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林祚湯氏家譜》是2010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小平。
基本介紹
- 書名:前林祚湯氏家譜
- 作者:林小平
- 頁數:59
- 出版時間:2010年8月
- 裝幀:平裝
書籍簡介,本書序文,書籍目錄,原文摘錄,
書籍簡介
出書機構:北京時代弄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字 數:16千字
版 次:1版
開 本:850×1168 1/32
紙 張:膠版紙
包 裝:平裝
本書序文
山口崎由來與湯公回遷
大湖前林祚湯氏家族,自是發自湯公;湯公起家則始於走出山口崎。
山口崎,位於前林村西,大貴山麓,古稱“羊母埔”,為古代前林人牧羊之地。羊倌先於此地搭棚起寮,久而久之,聚而成村。因其地處入山之口,且系陡坡,福清方言稱“陡”為“崎”,故稱“山口崎”。
據民國三十年(1941年)教棟公撰《湖山林山口崎支譜》序載,首由前林遷住山口崎的祖先為前林第三十六世祖濟裕公(字遵隆,世稱“遵隆公”)。其時約在清朝雍正年間。
自遵隆公至湯公(諱教銘,字祚湯)已六代矣。為貧困所迫,湯公於民國十四年(1925年)七月,毅然攜妻帶子,從山口崎舉家回遷大湖前林。為求一瓦遮天,先後租住過祠堂西邊的亦才厝(已焚無存)、玻璃厝、三落厝等古屋。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八月,湯公卒於玻璃厝。伏山*後伯父重病,翌年方愈。祖母僅有撫養安康幼叔之力,只好將遺腹子送給本村教竹姨祖母。五兄弟長領幼隨,艱難維生。除共同辛勤耕作外,還各盡其能,分別從事過榨油工、看籽(鑑別種子優劣)、藥店夥計、販牛、賣布、牧鴨等苦營。十年後終以一畝零三分薄田,換得同宗近族光斗氏所遺古屋(人稱“宋厝”)大部廳室,為立足安家之所。
此後,他們又經歷了造屋受阻(1946年),康叔早殤(1947年),三叔喪妻(1949年)等重災大難,均以彼此顧恤,互愛互助,頑強渡過。
迨共和國六十年代初(1962—1963年),五兄弟又聯手合力於宋厝東、祠堂西原菜園地上,分兩次建成土木結構、合掌街式二層樓房一座。五戶住宅重新分配。如今各房發展與時俱進,高樓大院,別墅套房,購建於各地者不勝枚舉。
本譜以湯公為譜主,上溯四十世至大湖前林始祖;中記湯公已身兼及祖妣;下錄湯公後裔五代子孫;旁及湯公五胞兄各房。湯公世系,自始至今,概而括之,四句十六字,曰:
四十世祖 五十一生 五房子孫 五兄分衍
茲以此為綱,制本譜而紀略之。
書籍目錄
○史料圖片
○序言:山口崎由來與湯公回遷
○直系宗祖
湯公直系宗祖便覽
湯公直系宗祖傳世譜志
○祚湯公
附:先祖妣(薛氏諱錢宋)外家家乘
○湯公後裔
湯公後裔便覽
湯公三世孫(萬字輩)長幼序次
湯公四世孫(世字輩)長幼序次
湯公五世孫(立字輩)長幼序次
四十二世(湯公第二代)
四十三世(湯公第三代)
四十四世(湯公第四代)
四十五世(湯公第五代)
○旁系嫡親
湯公五兄譜志
湯公五兄各房世系
○附錄
湖山林氏昭穆(行第)
前林古代仕宦
湖山林修譜史略
道明公《重修湖山前林宗譜·序》
先父(垂基公)追悼會答謝辭
○編後說明
原文摘錄
……
族之有譜猶國之有史,所以昭信紀實,使後世子孫不敢忘所自己也。吾族之譜始修素庵公,繼修古愚公,重修完初公。嗣因海氛焚劫,灰燼無餘;族眾星居,流離失所,而完初公所修之譜蕩然無存矣。康熙癸丑歲(1673年)嵩桂公□□□德,懼其失傳,遍搜得古愚公殘稿數□,□為修葺,雖闕略甚多而源流可接,誠祖宗之功臣也。不肖明素懷修補,因宗祠未建,祀典久曠,權其緩急,尚未暇及。
甲辰歲(1724年)與泮軒叔議積緣金,以構宗祠。舉乃成叔、顯文叔、鑒泉叔、為軒叔、若龍兄、如軒兄、乾九兄、輯五兄、墨林兄、涇舟侄十支長,或司數目,或秉銀兩,或掌契券,或理出入,同心協力,善始善終。至於巳(1737年)冬,而宗祠告厥成功。雖各支長共襄其事而兢兢業業,無偏無黨;董其任而不懈者,鑒泉叔之力居多。
己未(1739年)春,鑒泉叔執嵩桂公遺譜,命明續修,明輾然喜日:固所願也! 慨自《葛藟》之誼微,《角弓》之刺作,有遺本支,自誣□□。如郭宗韜之欲紹汾陽,杜正倫之求□城南。譜法之不明,其為害可勝道哉。
故修譜所以紀世系也。吾族始祖簡公自莆邑之上林,贅玉融之黃沁,傳今三十六世,始末詳載。若雲本於九牧,原於十德,遠而不可稽也;分支港尾、並派牛宅,無徵不敢信也。今於信者傳之,疑者闕之。隸吾宗者,雖賤必書;非吾族者,雖貴弗冒,何至若汾陽之貽譏,城南之遺誚乎?
抑修譜所以序昭穆也。舊圖于山、岳二公下,即接繼仁、繼禰,遺去六世矣;伯順、伯華下即接名殷、名浹,又遺一世矣。倘無東塘譜序以相質證,勢必以訛傳訛,以鼻祖為父,以耳孫為子,顛倒錯亂,不可言矣。
且修譜以別支派。吾族自岳、山、密、仙四公,分為大頭、中頭、小頭、東頭四支派。今岳公以下鹹屬大頭支派;山公以下鹹屬中頭支派;十七世晏公下鹹屬東頭支派。而小頭一支既無譜圖,復無傳記,泯沒無傳焉。幸搜古愚公殘稿僅存數語,雲小頭乃元四公之後,不知何代遷於古田新豐樓下。時孟淵公嘗至其家索課,見其弟侄輩頗蒸蒸矣,記其葬域在吾鄉北塪小頭墓是也。噫嘻!藉非有古愚公之殘稿,不幾如蘇明允所謂秦越其心,塗人相視者乎?
且修譜以錄宦跡科名也。吾族四世崇量公為弘農太守;十四世伯麒公遷太常寺卿召試學士院;十六世名亮、名器公兄弟同登宣和進士;名喜公登宋鹹熙甲戌十年進士;二十世一忠公登宋嘉定十六年進士;三十二世時珂公登隆武丙戌年武進士;三十三世志朗公授廣東番禺縣軍廳,署縣篆者兩次,載在郡志,薦紳先生皆能言之。倘不一一修明,俾後世子孫漠然如不相識,何以溯先烈而揚先德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