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古城村

位於鎮駐地南0.5公里處,郭城路兩側。古城系春秋時棠邑古址,迄今尚有古城遺址。同治《即墨縣誌古蹟》稱其“基址房闊,不減壯武,非古之王侯國即通都大邑無疑也”。據傳西漢時曾有一附馬居此,稱為儀濱城或附馬城。東漢建武年間(公元25-55年間),胡姓來此安家,稱古城村。明洪武時(1368-1398),李姓遷來。同治《即墨縣誌》標有此名。今此村按方位分為前古城、後古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前古城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人口:710人
  • 耕地:1100畝
政區人口,經濟發展,

政區人口

全村有耕地面積1100畝。2006年,全村共有255戶,總人口為710人,其中勞動力人數有503人。

經濟發展

2006年,全村糧食總產量達到373噸,經濟總收入為1017萬元,人均純收入為6302元。
[前古城村] 地處莒南縣相溝鄉政府駐地西南5公里,共210戶678人,耕地76公頃,果栗園43.3公頃。近幾年來,該村立足農業,突出畜牧業,發展工副業,農村經濟得到長足發展。
1998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實現320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30萬元,人均收入2380元。自1996年以來連續三年被縣委、縣政府和鄉黨委政府授予“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 和“五好黨支部”稱號。
1998年興辦實用技術培訓班, 發放教材274本,培植示範戶68戶。是年,全村生豬存欄1300頭,大牲畜存養100頭,羊160隻,引進小尾寒羊35隻,畜牧產值完成60萬元。 建水庫3座,配石渠20 00米,改土200畝,修路2500米,全村水澆地面積達90%以上。 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投資10萬元完成自來水工程,村民吃上了自來水。
1996年8月通過了全縣第二批小康村驗收。 該村依靠自然優勢,合理調整農業內部產業結構,在種植業中突出高效抓特色, 發展黃煙150畝,畝產值1500元;桑園40畝;茶園50畝。從資金、技術上扶持6個茶葉生產專業戶搞好深加工。 林果管理,搞好產、供、銷系列化服務。在畜牧養殖方面, 大力推廣良種引進、 欄圈改造、配方飼料、科學餵養等技術。投資8萬元完成古城聯小的學校建設, 1996年全縣農村學校建設現場會推廣了該村的辦學經驗。投資20萬元在古城河道上建起長50米、寬8米、高7米的大橋1座。文化大院的建立, 豐富了民眾文化生活。 搞好村莊改造和“美在農家”活動。
1996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縣級文明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