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中澗村

光緒年間(1875-1908年),楊姓從溝楊家村遷來建村。因此處群山環繞,有河流穿村而過,故命名山中澗村。1962年,分為兩個行政村。因本村居河南岸,遂稱前山中澗村。 前山中澗村位於海陽市中部,朱吳鎮東南部,地處東經121°08′,北緯36°53′。隸屬朱吳鎮。東與仙人盆村為鄰,南與丁家夼村接壤,西靠煙鳳公路,北與後山中澗村相交。村四周群山起伏,林木茂盛。東北部的跑馬嶺海拔518米,素有海陽屋脊之稱。村西有一巨石,刻有“鎮妖石”三個大字,是為拍攝著名電影《地雷戰》而立。 全村轄區面積約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為26.5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芋頭、蘋果、大櫻桃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前山中澗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海陽市
  • 面積:0.5平方公里
大事記,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組織建設,地圖信息,

大事記

1941年本村解放。 同年建國小一處。 1962年山中澗分為前、後山中澗兩個行政村。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140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300公斤,總產7.5萬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提高到521公斤,比1978年增長了221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達到553公斤,總產9萬公斤。 1985年以來,村黨支部、村委會發揮山多地廣的優勢,帶領民眾栽植大櫻桃等。 2002年,第一產業總收入155萬元,其中農業88萬元,林業1萬元,畜牧養殖業54萬元,其它收入12萬元。 第二、三產業1998年,開始發展第二、三產業。2002年,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員27人,收入23萬元,其中工業3萬元,運輸業5萬元,商飲業13萬元,服務業2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41年,本村建國小。自建國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專院校的學生6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不足100公斤,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糧。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002年,全村人均糧食達到575公斤,人均存款餘額2300元,全村有各種機動運輸車30輛,機車20多輛,彩電40台,電冰櫃6台,電話20部,液化氣灶具40餘套。 村莊建設建國初期,村內房屋破舊擁擠,人均住房面積僅有8平方米。建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舊房不斷翻新,住房面積逐步擴大。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20平方米。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6年,楊萬增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1961年1月,村成立黨支部,時有黨員3人。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2個,黨員22名。曾任黨支部書記的有楊學太、楊學剛、楊還仁、楊萬成、楊萬軍、楊萬友、楊連成、楊雲風。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61年1月,成立大隊管理委員會,楊全任大隊長。“文革”時期,成立大隊革委會。1980年12月,恢復大隊管委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楊全、楊學太、楊還仁、楊萬軍、楊萬成、楊連成。

地圖信息

地址:煙臺市海陽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