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坂村(福建省泉州南安石井鎮下轄村)

前坂村(福建省泉州南安石井鎮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前坂村位於福建省泉州南安石井鎮政府駐地西南9.2公里,以駐地命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前坂村
  • 外文名稱:Qianban Village
  • 別名:賢板保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石井鎮
  • 政府駐地前坂村
  • 電話區號:0595
  • 郵政區碼:362343
  • 地理位置石井鎮政府駐地西南9.2公里
  • 人口:2119人
  • 方言:閩南話泉州腔
  • 著名景點:張氏大宗、仙洞山、牡丹石
  • 車牌代碼:閩C
村情概況,經濟發展,文化教育,文物古蹟,

村情概況

1949年前為賢板保,解放後轄於蓮河,1958年公社化時期為前坂大隊,1984年為前坂村委會。村委會設前坂,轄前坂一個自然村。聚落在虎頭山東南麓,背山面海,呈三角形分布。截止2008年,有9個村民小組,580戶2119人。耕地800畝,山地600畝,主種甘薯、花生、龍眼。有醫療站、國小、老人活動中心、蚵油廠、佐料廠、石板材廠、養豬場等。
前坂村裡有環村水泥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省道201線從村中穿過。該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仙洞山、虎空山下,龍眼園很多,龍眼成熟時形成一道獨特的景觀。

經濟發展

全村主要發展農業、加工業(石材加工、塑膠加工、蠔油加工等),養殖業(養豬場、養鴿場、養雞鴨、養魚)等多種經營,農村經濟健康發展,社會秩序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奔小康建新村,取得了明顯成就。基於前坂村有獨特的地理環境和人文景觀,有待於進一步發展旅遊業。

文化教育

1915年創建培英國小,經村民及海外熱心桑梓的僑親(校史記載,恕不列舉)群策群力,學校多次擴建,仍然頗具規模,校容校貌煥然一新。校友眾多,遍布世界各地,士農工商,遐邇蜚聲。

文物古蹟

村裡的文物古蹟有張氏大宗、仙洞山、牡丹石等。
張氏大宗:村中一大宗祠,為紀念始祖天觷公(公元907年,擇此地而居)而建。傳說張氏大宗始建於元末,經幾次重修,逐漸改擴建為二進規模,建築面積420平方米,依古建築體形原則,結合現代布局,設計精美,古色古香。東瞻鳳髻頭,西望虎空山,南觀牡丹石,北靠仙洞山,乃“接龍補氣、養人丁、起宮造廟神顧境”之地靈人傑之福土也。史上記載“自大宗安奠竣立,賢宦貴顯,科甲連綿”。授封牌匾計三十二塊:有“四代一品”、“保障殊勛”、“監郡侯”、“文魁”、“武魁”、“進士”“欽賜鄉賢”、“龍圖學士”、“大中丞”、“黌宮山斗”等。每年農曆六月初三始祖忌辰,諸宗親代表鹹來張氏大宗參拜祭奠,慕祖敬宗,祈佑子孫萬代無可量也。
其中仙洞山中就有許多景點。有腳白條、仙塢、仙床、仙腳跡、仙宮、仙泉。
仙洞山原名燈檠山,矗立於村北面,狀如虎頭,相傳此地曾住過仙人,故名仙洞山,山周圍尚存一些仙跡:
腳白條:在山巔正中央有一條長約二丈寬一尺多,傾斜一百二十度的山石,雪白似玉,光滑如砥,相傳一仙姑晾在此處的裹腳布(俗稱腳白布)而成的,又因嵌於狀似虎頭的山正中,故又稱“虎白額”。
仙塢:在仙洞山的東邊半山腰有一凹入石皮的屈膝側臥的人模型,俗稱仙人塢。據說仙人塢可伸可縮,可大可小,不論男女老少,高矮胖瘦,躺於其中均合適。
仙床、仙腳跡:都在仙洞山東側的半山腰,仙腳跡是一個左足印,入石數分,清晰可辨,據說金門太武山也有一個大小相同的右腳印,傳說仙人從仙洞山踏過金門。
仙宮:位於乞雨山前,仙塢的東北,據說仙人過金門後,村民為其建造的宮廟,宮裡的長明燈可作金門駛往台灣船隻的航標燈,仙宮遺址,仍然可辨。
仙泉:位於石壁山下,有一噴泉,水甘如蜜,俗稱“仙泉”。
牡丹石:位於村南雙溪水匯入海不遠的淺海灘上,狀如盛開的牡丹花,傳說鄰村的淗江和蓮河都是“鳳穴”,兩隻鳳頭都朝向前坂村的“牡丹石”,故稱“雙鳳朝牡丹”,於一九六八年蓮河與西福村在該海域圍海建鹽田時,被炸毀。
虎空山:解放前有部隊駐守,其上有一炮台,解放金門島的時候這裡是主要的炮台陣地。隨著部隊的撤走,這裡也逐漸荒廢了。在山頂上,天氣好的時候還能遙望金門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