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前上房
- 出土地點:Before the real
- 所屬年代:明代建築
現存的前上房為明代建築,七間,高8.60米,長30.88米,寬8.60米。七檁四柱前後廊式木架,前出廊,灰瓦懸山頂,明次間設格扇門,稍盡間施花板,雀替蟬肚平而密。內部結構:明次間徹上明造,稍、盡間施平棊(同“棋”)天花,前五架梁,後單步,五架梁下各墊雀替形替木,丁頭栱兩側出三幅雲翼形栱,瓜柱兩側扶以駝峰狀角背,三架樑上用叉手,通施松文彩畫,梁和脊檁繪包袱彩畫。屋面坡度,廊步、金步舉折平緩,脊步陡峻,高達10舉,形成金步曲率特大的屋面凹曲線,稱“囊金”做法。
引庭院中東西兩側各有一株高大茂盛的十里香花樹,每當春夏交節時,淺黃色的花朵散發出陣陣的芳香,使人心曠神怡。十里香下有兩人才能合抱的蓮花大水缸,是孔府當年最重要的防火設施。院子中間有方磚砌成的大月台,四角各放置一個帶眼的石鼓,這是當年孔府過年時搭建天地樓、朝天燈用的拉繩系石。府內戲班唱戲時也用來扎台穩腳之用。
當年孔府有幾十人的專業戲班子,但所演戲曲是有選擇的,有損於孔氏家族名譽的曲目是不能演出的,如《子見南子》、《打嚴嵩》等,不但不能在孔府演出,在曲阜地域亦不能上演。前上房內有長期聽差的職員二人,負責勤雜事務。前上房西間,是衍聖公平時的辦公室,名為籤押房,七十六代衍聖公孔令貽就在此處辦公。聽差的每天在此伺候茶水,如遇婚喪嫁娶和壽辰,這兩名當差的就專管伺候酒席。
祭禮桌的供品如供菜、供果、點心、紅燭等也由這兩名當差的負責擺放和撤換。前上房的室內陳設豪華,家具精美,文物古玩琳琅滿目。中堂掛有一幅慈禧皇太后為七十六代衍聖公孔令貽之母、一品夫人彭太夫人寫的大“壽”字(二堂內的“壽”碑石刻源於此字)。
正堂上方懸掛有曲阜鄰縣的紳士們聯合贈給孔令貽的夫人陶氏的巨大匾額,上書“宏開慈宇”四個大字。民國年間,曲阜一帶軍閥混戰。
有一次,軍隊宿營在曲阜及鄰縣這個地區,陶氏便派人給軍隊送去酒肉等許多慰勞品,同時要求軍隊兵士不要干擾鄉民。軍隊的長官下了命令,不許強占民宅,騷擾地方百姓,更不準搶掠百姓財務,是附近百姓免受了一場戰爭之苦。
軍隊起營後,幾個縣的紳士便聯合給陶夫人獻了這塊匾,以示鄉民感恩之情。兩側的牆壁上掛有十二幅金色的長條幅,此幅是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彭太夫人(即孔令貽之母)過五十大壽時,山東省的地方政府官員聯合贈送的祝壽詞(壽屏)。
東側間,陳列著乾隆帝贈給的荊根床、椅,工藝十分精美。靠窗子的條桌上原有清朝同治皇帝的“聖旨”原件,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漢小楷字書體端莊,結構嚴謹,豐潤溫雅,為標準的館閣體。最東間中間的方桌上放有幾件清乾隆時期的滿漢全席餐具,製作十分講究。滿漢全席全套餐具共404件,其中有象形餐具,分別有雞、鴨、魚等等。
室內備有冬夏兩季分別使用的頂子床和羅漢榻,是臨時休息的用具。在前上房的東西兩側各有廂房五間。西廂房是孔府當年用來收藏日用禮器的內庫房,東廂房是原來的帳房。清末時期,府內主管就在這裡處理府務、起草和發布各種文告。