技巧將歷史畫創作推向難以逾越的高峰。
上世紀30-50年代具歷史題材繪畫倍受青昧的時期,基於藝術為政治服務的指導思想,歷史畫在當時扮演了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發揮了強大的社會效用。
衛國戰爭期間,很多國家同受難的人民站在一起,投身戰鬥的行列,用畫筆記錄他們的征戰與功績,鼓舞民眾和士兵們的信心和勇氣,並產生了許多生動的作品,描繪後方生活的《前方來信》至今看來仍感人肺腑。除了中國觀眾熟知的博物館藏品中表現白熱化的戰爭場面和選題,繪畫的主題也探討了生與死、個人與國家的關係。幾代歷史畫家的藝術探索深入揭示了堅韌的民族精神和人性尊嚴,頌揚了人民大眾不惜拋灑熱血與青春的愛國主義信念,也為後人展現了俄國近百年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首都博物館展覽這次展出的作品和意義和價值在於,作為一個城市的記憶,把前蘇聯的偉大的作品呈現在北京市民面前,並從深層解讀了那個偉大的時代。偉大的時代造就偉大的藝術作品和藝術家。同時也經得住歷史的洗禮和考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